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中国的经验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24.75KB 48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XXXX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际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 件:中国的经验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比较优势,但是这种竞争力并不持
久。相反, 要是充分发挥中国的内需市场,那将会带给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的持续
种力格曼地市(Home Market Effects)
是指,如果一个世界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那么那些相对来说本国需求更
大的国 将会出口更多的产。鉴此,究本地市场效对中对外贸易的发展和
政策具有义。
本文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将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国家的出口和其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以生产率冲击效应为对比,来分析本地市场效应在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的变化关系中所
到的作用。在确定地市场效应的基础 过分析内外需和经济增长三
者 之间的关系,阐释内需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本文有别于一般研究本地市
效应 的文献,采用了中美两国的居民消费和贸易条件数据,运用生产率冲击效应模
和本地 市场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变化的内在决定机制,对本地市场
应对中国 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机理与影响程度进行了刻画和理论解释。本文得到以
结论: 一是实证结果表明本地市场效应在中美贸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对经
济发展产生作 用。与生产率冲击模型相比本地市场效应模型可以更好的解释中国的
易和经济发展 状况,拓展后的模型所反映出的变量的内在关系符合本地市场效应的
设定。在本地市场 效应下,生产率的增长将会带来产出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时也会促
使企业更多的生产差 异化产品和具有规模经济的产品。这种背景下, 将会加强中国
济增长的过程中参与 国际分工的优势。二是本文中用两国居民消费来表示本需求
到了很好的效果,证 本地市场效应存在的同时,根据模型假设和实证结果表明,
中国居民消费和美国居民消 费对收入贸易条件变化的作用起相反的作用,其中中国
民消费与收入贸易条件同向变 动,美国居民消费与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反向变动。
后,我们从回归方程中看到,中国 居民消费的系数大于美国居民消费的系数,说明收
入贸易条件对中国的居民消费弹性更 大
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以及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文章最后给出了三点政策建议:首
先,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发展对外贸易;其次,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再次,重
发挥观调控
关键词:本地市场效应;生产率冲击效应;贸易条件;协调发展
I
XXXX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 1
1.1 景和意义............................................... 1
1.2 主要和基本框架........................................... 2
1.3 ................................................. 3
1.4 重点点和创新之......................................... 6
2 文献综述..................................................... 8
2.1 贸易条件的文献述........................................... 8
2.2 本地市场效应的文综述...................................... 10
2.3 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的关系研究............................ 13
2.4 ........................................................ 14
3 章 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变动的理论分析........................ 15
3.1 Urban 模型和经济......................................... 15
3.2 地市场效应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18
3.3 地市场效应对内外需协调发展的...........................23
4 章 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分析.........................27
4.1 背景分.................................................... 27
4.2 型、数据和方法............................................ 28
4.3 量结果和解释.............................................. 33
4.4 ........................................................ 37
5 结论及政策建.............................................. 40
5.1 主要结论.................................................... 40
5.2 关政策建议................................................ 40
文献........................................................... 43
.............................................................. 47
致谢 .............................................................. 48
III
XXXX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收论来解释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理
为进行贸易是通过的差异。对于规模收论 最
Linder1961
为:“本地对种产品的消费是使种产品成为在出口产品的
而非充分条件。”1 Krugman(1980)假说以模形式出来,被
济地new economic geography的最新规模递增模型,其主要内是 “本
地市应”home-market effects2 。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在一个存在报酬递增和
贸易成本 的世界中,那么相对来说那些本国需求更大的国家将会有更多的出口。
从改革开放,外向型经济的中国得了快速展的成在对外贸易快速
的同时,GDP 增长,已超本成为世界二大经济2009 中国实
GDP34.05 万亿其中对外贸易了很大的比重,从 1978 9.7%
2008 59% 2009 44%提高34.3 点。进出口对经济献率也
1978 -5.4% 2007 19.7%。我们为中国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主要来
自国内 力比较优势,此产生成本优势,并此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
势,造就中国 对世界经济的巨大作用。但是我们发 中国动力优势
不如周边的一 越南 国在源上优势逐渐
。同时国内
”将会面临机。这 我们到一个问题:如果中国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完全
源自动力要素禀赋的比 较优势,那么中国对外贸易扩张或维伴随着廉价劳
源的消失而停,进 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源自
本地市场效应,那么中国巨大 的内需市场是中国持和促进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有利保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 可持续的
实情况是在 2008 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的世界经融危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国的
1 B. Linder,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 Uppsala: Almqvst and Wiksells,1961.
2 关于 Home Market Effect 法问题国内主要存在两种:一是“本地市场效应”,二是“市场效应”。
(2004)“本地市场效应”(P96)著《经济学;国际贸易也将
成“本 地市场效应”(P 28)和“国内市场效应”(P 68)而张帆佐红(2006)洋等(2006)则译
为“本 市场效应”。我们, 在国际贸易中,翻译成“市场效应”“国内市场效应”是比较合
是指一国规 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于存超常需求产生的向国外出口的情况。但翻译“本地市场效应”,其应用
范围更为广 为在一国内级区域之间也可能于这种效应产生贸易,这时如果翻译成“本市场效
应”似乎就 确。而翻成“本地市场效应”不存在这个问题相对于国外可以说“本地”,相对于国内
不同也可以说是 “本地”。,我们成“本地市场效应”将使 Home Market Effect 用于国际
贸易,于国内不 同区域的贸易
1
XXXX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政灵活审慎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积极政政策宽松货币
策,出更加有力的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础设、民
工程、生态环后重建, 高城别是群体的收
进 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国在继 1999 2006 后的 2008
应”理论 关系到国家外贸政策的制定,也与大内需政策有直接的关联。国内
相关行业的 本地市场效应将决定大内需政策能否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政策
如果中国 对外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那么中国的内需和对外贸易是相
系的,大内需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促进对外贸易,那么先前中国政外需
策需 外并;如对外在本
应,那么将会出贸易 条件化和贸易竞争力的重结果,对外贸易持续增
局面将消
鉴于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特殊背景,研究本地市场效应对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是有意义的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本文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将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国家的出口和其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以生产率冲击效应为对比,来分析本地市场效应在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的变化关系中所
到的作用。在确定地市场效应的基础 通过分析内需、外经济增长
者 之间的关系,阐释内需对于长期稳定的促进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为三
一大分为引言,这一分重介绍了本文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
路框本章研究 文内概括。以及相关研
文献综述。首先对本地市场效应及贸易条件进并对国内外关本地
场效 应和贸易条件研究的状进评述,为研究题服务
二大文,此分析了后发优势下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变动
的机理以及其实证验,究本地市场效应如影响对外贸易,并实经济的增长。通
量的方对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的向量模型的系数关于生产率冲击
模型和本地市场效应模型的矩阵参数符号检行实证验。
三大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这一分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对上一章的结果进
行具分析,对此得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给一些政策建议。
1.3 相关概念界定
2
XXXX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后发国家后发优势,这特殊有力条件在先发国家是不存在的,后发优势往往
是与的,简单说,具有的优势,本文实证研究的中美这
大的展中国家和发家,相对国来中国具有后发优势
本文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所以需要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
贸易条件是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非常重要的。一国参加国际贸易
是为了得贸易收。从 禀赋技术水平不变
情况下,通过国家贸易可以得更多的品;从动,通过国际贸易
可以 增加禀赋,同时提高技术水平的大我们用贸易条件表
示。大 多学者对贸易条件的研究主要格贸易条件及其在长期化的
势。贸易 条件和贸易条件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在数量上进行合性直观
的分析, 此,在实证中经采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进行比较分析。贸易条件指数
有三种不同的 ,分别从不同的反映贸易条件的变化。
1.3.1 发优
后发优势来源于后发国家,后发国家是相对于先发国家来说的。世界上
先发后发国,和最不发家以相对的后先发
而且发国与先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
后发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的内:要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制度性后
发优势。性后发优势,要是指后发国于发期,很多(包
力和然资)处开发和开发状,相对于先发国家具有明的成本优势。
以后发国家往往会通过大力发展型产业和型产业并通过出口来
竞争优势后发优势指的是,对于先发国家,后发国家的技术显落后于
国家,于差,可以很通过学术推动经济的发展追赶且由
先期更多的是仿,可以大大创时间。历史本对美国型的后发国
性后发优势先发国。最后有制度性后发优势, 是指先发国家的制度往往比较
进,包括企业理制度,金融制度等等,后发国家可以充分用学仿能力进行
制度 改进,从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竞争力的提高
1.3.2 格贸易条件指数
格贸易条件指数称为品贸易条件指数贸易条件、贸易条
贸易条件),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格指数与进口格指数的比
算公为: NBTT=(Px/ Pm) × 100
3
摘要:

XXXX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国际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中国的经验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比较优势,但是这种竞争力并不持久。相反,要是充分发挥中国的内需市场,那将会带给中国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的持续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地市场效应”(HomeMarketEffects)。本地市场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世界中存在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那么那些相对来说本国需求更大的国家将会出口更多的产品。鉴于此,研究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政策制定具有巨大意义。本文通过本地市场效应将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国家的出口和其经济增长联系起来,以生产率冲击效应为对比,来分析本地市场效应在经济...

展开>> 收起<<
国际贸易、本地市场效应与贸易条件:中国的经验.docx

共48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8 页 大小:424.7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