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机制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378.63KB 46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政府预算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是为公共
产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府预算的编
制和执行,有利于掌握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它集中国
家资金保证国家的主要财力服从全体人民利益的需要,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它不仅仅是政府的收支计划,更是政府政策的导向,是民主制度在经济领域的体
现。
社会大众是权力的源泉,应发挥其制约公权力的作用,监督政府预算。政府
预算网络监督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要求有更
多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政府预算网络监督
的发展正顺应了社会公众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网络监督”正凭借其自身虚
拟性、广泛参与性、便捷性等优势,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政府预算的有效工
具。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监督是个新生事物,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均有待完善。
因此,如何利用网络监督发展的自身规律,建立健全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运行机
制,更好地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本文从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的概念界定出发,借鉴社会制衡思想和复杂网络理
论,依据社会公众知情权理论和信息公开机制,对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的发展环境、
预算信息供给平台与传播渠道、网络监督机制建设的不足及其原因展开分析,在
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和美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发展的情况,分析、建立了一套
政府预算网络监督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监督机制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2
第三节 相关理论综述………………………………………………………….2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6
第二章 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机制概述…………………………………………8
第一节 网络监督发展概况…………………………………………………….8
第二节 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概念界定及其发展……………………….9
第三节 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13
第三章 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现状分析…………………………………18
第一节 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内容………………………………….18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运作的平台与渠道…………………….20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建设的不足与原因分析……………….23
第四章 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运作机理分析………………………………27
第一节 网络监督在政府预算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作用……………………….27
第二节 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运行分析…………………………….29
第三节 美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情况介绍…………………………………….36
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建议………………………………38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38
第二节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38
第三节 扩大社会公众参与…………………………………………………….39
第四节 发挥网络传媒作用…………………………………………………….40
结束语………………………………………………………………………………41
参考文献……………………………………………………………………………42
致谢…………………………………………………………………………………45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政府预算监督是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主人翁
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政府预算活动和监督预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有效的
预算监督必须依靠公众对于预算信息的获取, 才能对政府预算活动保持关注、进
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政府预算信息的公
开和透明提供了新的途径, 也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式预算活动创造了条件。预算
网络监督具有广泛、平等和便捷的特点, 它突破了以往社会监督的信息沟通方式、
信息获取途径等的局限。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机制对政府预算进行全方位、
全过程、动态的监督,达到更有效的监督效果。我们不仅要继续发挥政府预算国
家监督机制的作用,更应注重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将政
府预算公开于公众,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因此,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机制研究为
政府预算的监督提供了新的路径,在理论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现代预算之所以叫公共预算,就是预算必须是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向
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预算是数字化的执政纲领,是国家财政的核心,如果
政府没有预算,或者预算不向社会公开,民众就很难知道政府都做了什么,做的
事情是不是民众希望的,甚至是不是该花这些钱去做这些事情。收入从哪里来,
钱又花到哪里去,公众都有知道的权力。民众越来越关心预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事实证明政府内部的监督和人大的监督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改进它们的同时,实
现社会网络监督这一新路径是个好的选择,能够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监督预算的
要求。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不够充分,国家权力系统一直缺乏社会力量和公共舆
论的有力监督。所以,“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就要从监督政府预
算入手。民众对政府财政的监督更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手段,何况,完全、
彻底了解和审议政府如何花纳税人的钱本来就是纳税人不可剥夺的权利。政府预
算的不透明及监督不力将会加剧我国政府的腐败现状,政府预算的有力监督显得
尤为重要。网络时代的来临,为社会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很多便利,网络能够直
接、迅速地反映问题,是改进政府预算工作非常好的工具。而且,网络监督作为
一种新兴的舆论监督方式,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民心所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
重视。网络被监督者一般是政府职能部门及其人员,网络监督若能引发社会各界
关注,被监督者一般都能积极接受,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事项大都能及时作出反应。政府及预算部门应通过网络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
积极认真对待广大群众包括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甚至质疑,要抱着有则改之,
则加勉的态度听取意见,接受监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通过网络
有效地进行政府预算监督。
第二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
论文的主体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对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机制的概念、内
涵进行描述,并把作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制衡思想、复杂网络理论、公共知情权、
信息公开机制进行描述与分析。第二,对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内容、运
作的平台与渠道还有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从传播学角度分析
预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形成的舆论压力机制是如何推动政府监督主体加
强体制内监督的;从社会网络视角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网络的便捷性是如何
对社会主体参与预算网络监督产生激励机制;网络对社会有关预算监督方面的智
慧吸纳汇集机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网络本身与社会网络之间的互动机制,
分析网络是如何实现预算网络监督与预算体制内监督的有效对接。接着,对我国
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运作平台与渠道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分析政府网站、民
间预算监督网站、国内主流网站等平台,博客/微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 BBS、
邮件群发、短信群发、专业的 SNS 等渠道是如何实现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运作。
最后,对我国预算网络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第三,
重点对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政府预算网络
监督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同时,通过案例和国外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的运作情况
进行补充说明。第四,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网络监督机制的建议。
第三节 相关理论综述
一、政府预算监督的文献综述
政府预算监督是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和供应等业务活动进行考核、监察和督促,
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政府所
设定的各项公共政策目标。
人大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预算监督的主体,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
人大缺乏监督权威,具体表现在:人大缺乏监督实权、人大缺乏监督政府预算的
积极性。近几年,虽然审计的监督职责得到很大加强,但是行政型的审计体制仍
存在着以下问题:审计监督权的归属和监督主体定位模糊、行政型审计体制的独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立性受到限制、审计监督法律手段和权限亟需加强。作为预算收入最主要提供者
的社会公众却无缘参与到预算中去,预算的执行信息对纳税人完全不透明,社会
公众更是无权监督预算,另外当前我国的社会公众素质不高。(张春晖,2009)
从经济学角度看,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政府与公民本质
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政府预算更是体现出一种多层次的委托
代理关系。(安秀梅,2005)政府预算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所有者虚位”
“激励不足”等问题。在激励机制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应主要依靠建立健全预算
监督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公众、政府和政府内部职能机构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问题,从而将因代理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
利益行为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低或限制在最低程度,确保预算资源使用的真实性
和合规性。(寇铁军,彭健,2006)
从政治角度看,分权制衡理论认为,绝对的权力必然会导致绝对的腐败,权
力只有分离和相互制衡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预算管理中的
分权和制衡非常重要。需要形成有效的分权结构、相互制衡与协调的机制和有效
的公众监督机制。(王伟,2008)纳税人的权利赋予我们监督政府预算的权力,
但我国公民主体意识缺失,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被动接受的观念影响, 从传统
政治文化角度考虑, 也与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统治有关。公民主体意识缺
失, 使得预算的参与性和监督力度不足。(蒋巍,2008)
从文化角度看,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可分为蒙昧型政治文化、臣民政治
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三种类型。其中,参与型文化有利于民主监督,也有利于
加强议会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因为议会对预算的监督来源于公众的委托,如果委
托人不关注政府预算,就会在无形中减少议会监督预算的动力,议会作为受托人,
很可能因此就放松对预算的监督,从而影响监督质量。所以,我们需广泛调动公
众参与预算监督的积极性,让公众关注预算。(阿尔蒙德,1989)
综合以上几种角度的研究结果,不难看出目前大部分研究都认为需要加强社
会公众对于政府预算的监督。唐云锋明确提出政府预算社会监督是我国预算监督
的新出路,并将政府预算社会监督模式的内涵界定为“以社会公众、社会中介组
织、大众传媒为主体,构建预算征询机制、预算听证机制、预算绩效公众评价机
制,对政府预算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的立体模式。”,并指出
预算社会监督模式具有主动性与独立性,公开性和开放性,以及主体广泛性等特
张春晖.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监督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安秀梅.政府公共财政受托责任研究[J].财政研究,2005(5):23-25.
寇铁军,彭健.我国预算监督机制改革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06(11):15-19.
王伟.论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监督[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蒋巍.政府预算改革的政治考量[J].地方财政研究,2008(3):29-32.
[美]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政府预算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是为公共产品配置资源的重要工具,也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政府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有利于掌握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它集中国家资金保证国家的主要财力服从全体人民利益的需要,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它不仅仅是政府的收支计划,更是政府政策的导向,是民主制度在经济领域的体现。社会大众是权力的源泉,应发挥其制约公权力的作用,监督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要求有更多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被侵犯。政府预算网络监督的发展正顺应...

展开>> 收起<<
政府预算的网络监督机制研究.pdf

共4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6 页 大小:378.63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