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25.63KB 52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公民表达诉求和参
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同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社
会中的各种潜在矛盾突破过去表达渠道的限制,逐渐在网络上反映出来,这就加
大了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如“南京房产
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厦门 PX 项目案”“邓玉娇案”“石首群体
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但关注腐败现象,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国
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积极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常发展。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因为某种共同利益关系聚集
起来的网民群体,就某一网络话题自发或有组织地在网络公共领域内集中表达利
益诉求,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由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民民主
参与意识增强,社会利益结构严重失衡、社会不满情绪弥漫,民众利益表达渠道
不畅通、传统表达渠道实效不高,政府信息的不透明、传统媒体集体失语,权力
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健全、执法不当现象频现等原因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推进了民主进程;但是另一方
面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考验
着政府的合法性。
本文结合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机理,在危机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框架:政府预警策略、政府紧急处理策略和政府
善后协调策略。
但是现阶段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各个子系统——政府预警策略、
政府紧急处理策略、政府善后协调策略仍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也是由各种社
会因素导致的:体制和政策方面、法律法规方面、社会现状方面还有部分工作人
员的思想和能力方面。所以,要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必须解决这些
问题,在解决这些困境的基础上,分别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预警策略、政府
紧急处理策略、政府善后协调策略。
我国已成功应对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风险,并积累了许多有效应对突发
事件的经验。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策略的对象大多为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事件,对在网络这个新兴领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很少,因此,
加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紧迫性。本文结合近几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年发生的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分
析我国现阶段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如
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从实用价值角度出发,对于政府从决策
的高度,妥善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维护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
义。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以往传播学研
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
对策略;案例分析方法: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网络群体性事件,论文选取重点
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和比较分析,分析现阶段我国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
略存在的困境及原因,为如何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提供事实依据
典型调查方法:论文写作期间,针对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网络跟踪和典型
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文献资料研究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书籍、学术期
刊、报纸、互联网等查阅大量的有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文献资料,在对这些文献
资料和理论成果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借鉴。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政府预警策略;政府紧急处理策略;
政府善后协调策略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5
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述.........................................................................................7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与特征..................................................................7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9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影响....................................................................13
第三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16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理论基础............................................16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框架....................................................18
第四章 现阶段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21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预警策略存在的问题............................................21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紧急处理策略存在的问题....................................23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善后协调策略存在的问题....................................24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7
第一节 体制及政策方面的原因............................................................................27
第二节 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28
第三节 社会现状方面的原因................................................................................29
第四节 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原因........................................................................30
第六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完善...........................................................33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完善的基础............................................33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完善....................................................37
结论.................................................................................................................................46
参考文献.........................................................................................................................47
附录.................................................................................................................................51
致谢
...............................................................................................................................52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2011 719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 28 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 2011 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
达到 4.85 亿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公民表达
诉求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同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随着网络的不断
发展,社会中的各种潜在的矛盾突破过去有限的表达渠道,逐渐在网络上反映出
来,这就加大了社会冲突的可能性。2003 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我国网络社
会的逐渐形成,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如“南京房产局长天价
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厦门 PX 项目案”“邓玉娇案”“石首群体事件”
等,这些事件不但关注腐败现象,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国社会管理
带来巨大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积极引
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常发展。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兴起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推进民主进程。社科院
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在对中国 210 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相
关研究中,网络群体性事件在 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
作用但另一方面,在缺乏政府积极引导和管理缺位的情况下,网络群体性事件
也有可能演变成“公共舆论危机”,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
虽然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在虚拟空间发生的,但网络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
政府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危机,甚至发展为现实中
的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由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社
会问题,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缺乏经验,仍然采用传统的“围、堵、
封、盖”的态度,采取删帖、关闭网站论坛等手段消极应对,尚未形成系统完整
的政府应对策略。这势必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影响社会稳
定。
二、研究的意义
CNNIC 发布《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2011-07-19.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1-07/07/c_121636681.htm,2011-07-07.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一)理论意义
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主体广泛、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等。网络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它
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它凭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播公共信息最便捷的工
具,也是公民参政议政最常用的平台。网络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应运而生。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研究都相对薄弱。对
我国而言,理论界对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研究较多,政府对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
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应对策略,但是由于网络的发展时间较短,加之各种社会现实
因素影响,学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我国还尚未出
现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研究的专著,相关文献资料也较少。而且,
多数学者侧重于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其定义、
特征、形成过程等方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的研究非常少。本文
可以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以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视角,用辩证的观点,着重
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
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实用价值
在我国,党和政府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一直非常重视。《中共中央关
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获得通过,其提出“建立
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对策略,
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2011 219 日,胡锦涛总书记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要进一
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
制。
我国已成功应对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风险,并积累了许多有效应对突发
事件的经验。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策略的对象大多为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事件,对在网络这个新兴领域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很少,因此,
加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紧迫性。本文结合近几
年发生的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对策略存在
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政府如何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从实用价值角度出发,
对于政府从决策的高度,妥善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维护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
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11-21(1).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继现实群体性事件研究后引
起理论界、学术界及政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由于其前沿性,目前专门研究网络
群体性事件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而且,多数学者侧重于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群
体性事件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其定义、特征、形成过程等方面,对网络群体性事
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的研究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非常少。
一、国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从检索到的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国外还没有网络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但在
对互联网的研究中已涉及此类内容,如“群体集化”“快闪暴走族”等。
霍华德·莱因戈德(Howard Rheingold)2002)在《聪明暴民:下一代社会革
命》中提出了快闪暴走族 (Flash Mobs)这一概念快闪暴走族 (Flash Mobs)是指是
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召集数以百计互不相识的人,在指定的时间里涌到指定地
点,做出让旁观者惊诧莫名的举动之后,又在短时间内突然消失。这种无厘头的
集体活动,迅即在全球一些都市里蔓延。莱因戈德认为,除了好玩之外,“快闪暴
走”会带动大规模的社会、政治革命这可以说是国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最早
研究。芝加哥大学学者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2003) 《网络共和国——
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了“群体极化”概念,他认为,网络传播容
易造成群体意见极端化现象,由于网络信息窄化,各种仇恨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
和影响由此,桑斯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环境是具有
合法性和必要的。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2007)在对政府治理网络社会的
研究上认为各级政府虽然都在使用因特网,但主要是作为张贴信息的电子公告牌,
并没有在互动上下工夫,对公民要求的一些回复都没大理会。他通过克林顿政府
的例子说明政府正努力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加以控制。
二、国内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是一个新事物,研究不多。较早地研究类似
问题的文章是徐乃龙先生(2003)在《江苏警官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群体性事
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在文章中作者认为“网络媒体的多样性、
拓性,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自由度高、难以监控,使其在群体性事件发生
过程中容易产生不真实和不恰当的报道,给事件的处置增加困难,甚至致使事件
章友德,周松青.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J].社会,2007,(03):74.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 (1)[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47.
纽曼尔·卡斯特.网络星河(I)[M].郑波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0.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公民表达诉求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同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各种潜在矛盾突破过去表达渠道的限制,逐渐在网络上反映出来,这就加大了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如“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厦门PX项目案”、“邓玉娇案”、“石首群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但关注腐败现象,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积极引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常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社会背...

展开>> 收起<<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pdf

共52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2 页 大小:425.63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