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34.9KB 48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东部地区凭借其临海的天
然优势和早期国家政策的倾斜占据着全国大部分优势资源,经济总量也一直遥遥
领先,而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已经结
束工业化中期阶段,正迈向工业化后期阶段。一方面,国际上正在酝酿第四次产
业转移浪潮;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存在大量落后的产业。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东部地区有必要将本地区的落后产业转移出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
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促进各区域自身优势的发挥,从而
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产业转移的现象最早发生在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外学者居多。
了探讨我国的产业转移问题,就必须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入手,实事求是地进
行分析。本文研究的产业转移,主要特指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欠发达地区展开
的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这也是经济实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产业转移。
在具体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从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理论的分
析入手,试图找出一些对区域产业转移问题有较强借鉴意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在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现实基础条件,通过
中部和东部地区 GDP、人均收入的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的
差距,这种差距构成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然后本文测度我国制造业不同年份的
绝对份额,分析我国现阶段产业转移出现的趋势和特征。计算结果显示现阶段我
国产业转移的规模并不大,预期中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并未发生,这与我国目前的
实际情况也较相符。计算结果还表明我国发生转移的产业不仅有劳动密集型产
业,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出现了转移。针对上文的结论,本文试图揭示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再从改善这些影响因素着手,促进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
转移的产业。国内外学者已经有大量文献从宏观角度分析产业转移。本文以企业
为视角分析产业转移活动的基本动因,从理论上梳理出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
影响因素。接着基于中部六省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这
些变量因素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哪些具有显
著性影响,哪些对模型的影响不大。实证结论显示政府政策、市场规模和产业集
聚对不同类型的产业转移均有显著性作用,其中政府政策是个长期影响因素。
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影响因素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录
章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2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3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5
第二章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研究综述..........................................................................6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文献综述...............................................................................6
第二节 国内的研究文献综述...............................................................................8
第三节 国内外其它相关研究成果.....................................................................10
第四节 理论简要评述......................................................................................... 11
第三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12
第一节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及现实基础.........................12
第二节 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测度.............................................18
第三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22
第四章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27
第一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27
第二节 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模型.....................................................29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32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39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39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39
参考文献......................................................................................................................44
附录..........................................................................................................................47
致谢
..........................................................................................................................48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时至今日,产业转移已不是一个新兴名词。2006 年商务部实施“万商西进”
鼓励中、西部地区具有优势条件的城市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2010
831 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 28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
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从产业转移概念的第一
次提出到现在,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研究著作也已经汗牛充栋。
由于我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特殊时期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呈
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发展水平落差较大。在国际产业转
移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沿海地区也开始将其一些落后的产业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
低廉的中西部地区。实践证明,产业转移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地区快速发
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从近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我国并未出现预期中的大规模
的产业转移现象。我国学者陈秀山和许瑛(2008通过研究中国的 29 个制造业
的数据发现,只有 9个行业存在着扩散效应。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2010
选取了中国 27 个工业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 1993 年至 2006 年期间东中西部产业
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发现产业转移在我国东中西部还不显著。为什么产业没有从
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虽然不少学者也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理论探讨,但目
前学术界并未形成令人信服的观点。产业没有出现东出西进的现象仍然是一个值
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我国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意义
产业转移是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产
物。国际上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已经很成熟,最早的可以追溯到 1776 年亚当·
密的《国富论》,这一著作提出了国际地域分工理论,和现代的产业布局论类似。
近代的产业转移理论提出较早的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 1936 年提出的“雁行发展
模式”理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改革开放起步比较晚,产业转移现象出现
的也比较晚,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也比西方国家要晚,但还是取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由于产业转移可以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区域间的转移,对它的分
陈秀山,许瑛.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及其对区域分工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08(1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析又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所以国内很多研究都是在特定背景下研究产业转
移的某一个方面,这样分析问题的时候就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国内产业转移的现
象出现的时间不长,各种统计年鉴及政府对它的数据整理有限,这又给早期一些
学者的研究带来困难,他们大多只能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得一些数据资料,
所以在实践研究方面还略显薄弱。本文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然后试
图从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着手,找到对产业转移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再针对这
些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借此改变我国目前产业转移不明显的现象,
中部地区也能够依靠转移进来的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但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越
拉越大,东部地区凭借其沿海的地理优势率先承接国外产业转移获得了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遥遥领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严重,这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相悖,制约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也是影响我
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利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一些产业出
现了向外转移的迹象。在这一难得的机遇面前,具有承东贯西作用的中部地区要
牢牢抓住机遇,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但是,当前我国出现的产业转移缓慢的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对这一理论的思考。充
分挖掘影响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积极因素,对实现中部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产业转移现象出现由来已久,但学者尚未对其概念形成统一认可。本文采用
陈建军(2002)的观点,认为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发生变化后,
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过程。其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移出国(或地区)、移入国(或地区)、转移的产业、转移的技术、转移
的资本等。
根据转移的空间范围不同,产业转移可以分为国际产业转移与国内区际间产
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国家之间互相移动的过程。其转移方式主要是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实现的,转移载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国内区
际间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转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
们还可以将国内区际间的转移分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
区向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因为后者转移的规模比较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
如前者大,中部地区较西部地区承接转移更具有优势,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
了研究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更具体的说是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的
产业转移。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根据转移涉及到的行业不同,我们可以将产业转移分为服务业转移和制造业
转移。因为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而且也是近几年产业转
移的重点,所以本文集中分析制造业的产业转移。
根据转移的程度不同,产业转移还可以区分为完全产业转移与不完全产业转
移。完全产业转移指企业将整个生产环节搬到了移入地,并积极参与企业本地化
的转移。不完全产业转移指企业只是将生产基地转移过来,企业的核心部门和主
要活动仍在本地。目前我国发生的产业转移既有完全产业转移也包括不完全产业
转移。
综合上述三种不同视角的划分和本文研究的目标,我们可以将本文研究的产
业转移对象界定为---在我国内部发生的,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展开的制造业的
产业转移。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从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问题
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在研究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后,首先采用计量实证检验产业转移的影响
因素,然后根据规范分析法对中部地区产业承接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使分
析的结论更有普遍性。
(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
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作用时,既纵向分析了同一时间
段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又横向分析了同一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段的作用。无论
纵向还是横向的比较方法,都是为了使结果分析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各影
响因素的动态影响效果。
二、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首先,本文从国内外有关产业转移理论的分析入手,试图找出一些对区域产
业转移问题有较强借鉴意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其次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
转移的背景和现实基础条件,通过对行业绝对份额在不同年份的测度分析我国现
阶段产业转移出现的趋势和特征。再次,针对上文得出的产业转移不明显的结论,
以企业为视角分析产业转移活动的基本动因,从这些动因梳理出中部承接东部产
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中部六省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东部地区凭借其临海的天然优势和早期国家政策的倾斜占据着全国大部分优势资源,经济总量也一直遥遥领先,而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已经结束工业化中期阶段,正迈向工业化后期阶段。一方面,国际上正在酝酿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存在大量落后的产业。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东部地区有必要将本地区的落后产业转移出去,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快速崛起,促进各区域自身优势的发挥,从而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产业转移的现象最早发生在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

展开>> 收起<<
我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

共48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8 页 大小:434.9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