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与变化的分解:1993-2008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5 4 4 473.43KB 42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无论是与自身的发展历史相比较,还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投资
率确实较高,是世界上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现象,中
国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借鉴现有文
献中有关劳动收入波动的度量方法,从产业角度和地区角度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
和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和分解,并且回答产业内效应和产业间效应,地区内效
应和地区间效应在理解中国投资率变动趋势方面的相对重要性问题。
产业角度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进行度量,我们主要有
三点结论:1.1993—2008 年间,产业内效应解释了中国投资率波动的 84.70%,
在 2000-2008 年间,它的解释力上升到 94.87%;2.产业结构变化和各产业投资率
以正的相关性同时变化加剧了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这加剧了中国投资率的波动;3.
中国的投资率既不具有绝对稳定性,也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二,而通过对中国投资率的变化进行分解,我们也主要有三点结论:1.1995
年以后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 1993 年投资率的投资率都大体主要由投资内效应来解
释;2.1995 年以后,第二产业投资率的持续下降是导致中国投资率难以高于 1993
年投资率的根本原因。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率的上升则是导致中国投资率
高于 1993 年投资率的同等重要的力量;3. 除 2001 年以外,与其他两个效应相比,
产业内效应都以压倒性的优势主导着 2000 年以后中国投资率的持续上升。具体的
说,除持续上升的前两年外(即 2001 年和 2002 年),产业内效应中第二产业投资
率上升都主导着中国投资率的持续上升,其最低贡献率为 59.54%,最高贡献率为
77.57%。值得说明的是,在 2001 和 2002 这两年中,第二产业的投资率之所以没
有主导着中国投资率的上升,其根本原因在于在这两年中,第二产业的投资率还
在下降过程中。
地区角度的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进行度量,我们主要
有三点结论:1.1993—2008 年间,地区内投资率变化可以解释实际投资率波动的
103.47%,而在 1993-2000 年间,它的解释力下降到 99.75%,2000-2008 年间,
的解又上到 100.89%2. 1993-2008 与 2000-2008 这两段时间地区结构变
化降低了中国投资率的波动,1993-2000 年的地区结构变化强化了中国投资率的波
动。3. 相反的 1993-2008 与 2000-2008 这两段时间各地区的投资率表现出以正的
相关性同时变化的特征,这加剧了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而 1993-2000 年间各地区
的投资率表现出以正的相关性同时变化的特征,反而降低了中国投资率的波动。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第二,通过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进行分解,我们主要有三点结论:1.1994 年
以后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 1993 年投资率的投资率都大体主要由地区内效应来解
释,而地区间效应减弱了总效应但由协方差效应弥补。中国投资率经过长达 9
之后才明显超过 1993 年的水平并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地区
内投资率由连续 9 年的下降之后转升而致。2.在 1993-2000 年,东部地区内效应
主导了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间效应却削弱这一降低趋势;2001,2002,2003 年
西部地区内效应的上升趋势胜过东部地区的下降趋势,使得中国投资率又从降转
升;3.2004-2008 年,各个地区的地区内效应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主要由中部地
区内效应主导,地区间效应解释力为正。
根据上述结论,中国政府要想控制住投资率水平,本文提出了详细的政策建
议。从产业角度出发政府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在抑制第二产业投资率方面:进行要
素价格体系改革,使中国企业实际支付的要素价格体系符合我国的要素禀赋结构。
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改变以生产性增值税为基础的分税制,严把信贷、土地和税
收三大闸门,坚决限制那些非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投资计划。从地区角度出发应重
点关注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水平,兼顾公平与效率,中国政府必须做到政策趋同,
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与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
投资行为。结合产业角度和地区角度对中国投资率的分析,抑制过高的投资率并
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府需把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上。
关键词:产业内效应 产业间效应 地区内效应 地区间效应 要素价格改革 地区协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1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安排.......................................................................................... 3
第二章 文献回顾............................................................................................................. 4
第一节 合理投资率的文献回顾.............................................................................. 4
第二节 中国投资消费失衡的文献回顾.................................................................. 5
第三章 从产业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与分解............................................. 8
第一节 从产业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 8
第二节 从产业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变动的分解................................................ 11
第四章 从地区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与分解........................................... 19
第一节 从地区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 19
第二节 从地区角度分析中国投资率变动的分解................................................ 23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33
第一节 产业角度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33
第二节 地区角度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35
第三节 总结............................................................................................................ 36
参考文献......................................................................................................................... 37
附录................................................................40
致谢................................................................41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
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类型,我们将主要由消费拉动
的增长称为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而若是投资是一国主要增长来源,则为投资
拉动型。见图 2-3,中国的投资率一直处于高位,并且从2003年起投资率一直高
于40%,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拉动型,其投资率处于比世界平均水平(20%)
高近一倍的高位。而过高的投资率会严重影响消费,导致低下的投资边际效益,
还会引发通货膨胀,最终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这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
出问题,它即阻碍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是宏观经济中的基本关系之一,同时也是政府决定部分指
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标准。早期的众多国外经济学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也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如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西斯蒙蒂和马
尔萨斯的需求决定供给理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马克思对生产和消费关系
的论述等等。
二、选题的意义
国内学者也深入研究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许多学者借鉴国外模型对中国的
消费和投资比例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消费率偏低与投资率过高成为较多学者的
共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也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政策。如果消费率偏
低、投资率过高,其的直接原因何在?目前,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
在借鉴前人有关理论见解的基础上,力图从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这两个角度进行
全面的阐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现有的研究也试图从深层次探讨中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的决定因素(邹卫
星、房林,2008;蔡跃洲、王玉霞,2010;蔡昉,2009;李云林,2008;乔为国、
潘必胜,2005)但是并没有通过严格的计量分析告诉我们各因素对于理解中国消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费率和投资率波动和变化的相对重要性,这意味着现有文献所提政策建议没有可
靠的经验基础,无助于中国政府推出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合理的投资和消费结构。
考虑到寻找决定因素及其严格计量分析的难度,我们认为,目前一个可行的研究
思路是通过度量与分解的办法找出导致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波动和变化的直接原
因,这样做的意义是有助于我们发现背后的事实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然而,
考虑到中国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都是相伴而生的现象(见图 2-1、图 2-2 和图
2-3),因此,我们无需对两者都进行度量和分解。进一步的,考虑到数据的限制,
本文将选择 1993-2008 年间投资在三大产业及其三大地区分布的数据进行度量和
分解。
二、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
相比之前学者的研究方法,本文选用了度量和分解的研究方法,直接对投资率
进行研究。其优点在于本文从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两个角度通过度量和分解的方
法,使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 1993-2008 年间,每一年份、每一地区、每一产业对
投资率的影响情况。
(二)研究方法创新
而在度量与分解方法的选取上,我们有如下创新之处:首先,对中国投资率波
动的度量,源于我们对“Kaldor 事实”的质疑这类似于 Solow(1958)当初对
“Kaldor 事实”的质疑,只不过后者质疑的是劳动收入占比的稳定性,我们质疑
的是投资率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现有文献中有关劳动收入波动的度量
方法(Solow,1958;Ruiz,2005;Young,2006;罗长远、张军,2009)来探讨中国投
资率的相对稳定性以及产业内效应和产业间效应,地区内效应和地区间效应在理
解中国投资率波动程度方面的相对重要性问题。其次,对中国投资率变化的分解,
实际上是解决度量方法无法回答产业内效应和产业间效应,地区内效应和地区间
效应在理解中国投资率变动趋势方面的相对重要性问题。这意味着,本文通过对
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和变化的分解,可以对产业内效应,产业间效应,区域内
效应和区域间效应在理解中国投资率波动和变化趋势方面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回
答。
根据“Kaldor 事实”中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和资本产出比的稳定性,我们可推出投资率的稳定性。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无论是与自身的发展历史相比较,还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的投资率确实较高,是世界上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面对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现象,中国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借鉴现有文献中有关劳动收入波动的度量方法,从产业角度和地区角度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和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和分解,并且回答产业内效应和产业间效应,地区内效应和地区间效应在理解中国投资率变动趋势方面的相对重要性问题。产业角度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中国投资率的波动进行度量,我们主要有三点结论:1.1993—2008年间,产业内效应解释了中国投资率波动的84.70%,但在2000-...

展开>> 收起<<
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与变化的分解:1993-2008.pdf

共42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42 页 大小:473.43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