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活动、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67.17KB 51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正在朝着一个经济大国的方向
不断迈进,尤其是当各国仍深受经济危机的强烈侵害时,中国能持续保持高速的
经济增长速度,就已经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然而我们在看到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伴随经济发展所产
生的一系列问题。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静态特征,经济增
长的动力不足,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水平都较低,低水平的生产能
力过剩,而高水平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足,装备制造业水平较低,核心和尖端的技
术仍然靠进口,国内拥有的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层次较低;再者,中国多年来
经济发展依靠的是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因此新时期我国经济要想快速而又持
续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由此,关于研发活动对经济发展的作
用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学者对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现状,在继承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的衡量指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关
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市场集中度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得出
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在探讨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时,考虑到研发活动的两个层次(研
发投入与研发成果),本文依次探讨了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研发活动(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
向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为了探讨研发活动对经济绩效影响的时效性,本文对
研发活动的两个层次(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对经济绩效影响的时效性也依次进
行了探讨,得出的结论是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对经济绩效的延迟效果都确实存在
并且影响效果将持续五期有效,也即研发活动的作用不仅在当期发生作用,而且
还将此作用持续五期有效;最后考虑到 SCP 框架结构,为使本文的论证更加的全
面,加入了市场结构因素,以市场集中度作为衡量指标,来分析我国目前的行业
结构对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了
研发活动的效果。通过对行业集中度进行划分并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
是市场集中度越高的情形下,研发活动对经济绩效的关系越加显著。
本文的结尾部分分析了我国产业研发活动和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
些问题,结合本文的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增加我国研发活动的
投入量并提高研发活动的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关键词:研发活动;经济绩效;产业集中度;实证分析
ABSTRACT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1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3
第一节 SCP 理论简介..............................................................................................3
第二节 文献回顾.................................................................................................... 10
第三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第一节 论文架构.................................................................................................... 15
第二节 理论假说.................................................................................................... 16
第三节 变量的选取................................................................................................ 17
第四节 数据的选取和来源.................................................................................... 19
第五节 模型的建立................................................................................................ 20
第四章 研发活动、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之实证分析......................................... 22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22
第二节 计量分析.................................................................................................... 29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37
第一节 简要结论.................................................................................................. 37
第二节 我国产业研发活动和市场结构的现状分析.......................................... 37
第三节 政策建议.................................................................................................. 41
结束语............................................................................................................................. 45
参考文献......................................................................................................................... 46
附录................................................................................................................................. 49
致谢................................................................................................................................. 5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三十多年
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1978 年至 2009 年间,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3645 亿元增加到了 335353 亿元,增长了 92 倍多。中国综合国力更是显著增强,
世界大国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时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在
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
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静态特征,出现这种情况
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水平都较低,低水平的生产能
力过剩,而高水平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足,装备制造业水平较低,核心和尖端的技
术仍然靠进口,国内拥有的技术相对于国外来说,层次较低。因此想要使经济增
长率始终维持在 8%--9%的水平甚至更高变得越来越困难。再者,中国是一个发展
中的大国,在经历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后,资源已被大量的消耗,现代建设难以
为继。这种单纯追逐数量和速度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主要
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增长方式,转变
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
来,转变到生产要素优化结合和充分利用的少投入、低消耗、高技术、高质量、
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就已明确提出,实现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依
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毋庸置疑,在 21 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
技术的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大科技的投入以及如何
提高投入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基于以上的背景,探讨我国 R&D 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何是一个亟待研究
的重要问题。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我们国家的经济要想得到快速和持续的发展,必须变依靠外生变量实现经济
的增长为依靠内生变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我国未来
的发展道路。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源泉,近年来国家
和企业给予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
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总支出,包括实际用于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
的费用支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 R&D 经费投入增长速度也飞速加快。2008 年,
全国 R&D 经费总支出为 4616 亿元,2007 年增加 905.8 亿元,同比增长 24.4%
R&D 经费的投入强度为 1.54%,比上年度的 1.44%有所提高。按照研究与试验发
展人员计算的人均 R&D 经费支出为 23.5 万元,比上年增加 2.1 万元。这几项指标
的增长率均居世界前列。
R&D 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了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
个国家的 R&D 水平体现着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而一个企业的 R&D 水平,
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因此本文根据我国 2001 2009 20 个行业经
济科技发展的历史数据,就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了我
国的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找出科技投入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把握未来我国科
技投入的方向和力度,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投资,以及提升我国各行业整体的科技
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本文采用
定量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并以实证结果为依据,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在研究过程
中可以丰富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完善实证方法,因此又具备一定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篇论文的第一个创新点便是文章的结构,文章以研发活动为轴心,分别研
究了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研发活动的延迟效果以及考虑到市场结构这个
因素的时候研发活动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这三个部分比较完整的概括了我国目前
对研发活动的研究情况,因此本文将三者综合起来更有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将
市场结构作为影响市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探讨其对行为与经济绩效的关
系的影响,因此突破了以往单一的研究方法,以市场行为(研发活动)为中心,
将市场结构(产业集中度)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完整的结合,使得本文的研究更
加动态和全面;再次,本文模型三引入交叉变量,用以说明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
的影响,最终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从而将影响因素考虑的更为完整,这样模型会
显得更加完整和清晰。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中国 20 个不同的产业所处之市场结构及其经营
行为对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因此采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基本理念,并以 SCP 架构作为未来实
证模式建立与分析的基础。因此本章第一节首先对市场结构-行为-绩效(S-C-P
理论与分析架构进行叙述;第二节则是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以用于对后文实证研
究的参考之用。
第一节 SCP 理论简介
1938 年哈佛大学以梅森教授为主成立了一个包括贝恩教授在内的研究小组,
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案例研究作为突破口,重
视市场结构对厂商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对美国主要行业市场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
系列的成果,而且为以后其他学者的实证分析铺平了道路。1959 年贝恩《产业组
织》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哈佛学派的产生,也同时意味着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产
生。
经过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梅森和贝恩等学者的不懈努力,以哈佛大学为
基地,以梅森和贝恩等学者为代表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正统产业组织
理论的基本特征便是 SCP 框架,也即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行为-绩效理论运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用于解释各个产业间利润分
配不均的现象,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联性。所谓市场结
构是指市场内厂商的分布情况,也即市场组织的特性。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很多,
诸如市场中买卖双方的数量、产品的差异性、新的厂商的进入障碍以及政策法令
等,市场结构的常见变数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以及市场进入障碍等;市场
行为是指厂商应变市场结构所选择的策略,厂商的行为变数则通常用定价策略、
研究开发R&D广告、投资和进出口来衡量。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结构和厂商行
为所产生的影响,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则是以利润率和价本差为代表。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三大基石,市场结构反映
的是经济的运行状态,市场行为反映的是经济的运行过程,而市场绩效反映的是
经济运行的效果,对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得
出的认识也不相同。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按照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
SCP 范式假定市场结
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因果关系,一种简单的、单向的和静
态的因果关系,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结构又通过市场行为影响到
市场绩效。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正在朝着一个经济大国的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当各国仍深受经济危机的强烈侵害时,中国能持续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已经说明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小觑的。然而我们在看到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静态特征,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水平都较低,低水平的生产能力过剩,而高水平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足,装备制造业水平较低,核心和尖端的技术仍然靠进口,国内拥有的技术相对于国...

展开>> 收起<<
研发活动、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共51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1 页 大小:467.17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