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44.76KB 51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纺织业是绍兴的特色产业、也是传统产业。早在隋唐时期,绍兴地区就有“日
出华舍万丈绸”之说,自明、清以来,其境内最早的纺织业——丝绸生产逐步形
成区域性分工。其中嵊县、诸暨、新昌以生产蚕丝为主,山阴、会稽以丝织、印
染为主,并且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 20 至 30 年代初,绍兴地区棉纺织业一度中兴,后来因为日军入侵,
绍兴纺织各行业均走向衰落。建国以后,境内陆续新办绍兴八一布厂、绍兴新建
染织厂、绍兴县钱清、安昌精洗麻厂、新昌欣欣布厂、嵊县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
染织厂、上虞崧厦轧花厂、上虞天公袜厂等一批纺织企业。60 年代后期,嵊县棉
纺织厂、诸暨布厂和上虞棉纺织厂先后建成投产。70 年代后期起,绍兴纺织工业
迅速发展,毛、麻纺织,合成纤维业兴起,新昌毛纺织厂、绍兴市麻棉纺织总厂、
诸暨毛纺织厂、绍兴市麻纺织厂、绍兴市毛麻纺织厂、绍兴弹力丝厂陆续建成投
产。纺织企业规模扩大,引进国外成套纺织设备,生产能力成倍提高。至 80 年代
初,传统丝绸业重新获得发展机会,陆续新办丝绸企业 400 余家,各档丝织品产
量,最高年产超过 9000 万米。以绍兴县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化纤布生产全国闻名。
到 80 年代后期,全市纺织业已形成棉、毛、麻、化纤、丝绸门类,纺纱、机织、
印染、整理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
近年来,绍兴纺织行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重要战
略机遇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升,已成为绍兴重要的支
柱产业、优势产业,长期占据着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绍兴纺织行业发展至今,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产销量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
模,技术装备比较先进,产业链比较完整,形成了健全的市场网络和鲜明的产业
集群,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可否认,绍兴纺织行业
走的是粗放经营、以量取胜的道路。尤其是近年来,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创
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环境承载日益有限,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
速,国际市场变化加剧的大背景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就产品
而言,绍兴纺织行业还是以中、低端的纺织品生产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同质、
同构的现象突出。以织造行业为例,主要是常规丝生产的普通面料,而麻、毛、
丝、绒这些面料比重较小;又如印染行业,也是以普通涤纶为主要产品,麻、毛、
丝、绒面料的印染能力同样不足。产能方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已经导致部分
产品产能过剩。
硕士学位论文
II
为了实现绍兴纺织业的长足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充分发挥该地区的产业
集群优势以及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能够灵活多变地适应市场的特点,加强政府的统
筹规划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另一方面,纺织各行业要加快技术进步,实现
整个行业的节能降耗,防治纺织污染。
关键词:建国以来;绍兴纺织业;产业集群;钻石模型
硕士学位论文
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2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4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5
第二章 绍兴纺织业起步阶段(1949—1978)……………………………………6
第一节 50—70 年代的绍兴纺织业发展历程………………………………6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分析…………………………………………………11
第三章 绍兴纺织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1992)……………………………14
第一节 1978—1992 的绍兴纺织业发展历程………………………………14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转轨……………………………………………………24
第四章 绍兴纺织业成熟和转型阶段(1992—至今)…………………………27
第一节 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27
第二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30
第五章 绍兴纺织业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分析………………………………33
第一节 绍兴纺织业的优势…………………………………………………33
第二节 当前绍兴纺织业发展的困境………………………………………36
第三节 绍兴纺织业发展对策分析…………………………………………38
第六章 结束语……………………………………………………………………44
参考文献…………………………………………………………………………45
附录 …………………………………………………………………………49
致谢 …………………………………………………………………………50
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绍兴纺织业历史久远。越王句践“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汉光武
帝“常敕会稽郡献越布”不过,起始织物多以葛、麻、蚕丝为原料,棉织物始于
宋代棉花种植传入浙江之后。山阴土产中有“梅市布(幅狭而光润),梭幅(经用丝
而纬以木棉),小春布(经用苎而纬以棉纱)。当时的纺织,由城乡民妇作家庭副
业,一家一户土纺土织;纺织工业企业,则始于清末民初,棉纱依靠外地输入。
民国时期,棉纺织业鲜有发展。建国初期,棉、麻纺织曾一度出现发展势头,但
受原料供应制约,起伏不定,进展滞缓。至上世纪 70 年代末,随化纤业发展,
织行业才真正兴起,起初以织造为主,继之印染,后来又发展了抽丝加弹,成为
绍兴支柱工业。
绍兴素有“丝绸之府”“江南明珠”“文化之邦”“名士之乡”之美誉。自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继承并发展传统产业,形成了具有优势的纺织产业集群,是
我国最大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依托传统的轻
纺优势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纺机革命,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涵
盖了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染料、纺织机械等重要的纺织领域,
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已拥有‘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
袜子生产量、纺织品成交量’四个全国第一”
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推动,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上
各类特色产业区、产业集群以及块状经济迅速产生与壮大。在浙江,由大量中小
企业集群构成的“块状经济”已经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组织形式。绍兴是全国
最大的纺织产业集聚地,块状经济特色鲜明:市区和绍兴县主要生产化纤产品,
嵊州以领带闻名全球,新昌以毛纺和纺机为主,诸暨以袜子、衬衫著称,上虞以
棉纺织和印染染料为主。绍兴 6 个县(市、区)的纺织工业在全省都占据重要一席。
在产量领先的同时,绍兴纺织产业也面临着困境,主要有:绍兴纺织产业受
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量缩水,资金的周转效
率下降。另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企业的融资出现困难,银行对该类企业的
金融信贷进行限制,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绍兴纺织遭遇了资金寒冬。另一方面,
从发展空间角度分析,绍兴纺织还存在缺乏自主创新、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低等
缺点。
和世界其他主要纺织生产国相比,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依靠价格和数量来
嘉庆山阴县志.
潘慧明.我国纺织服装业集群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68.
硕士学位论文
2
获取竞争优势,在产品附加值、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与世界其他先进
国家还存在差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各种
贸易保护措施,怎样保持绍兴纺织产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发展,怎样通过产业自身的
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进一步提升绍兴纺织的竞争力,是亟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的历史性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优、劣势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提升绍兴乃至浙江省纺织产业竞争力提供一条新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纺织发展史的研究,所以先整理分析国内的研究文献中,
关于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潘慧明在《我国纺织服装业集群研究》(2006)中,将绍兴纺织产业集
群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初的起步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初的发展阶段,1992 年至 1996 年的快速增长阶段,1997 年
以来为完善提高阶段。介绍了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绍兴纺织
产业发展的动力是体制创新使企业内部不断地增强活力;技术创新为绍兴纺织产
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依托专业市场,不断提升纺织产业的发展。指出了绍兴纺
织进一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介绍了绍兴针对问题己经开展的工作及取得
的成效
第二,韩勇刚(2007)介绍了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从20世70年
代开始发展,到 80 年代初,集群初具规模,90 年代则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
业链不断完善、科技含量持续提高的时期。2000 年后是产业集群产业链横向、纵
向不断延伸,国际化、品牌化不断发展的时期
第三,绍兴市统计局发布的《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2006)中,
从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的角度,认为主要是“五次革命”奠定了今天绍兴纺织
大市的基础,具体是:(一)“化纤”革命(80 年代初期)、(二)“市场”革命(1988
年)、(三)“体制”革命(1993 年)、(四)“无梭化”革命(1995 年前后)、(五)“外
贸”革命(1998 年)
第四,寿炳尧,徐丽东,劳建芳,景尧在《绍兴纺织业新一轮发展变革破题——
兼谈纺织行业发展及对绍兴工业发展的启示》(2007)中首先指出了绍兴纺织的发
展路径,即“五次革命”。然后认为:绍兴纺织行业发展从旧“五次革命”发展到
现在新“五大转变”,走出了一条成熟行业提升发展的道路,这将给绍兴工业发展
潘慧明.我国纺织服装业集群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70-174.
韩勇刚.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府作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10-13.
绍兴市统计局.《绍兴市纺织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2006.
硕士学位论文
3
带来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内对绍兴纺织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主要包括:
肖章瑜、姚昕辰、苗兵权(2010)中,通过在绍兴轻纺城纺织行业的调查研
究,对中小型民营纺织企业的现状及困境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以谋求绍兴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春香(2004)中,在选择了衡量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
绍兴纺织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分别作了国内和国际比较,发现绍兴纺织企业集群处
于竞争力初步显现阶段。尽管在国内来看,其竞争力较强,但与国际发达的纺织
企业集群相比,其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绍
兴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可行性对策”
何雄明、张玉英 (2007)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发现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存在较大竞争力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绍兴纺织产
业集群战略发展思路。
通过借鉴波特(Porter)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何雄明、张玉英认为:“绍兴纺
织产业集群是指纺织产业领域的相同、相近、相关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浙江绍兴
大量聚集,发展成为具有纺织业专业化生产特色优势的经济群落,是一种专业化
生产带动型的产业集群模式”
肖维歌 (2010)对“金融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探析,
‘微笑曲线’出发,借鉴价值链理论,指出绍兴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微
笑曲线’整体的提升,即不仅要提升两端,发展创意、设计与营销,还要提升底
部,进行技术创新,让‘微笑曲线’变得平坦,增强生产制造过程的附加值”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不乏关于纺织业和产业集群的研究,但是却很少能找
到专门研究绍兴纺织的外文文献。而绍兴纺织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有必要通
过产业集群的理论进行分析。
(Michael E. Porter)对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提出了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认为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其竞争力取决于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即企业
战略、结构和竞争者;需求状况;相关的支持产业;要素状况。这四因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波特系统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为主要研究目标
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寿炳尧,徐丽东,劳建芳,景尧.绍兴纺织业新一轮发展变革破题——兼谈纺织行业发展及对绍兴工业发展
的启示[J].浙江经济.2007-8:44-47.
肖章瑜,姚昕辰,苗兵权.绍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10.51-52.
刘春香.绍兴纺织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2).第 17 卷第 6 期.121-124.
何雄明,张玉英.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8).第 27 卷第 4 期.89-92.
肖维歌.后金融危机时代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析[J].纺织导报.2010(7).36-40.
Porter M.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e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November-
December.
摘要:

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纺织业是绍兴的特色产业、也是传统产业。早在隋唐时期,绍兴地区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之说,自明、清以来,其境内最早的纺织业——丝绸生产逐步形成区域性分工。其中嵊县、诸暨、新昌以生产蚕丝为主,山阴、会稽以丝织、印染为主,并且成为当地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上世纪20至30年代初,绍兴地区棉纺织业一度中兴,后来因为日军入侵,绍兴纺织各行业均走向衰落。建国以后,境内陆续新办绍兴八一布厂、绍兴新建染织厂、绍兴县钱清、安昌精洗麻厂、新昌欣欣布厂、嵊县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染织厂、上虞崧厦轧花厂、上虞天公袜厂等一批纺织企业。60年代后期,嵊县棉纺织厂、诸暨布厂和上虞棉纺织厂先后建成投产。70...

展开>> 收起<<
建国以来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历程.pdf

共51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1 页 大小:444.76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