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96.9KB 57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工伤康复制度作为现代工伤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
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工伤康复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
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在恢复劳动者的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方面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推进工伤康复工作的综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
成效。但整体来说,我国的工伤康复制度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制度的设计与
运行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目前在工伤康复制度方面立法不健全、认识宣
传不到位、制度内容缺失、机构管理混乱、技术支撑不足、康复人才匮乏,这些
都严重制约了工伤康复作用的有效发挥。
本文从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现
实问题,借鉴国内外康复制度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探讨促进我国
工伤康复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文章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背景的介绍和国内外工伤康复制度研究内容的概述,
以及行文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主要是工伤康复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工伤康复制度的
涵义和具体内容,在此前提下,深入分析了这一制度确立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对我国工伤康复
制度的发展沿革做了系统梳理,并介绍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省市工伤康复制度
的实践模式;通过对浙江省工伤职工工伤康复基本情况的问卷调研,分析我国工
伤职工康复现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剖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概括分析了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和国内残
疾人康复工作的相关经验,以期为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所具备的发展优势,进
而分别从制度层面、运行层面、技术和人才层面具体探讨促进我国工伤康复制度
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工伤康复制度;工伤;康复需求;康复供给;残疾人康复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工伤康复制度的相关研究综述................................................................ 3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7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9
第二章 工伤康复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 10
第一节 工伤康复制度的内涵.............................................................................. 10
第二节 工伤康复制度的理论基础...................................................................... 12
第三章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8
第一节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现状.............................................................. 18
第二节 我国工伤职工康复现状分析—基于对浙江省工伤职工的调查数据.. 22
第三节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29
第四章 国内外康复制度的比较研究......................................................................... 34
第一节 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经验借鉴...................................................... 34
第二节 国内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借鉴.......................................................... 39
第五章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对策研究........................................................... 43
第一节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所具备的发展优势分析.......................................... 43
第二节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46
参考文献....................................................................................................................... 53
附录
............................................................................................................................. 56
致谢
............................................................................................................................. 59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对于广大的企业和职工而言,工伤是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劳动风险,而
我国的工伤问题又较为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
展,全国范围内因为工作原因受伤致残或者由此造成身体功能障碍的人员数目已
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上升趋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全国工伤致残
的人员总数已超过了 100 万人。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工伤人群,以恢复劳动者的
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伤康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日益显
现,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也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工伤康复制度是现代工伤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 1-1工伤康复是
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
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
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伤残职工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
图 1-1 工伤保险功能图示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实行最早、最广泛的社会保险项目,时至今日,
已经走过了 120 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其三大功能之一,工伤康复也是在这一历
程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19 世纪后期,随着西方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业生产取得了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所
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各种工业意外持续增加。为了有效地分散工伤风险,
西方各工业化国家相继建立并实施工伤保险制度。1884 年,德国率先颁布了《工
孙树菡主编.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73.
工伤康复
工伤保险 工伤补偿
工伤预防 事先预防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
的发生,减少事故隐患;
事后对工伤事故、职业病受害者进行
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通过康复技术和服务设施,帮助工伤
受害者尽快恢复。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伤保险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国家层面上的工伤保险立法,该部法规即明确了工
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的三大职能,同时也明确了工伤康复恢复工伤职工的职
业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目标,以及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三个
方面的内容。
20 世纪初,随着工伤保险制度在西方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全面实施,
工伤康复的作用也开始逐步得到这些国家的普遍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
所带来的损失,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西方各国相继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工伤康复制度。英、德、美等国更是在工业化过程的早期就开始注重工伤康复事
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实践模式。
一百多年来,随着工伤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伤康复在整个制度体系中的
作用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和支持工伤康复事业的发展。时至今
日,西方各国在工伤康复的长期实践中,已经普遍建立起了成熟的工伤康复制度
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工伤康复管理体系,配备了先进的康复技术支撑体系,能够
为本国的工伤职工提供康复所需的各类服务。
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经验和国内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探索都表明,90%
以上的工伤职工是可以通过工伤康复恢复或提高职业劳动能力,进而重返工作岗
位的。然而,相比工伤康复制度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外对这一制度的重视程度,我
国的工伤康复制度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投入的研究相对不足,发展还相当
滞后,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属于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亟需发展和完善的重大课
题。
有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量我国工伤
康复制度运行的现状,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借鉴国内外康复
制度的发展经验,结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掌握,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期
为制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对工伤康复的相关研究多偏重于康复医学角度,
相对而言,从社会保障学角度出发对工伤康复制度的专门研究还极为匮乏。目前
从这一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多是体现在对国外工伤康复发展经验的借鉴上。近年
来,随着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逐步开展,也有部分学者开始结合国内工伤康复的
具体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但也主要局限于对工伤康复依托机构、实践模式等内
容的初步探讨与研究上,对工伤康复整个制度的系统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比较研
究都少有涉及,缺乏相应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工伤康复领域在我国工伤保险的整
体研究中显得相对薄弱,未能为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建设实践提供足够的理论指
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步伐。本研究深度剖析了工伤康复制度建立的理论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基础,系统梳理了国内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沿革以及具体的实践模式,并结合实
地问卷调研分析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比较研究,借鉴国内外康复工作的相
关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研究,有助于丰富和细化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理论,
为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实践意义
工伤发生以后,比对工伤职工进行经济补偿更重要的是为其提供最好的康复
服务,促进其尽快重返工作岗位和早日回归社会生活,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面
对我国当前数量庞大的工伤群体,发展以恢复劳动者的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
为主要目标的工伤康复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工
伤康复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以浙江省为个案,通过问卷调研,掌握
工伤职工康复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存在的一些现实问
题。在借鉴国外工伤康复制度及国内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
现实国情出发,提出发展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政策建议,力争为推动工伤康复事
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节 工伤康复制度的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术界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的监管模式、费
率机制、工伤补偿等方面,对工伤康复制度的专门研究相对不足,仅在一部分工
伤保险、社区康复学以及医疗康复学的著作中有所涉及。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国内还没有研究工伤康复制度的专门著作,这一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章也为数不多。
现有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工伤康复制度相关理论的研究
孙树菡(2007)基于人道主义和人权保障的视角,对工伤康复的价值取向给
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工伤康复事业作为一项人道主义事业,同时也是一项人权
保障事业。
张孟见2009认为工伤康复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同样
是在西方一般的社会福利思想之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民本”“大同”
等社会福利思想也为工伤康复制度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人道主义理论、社会
正义的原则、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
论,也为制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二)对工伤康复制度实践的相关研究
孙树菡主编.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66.
张孟见.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选择[D].南宁:广西名族大学,2009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1.对我国工伤康复实践模式的研究
孙树菡(2005)总结介绍了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实践中出现的三种主要模式:
利用工伤保险基金兴建专门的工伤康复机构;利用社会现有康复资源,投入工伤
保险基金,合作发展工伤康复事业;委托指定医疗机构,为工伤职工提供工伤医
疗康复服务。
2.对临床康复技术的研究
李爱奎、雷迈(2009)针对工伤患者抑郁型、焦虑型、愤怒攻击型、依赖型
等不同的心理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措施,同时也指出在工伤康复过程中还应注
意调整病人存在的否认、偏信、宿命观等心理问题。王永团、王道静(2010
过对康复期工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分析探讨工伤病人心理障碍存在的严重程度
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3.对工伤康复机构的研究
李建新、张鲁西等(2009)针对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几例纠纷病例进行分
析,提出康复医院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石芝喜2010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康
复中心发展的若干要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储备、多边合作、内部
质量、学科建设、宣传力度等。王洁红、洪日锋2010对我国首家专科工伤康
复机构的管理模式和成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张敏、扬为等(2010)通过对所在
的重庆煤炭职业病医院工伤保险基金扣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扣减原因,提出了
改进措施。
(三)对我国工伤康复制度发展的相关研究
1.对制度整体发展路径的研究
乔庆梅(2007)基于对职业伤害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系分析,认为残疾人
工作的相通性使得职业伤害和残疾人事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可行性以及必要性;提
出将部分工伤残疾人的保障服务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与残疾人事
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的思路;这部分可以融合发展的保障服务包含:
工伤残疾人的保护和康复、职业伤残者的教育与培训以及再就业服务;实现两者
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同时
也是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孙树菡和毛艾琳(2007)大力倡导发展工伤康复的社区康复模式,认为相对
于专业机构康复,社区康复费用低廉,能覆盖 70%80%康复对象的需求,为世
孙树菡主编.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05-206.
李爱奎,雷迈.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5):261.
③ 王永团,王道静.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态临床观察与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095.
④ 李建新,张鲁西,邓建林.康复医院的医疗纠纷的防范--几例纠纷病例的分析[R].沈阳:中华医学会第
十一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9
石芝喜.目前国内工伤康复中心的发展要素[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9):38-41.
乔庆梅.职业伤害与残疾人事业发展[J].社会保障研究,2007,(1):189-197.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工伤康复制度作为现代工伤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逐渐凸显出来。工伤康复是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在恢复劳动者的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伤康复制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推进工伤康复工作的综合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整体来说,我国的工伤康复制度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制度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目前在工伤康复制度方面立法不健全、认识宣传不到位、制度内容缺失、机构管理混乱、技术支撑不足、康复人才匮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工伤康复作用的有效...

展开>> 收起<<
我国工伤康复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pdf

共57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7 页 大小:496.9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