经济发展的竞争向量模型及其应用——以中国的实践为例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23.86KB 48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经济的增长看作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经济的增长成了
人们追求的唯一社会发展目标。然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
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主要偏重于反映和体现社会财
富总量、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经济增
长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一般用 GDP 来度量。G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
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代表该时期内该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总成果。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
家(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的发展变化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产出量
的增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以经济增长为
基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变化过程。显
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在正常情况下,GDP 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意味
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地位的提
升。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 GDP 是一个完美的指标,原因在于 GDP 在核算统计
的过程中,低估了经济过程中的投入价值,而高估了经济过程中的产出价值,而
且,GDP 没有考虑到生活中的紧张程度、公平正义、贫富差距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而这些是要在经济发展中考虑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
经济发展的内涵远比经济增长的内涵丰富而深刻,而经济增长只是经济方面的增
长。尽管 GDP 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部分就是部分,是
不能代替整体,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内容。本文认为,研究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既要研究该国的 GDP 变化,同时也要研究 GDP 变
化中所没有考虑到的环境污染、公平正义、贫富差距等因素的变化。只有这样才
能对该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这就是本文理论的出发点。
本文是在现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为依据写作而成
的。本文最大的创新是在方法上的创新。众所周知,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解决一
个问题,往往有多种方式或者方法,但是,在众多的方式或方法中,往往只有一
种是比较可取,比较切实可行的。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是有目标
的,也就是说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在数学中一般都用向量表示。本文就是从
向量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发展的。在文章中,首先提出了个人利益的概念,并用个
人利益取代消费来衡量个人福利。个人利益由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部分组成。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一个理性人的目标是最大化个人利益,也即是最大化个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之
和。其次提出竞争向量的概念,竞争向量包括竞争力和竞争度两个分量。其中,
竞争度由社会的制度决定,竞争力由个人在生产中所有效利用的劳动、资本、技
术和自然资源决定。再次以竞争向量为基础构建经济发展的竞争向量模型,再用
这个模型来解析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
的不同阶段,一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应该适应该国(地区)的这个
阶段的现实情况,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该国(地区)的代表性个人利益的增加,才
能够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相反,如果一个政府制定的政策不适应该国(地
区)的现实情况,那么该国(地区)的代表性个人的利益增加就会受到限制,经
济发展同样也会受到限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竞争向量;个人利益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经济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2
1.3 本文的研究创新................................................................................................7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11
第二章 竞争向量...........................................................................................................12
2.1 个人利益..........................................................................................................12
2.2 竞争向量的提出..............................................................................................15
2.3 代表性个人的竞争向量..................................................................................17
2.4 竞争度..............................................................................................................18
2.5 竞争力..............................................................................................................19
2.6 当制度不变时..................................................................................................20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竞争向量模型...............................................................................21
3.1 竞争向量模型的提出......................................................................................21
3.2 新的总生产函数..............................................................................................23
3.3 经济发展与企业生产的类比..........................................................................24
3.4 对竞争向量模型的理论分析..........................................................................25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向量解析.......................................................................27
4.1 中国的竞争度..................................................................................................27
4.2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发展..........................................................................29
4.3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发展..........................................................................30
4.4 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32
4.5 竞争向量模型的进一步应用..........................................................................33
4.6 换一种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35
第五章 对主流经济学的一点认识...............................................................................37
第六章 理论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39
6.1 理论总结..........................................................................................................39
6.2 政策建议..........................................................................................................40
参考文献.........................................................................................................................42
本文附录:本文所用到的向量的基础知识.................................................................45
附录.................................................................................................................................46
致谢.................................................................................................................................47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经济增长看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经济增长成了人们
唯一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这样的“增长等于发展”模式所导致的后果是经济增
长的效率与公平难以兼容,造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
基于这种原因,本文以为,认真分析和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增长的本质,把经济增长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以
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对待经济的增长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对于经济发展,20 世纪以
来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20 世纪 50 年代前,将经济发展与经济
增长等同;20 世纪 60 年代,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20 世纪 70 年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分配不公、贫困和失业问题的改善;20 世纪 80 年代,强调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总的来看,经济学家对经济发展的理解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经
济发展的学说的不断进化而不断改善和科学化的过程。
当前,经济学界对经济发展的概念的一致看法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按人口平
均的实际福利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增加和扩
张,而且还意味着其在质的方面上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改善,社会
生活质量、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和变化过程。根
据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的新理念,社会发展的
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基本要求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由此可看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全面的、复杂的、有机的系统,是
各种社会要素协同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
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主要侧重于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
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的关系的发展问题。显然,经济增长与
经济发展之间不能划等号。经济增长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一般用国内
生产总值(GDP)来度量。GDP 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
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代表该时期内该
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总成果。在一般情况下,GDP 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社会财富的增加,意味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增
强、以及国家地位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GDP 可以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
准,原因在于 GDP 在统计的过程中,低估了经济过程中的投入价值,而高估了经
济过程中的产出价值。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并未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
别,想当然地把经济增长,即 GDP 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
一切社会问题、自动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观念在实际经济工作中表现为
对 GDP 的盲目崇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往往演变成“以 GDP 为纲”“发展才是
硬道理”被理解为“GDP 增长才是硬道理,GDP 被放到无比崇高的位置。这样做
的后果是与 GDP 的持续增长相伴随而生的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生态
失衡、贫富分化等问题的涌现,导致“无发展的增长”的出现。
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内涵远比经济增长
的内涵要丰富且深刻。经济增长只是经济方面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老百姓的
生活质量的提高,更不表明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尽管 GDP 增长是社
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部分就是部分,不能替代整体,它不可能完
全取代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丰富内容。然而,现有的经济理论在研究经济发展的
时候,往往是偏向于研究经济增长,而不是经济发展,或者是研究经济增长与某
一具体的变量(如贫富差距、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理论,实际上都不
能算作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发展理论,而更加像是经济增长理论。那么,如何构
建一个全面的,既包括 GDP 增长,同时又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经济模型,
用这个模型来解释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呢?这就是本文尝试做的事情。
1.2 经济发展理论的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但成为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发展经济学,
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般认为(谭崇台,1999)发展经济学自从诞生以来,
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由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60 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
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以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由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为
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以新古典主义为主导思想;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为主
导思想。后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往往是对前一阶段理论的扬弃。
1.2.1 第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以结构主义为主导思想,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存在
着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如二元经济、隐蔽性失业、劳动剩余、
结构性通货膨胀等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外部世界也存在一种非常特殊的结构,即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经济的增长看作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经济的增长成了人们追求的唯一社会发展目标。然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主要偏重于反映和体现社会财富总量、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经济增长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一般用GDP来度量。GDP是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代表该时期内该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总成果。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的发展变化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产出量的增...

展开>> 收起<<
经济发展的竞争向量模型及其应用——以中国的实践为例.pdf

共48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8 页 大小:423.86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