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44.38KB 50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深入
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攻坚战的打响,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低的问
题逐步显示出来了,原本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
许多企业选择涉足资本市场,纷纷斥资金融机构,产融结合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做
强做大”的基本战略选择。然而,我国产融结合的历史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要短,
对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滞后于产融结合目前发展的现状,另外我国企业所面对的
市场环境比起西方来讲更为复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2004 年爆发的德隆危
机对正要准备进行产融结合的敲响了警钟,因此对企业产融结合后的绩效研究显
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金融学的知识,在研究产业资本向
金融资本渗透的理论基础上,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具体问题,运用定性
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后的企业绩效。本文首先厘清
产融结合的相关概念,对产融结合的内涵进行了扩展,并从制度因素、生产力发
展水平因素、金融价格水平因素、国际经济发展因素角度,对影响产融结合顺利
进行的因素作初步探讨,并且在这些影响因素一定的条件下,进一步讨论在什么
条件下并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更好的结合。通过机制定位,市场基础建设,
机制纽带来对产融结合机制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从我国证券市场角度出发,着
眼于行业分布特征、产融结合程度、产融结合模式这三方面来阐释我国上市公司
产融结合的特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并通过实证检验来验证,
得出产融结合并不能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以及协同效应,从而推翻了传统观点,
认为产融结合能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协同效应。通过数据模型得出我国产融结
合所面临的潜在危害,并以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种种分析,
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一种逐利手段,并不是战略
投资,只有当产融结合的程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产融结合产生的绩效也会越明显。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以期
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对策与措施。中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的
分析,以求对问题的研究能够科学、正确。以 2005 年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作
为统计样本,运用 Logit 回归对产融结合的动因进行分析,通过 Wilcoxon 秩检验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假设检验,以及通过市盈率、每股收益这两个财
务指标构建两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产融结合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回归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分析,通过对产融结合的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从中得出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发展产融结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增强市场上的
竞争力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家有关部门对产融结合制定相关政策,
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提供了一定理论方面的参考。另外,对
于我国其他想要发展产融结合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融结合;上市公司;绩效效应;产融结合程度;实证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意义与创新..............................................................................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评价.......................................................................................... 3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7
第二章 产融结合的机制分析 ....................................................................................... 9
第一节 产融结合的相关概念界定.......................................................................... 9
第二节 影响产融结合的因素分析........................................................................ 10
第三节 产融结合的机理分析................................................................................ 12
第四节 产融结合的机制建设分析........................................................................ 13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定性分析............................................................... 16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现状分析........................................................ 16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特征分析........................................................ 19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分析........................................................ 25
第四节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潜在危害........................................................ 28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 30
第一节 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0
第二节 产融结合动因的实证分析........................................................................ 32
第三节 产融结合对绩效效应的实证分析............................................................ 35
第四节 产融结合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39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政策建议............................................................... 42
参考文献......................................................................................................................... 45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意义与创新点
一、选题背景
产业经济与金融的结合是产业经济与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和影响的
过程。我们把产业经济与金融结合称之为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简称为产融结合。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产融结合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和现实选择。产融
结合在不同机制下以及不同的产融结合的方式对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产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走与金
融有效融合的路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
是投资体制的改革,中国产业经济的资金来源已不再是靠财政拨款,产业经济与
金融的依赖关系更为紧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需要金融的
支持,因此中国产业与金融有效结合即走产融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
必要途径。
最近几年,国内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大型企业如东方集团、新希望集团、海尔
集团、华能集团等已经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为了拥有可持续竞争的能力,均斥
资进驻金融行业,其足迹遍及各个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租赁。
提出了发展金融产业的战略目标,构建公司多元化的战略布局。证券市场是经济
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经济的代表力量,上市公司在这场产融结合大潮中扮演冲
锋陷阵的角色,据统计截至 2005 年,两市进行产融结合的公司多达 200 多家,
融结合所带来的收益已经成为这些上市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本文基于对进
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进行绩效分析,在国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的大背
景下,以产业资本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将金融资本置于统一所有权之下的行为模式,
以产融结合的微观视角,研究产业经济与金融结合。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对产业经济与金融业有效结合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产业经济学
与金融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业经济学主要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关
联、产业组织以及产业政策等有关方面的科学。金融学是以金融为主要对象,研
究有关金融体系、金融运行、金融政策等有关问题。事实上,产业经济学与金融
学是相互关联的。产业有关的发展与结构问题受到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政策的影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响,研究金融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需要
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产业与金融业有效结合的有关问题。从产业与金融发展
的角度出发,对产业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探索金融在产业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金融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我国
运用金融的手段来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目前产业经济与金融有效结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产融结合在实践中存
在着无效或负效的问题,金融有效地服务与产业经济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拓展。中
国在面对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双重任务下,探讨产业经济与金融有效结合
对于促进中国金融改革,推进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本文对
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产融结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可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产融结合提供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投资者把
握正确的投资方向提供参考。
三、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本文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将产业经济学与金融学有机结合,对产业与金
融结合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产业与金融结合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来看,目前很少有专门论述产业经济与金融有效结合的专著,
尤其从产业经济发展角度探讨产业与金融结合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多见,深入研究
中国产业经济与金融结合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本文的一大创新之处。
(二)关于产业资本渗透金融资本的数理与实证研究很少见。国内学者虽有
这方面的研究,但未从数理方面说明产业资本渗透金融资本这一问题的潜在危害。
本文利用经济学家 George A. Akerlof 的“掠夺”(Looting)模型来说明中国产业资
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潜在问题。
(三)目前许多文献没有在动因方面区分产融结合策略驱动者,本文在对我
国产融结合的实证研究中,将研究产融结合的动因作为切入点,利用我国证券市
场上 2005 年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相对于未参股的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比,
识别产融结合的动因,对产融结合企业特征进行清晰甄别,从而对上市公司参股
金融机构这一行为进行量化分析。
由于作者的能力有限,本文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样本的选取方面,本
文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只对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但有些
大型公司并没有整体上市,因而有些上市公司的部门进行产融结合,但这些部门
Akerlof,George A. Looting: The Economic Underworld of Bankruptcy for Profit [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3,74(1):1-10.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攻坚战的打响,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低的问题逐步显示出来了,原本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许多企业选择涉足资本市场,纷纷斥资金融机构,产融结合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基本战略选择。然而,我国产融结合的历史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要短,对产融结合理论的研究滞后于产融结合目前发展的现状,另外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比起西方来讲更为复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成熟,2004年爆发的德隆危机对正要准备进行产融结合的敲响了警钟,因此对企业产融结合后的绩效研究显得尤为...

展开>> 收起<<
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pdf

共50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0 页 大小:444.38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