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基于财务舞弊预防的研究视角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44.25KB 51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以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
为基础。然而,在财务舞弊事件持续发生的背景下2002 年至 2010 年,仅被证监
会、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违规次数高达 600 次,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发
生但未被发现的财务舞弊事件)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就无法成为公司治理效率的
评价基础,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不真实可靠的。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
出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作为公司治理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具体表现为,若未发
生财务舞弊,该公司在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是高的,反之亦然。因此,
本文以预防财务舞弊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
从现有文献看,公司治理由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组成,它们与财务
舞弊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很多学者得出优化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
务舞弊的结论。而优化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因此,公司治理
效率的提高才是预防财务舞弊的根本出路。为进一步寻找并验证我国上市公司在
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
分析。在理论分析方面,根据现有文献总结归纳得出,公司治理效率受结构性效
率和适应性效率的影响,而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分别受制于公司内部治理结
构的安排和该公司对外部治理机制的适应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公司治
理效率的影响路径图,直观列示了公司治理效率的各项影响因素以及影响路径。
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按样本配对标准为财务舞弊样本寻找最佳的配对样本;其
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比财务舞弊样本与配对样本在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的
各项变量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必要说明;最后,考虑到公司
治理效率影响路径的方向,以及出于寻找并验证预防财务舞弊关键性指标的目的,
本文的实证思路是沿着路径相反方向设计的。因此,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本文的
因变量为财务舞弊,自变量为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的各项构成要素,在实证
方法上采用 11配对 Logistic 回归模型。从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
比例、股权制衡度、股东参与度、审计意见类型、产品市场竞争性,以及法律制
度环境,对预防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由此提出,我国上市公司
应该提高股东的监督效率、构建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体系;对政府和市场而言,
应完善产品市场、加强法律制度环境建设以及强化中介市场监管。
关键词:公司治理;效率分析;财务舞弊;预防措施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意义...................................................1
第三节 研究内容...................................................2
第二章 文献综述..........................................................................................................5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5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10
第三节 文献综述简评..............................................15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16
第一节 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路径分析................................16
第二节 研究假设..................................................17
第四章 实证分析........................................................................................................24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24
第二节 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26
第三节 研究结果..................................................28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33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36
第一节 研究结论..................................................36
第二节 政策建议..................................................37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39
参考文献...........................................................40
附 录.............................................................46
致 谢.............................................................47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以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
为基础。然而,在财务舞弊事件持续发生的背景下(2002 年至 2010 年,证监会、
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违规次数高达 600 次,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发生但
未被发现的财务舞弊事件,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就无法成为公司治理效率的评
价基础,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不真实可靠的。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
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作为公司治理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具体表现为,若未发生
财务舞弊,该公司在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是高的,反之亦然。因此,
文以预防财务舞弊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旨在从财务舞弊预
防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以此分析、判断哪些方面亟需提高,
并由此提出改进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研究和探讨这些
问题,不仅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财务舞弊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净化
投资环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持续和谐发
展。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公司治理由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组成,它们与财务舞弊之间存在着
密切关系。因此,很多学者得出优化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舞弊的结论。
而优化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因此,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才是
预防财务舞弊的根本出路。公司治理从本质上说是一整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
排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国家证
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外部独立审计制度、投资者利益的
法律保护、经理人市场竞争、产品市场竞争以及控制权市场等。因此,对于公司
治理效率的研究就是这些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公司对这些制度适应程度的研
究。可以发现对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是符合木桶定律的:
1)公司治理效率的各个影响因素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有失偏颇。财务
舞弊预防与治理不能仅强调某一或某些方面,而应各方面齐头并举,使预防与治
理财务舞弊更具效率性、效益性。财务舞弊的预防与治理,不仅要关注公司内部
治理结构更要关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其通常是多种因素环境的产物。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2)公司治理效率的任何一个影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预防财务舞弊发生的
“短木板”。而那个“短木板”恰恰最终决定了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倘若任何
一个因素出现疏漏,便会使财务舞弊有机可乘,最终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将是一个
失衡的、失效的治理机制。因此,预防财务舞弊就是一个要不断地寻找“短板”
并且及时地“除短”和“补短”的动态过程。
因此,在系统的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最终决定公司治理
效率高低的“短木板”才能及时地“除短”“补短”真正从根源上预防财务
舞弊的发生。本文旨在以预防财务舞弊为视角研究找到导致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低
下的那块“短板”
二、现实意义
投资者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对公司价值进
行判断,并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直接
表现。因此很多学者在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时往往采用公司业绩作为公司治
理效率的替代变量。然而,安然、世通和银广夏等这些明星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
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明智的投资者再也不仅
仅只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而越来越重视该上市公司是否有违规行为,越来
越关注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因此,以预防财务舞弊为研究视角对上市公
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另外,基于成本收益原则,预防财务舞弊所付出的成本必须小于至少是等于
所获得的收益。在这个前提下,股东才会有积极性进行自我监督和监督董事会成
员和经理层,同时也会更积极贯彻执行相关制度。否则,他们只会对财务舞弊行
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为财务舞弊公司找到公司规模和公司业绩相当的非
财务舞弊公司,并找到两者之间公司治理相关变量中最显著的区别,这样就可以
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提高公司在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的目的,从而也对预
防财务舞弊的发生提供现实可行性。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文献回顾,总结出公司治理与财务舞
弊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很多学者得出优化公司治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
舞弊的结论。而前人研究也发现,公司治理效率可以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来提高。
因此,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才是预防财务舞弊的根本出路。为进一步寻找并验证
我国上市公司在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方面,根据现有文献总结归纳得出,公司治理
效率受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的影响,而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分别受制于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安排和该公司对外部治理机制的适应程度。在此基础上,
文构建了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路径图,直观列示了公司治理效率的各项影响因素
以及影响路径。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按样本配对标准为财务舞弊样本寻找最佳
的配对样本;其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比财务舞弊样本与配对样本在结构性效率
和适应性效率的各项变量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必要说明;
后,考虑到公司治理效率影响路径的方向,以及出于寻找并验证预防财务舞弊关
键性指标的目的,本文的实证思路是沿着路径相反方向设计的。因此,从模型中
可以看出,本文的因变量为财务舞弊,自变量为结构性效率和适应性效率的各项
构成要素,在实证方法上采用 11配对 Logistic 回归模型(也称条件 Logistic
回归模型)。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
化和设计、政府部门提出政策性建议。
具体而言,论文研究的框架与内容如下:
绪论
文献综述
结论及建议
实证研究理论分析
1-1 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绪论。论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以及本文的创
新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研究成
果,总结出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
研究提供依据与思路。
第三章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首先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路径,并具体分
述影响治理效率的各个因素对预防财务舞弊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
第四章实证研究。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对理论分析筛选出的影响因素进行
实证研究。使用 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为舞弊样本,按照一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定条件筛选出与舞弊样本相对应的配对样本,并对两种样本之间公司治理相关变
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并检验差异的显著性;最后,通过 1:1 配对 Logistic 模型,
以变量差值为自变量,财务舞弊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最终得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
例、股权制衡度、股东参与度、审计意见类型、产品市场竞争性,以及法律制度
环境,对预防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在前述各章的基础上总结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根据本
文实证所得到的结果,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和设计以及政府部门提供相
关政策性建议。
二、本文的创新点
1.研究视角新颖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以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
为基础的,具体方法见表 1.1。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还未有以是否发生财务舞
弊为标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研究成果发现,两者之
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对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又无法脱离公司治理。同时,在财
务舞弊持续发生的情况下,利润类和价值类的指标很可能是不真实可靠的。可见,
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的标准是现实的选择。因此本文以
财务舞弊的预防为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视角,也就是说以财务舞弊发生概率
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此研究视角至今还未有学者进行研究。
1-1 国内外现有公司治理效率评价方法
类型 主要方法 目标合理性 现实有效性
利润类 总利润或收益率 会计利润最大化 易于计量,易于管理 对会计信息质
量要求较高。
价值类
市净率 股东价值最大化 易于计量,不易管理,对资本市场
有效性要求较高。
托宾 Q企业价值最大化 不易计量,不易管理,对资本市场
有效性要求较高。
注:资料来源于谢小军,2009,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
2.研究内容全面而系统
就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看,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治理结构,
少涉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但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内外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
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很多情况下,公司治理效率低下并不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
调引起的,而是受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的影响。
因此,系统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3.研究方法新颖
本文在回归分析中采用 1:1 配对 Logistic 回归模型,而非前人所用的多元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以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为基础。然而,在财务舞弊事件持续发生的背景下(2002年至2010年,仅被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违规次数高达600次,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发生但未被发现的财务舞弊事件),利润类与价值类指标就无法成为公司治理效率的评价基础,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不真实可靠的。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作为公司治理效率高低的衡量标准。具体表现为,若未发生财务舞弊,该公司在预防财务舞弊方面的治理效率是高的,反之亦然。因此,本文以预防财务舞弊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进行研究。从现有文献看,公...

展开>> 收起<<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研究——基于财务舞弊预防的研究视角.pdf

共51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1 页 大小:444.25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