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究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746.46KB 55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考改革从未间断过,一直在不断探索。总体来说,
全国高校长期以来几乎一直在采用统一高考、分省录取的招生考试模式来选拔
生。客观而言,这一招考模式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选拔
人才的需要, 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这一
考模式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但统一高考所存在的某些弊端也日益凸显,其一
高考分数成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惟分是举”,“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屡见
不鲜,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道德品质、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这
种招生考试就难以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二,统一的标
准为不同学校选拔多样化的学生,已很难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
与人的多元智能相背离。
再者,自1999 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战略,高校招生
人数急剧增加。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 而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国
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 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从规
模上看,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国家政策的引
导下,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等
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在保障招生考试公平的前提下,扩大招生选择面,增强
招生的自主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
应运而生。
近几年,上海部分高职(专科)专业的“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取得了成
功,积累了经验。试点学校的数量和招收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提高。2005年, 上
海高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改革开始了“ 小步探索”上海3所民办高校—上海
杉达学院、建桥职业技术学院、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首次试点。2006年, 上
海自主招考高职院校又增加3所, 分别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
学院、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作为公办院校首次加人试点, 录
取比达到141显然, 经过上年的 试水” , 2006试点院校进一步扩大了招
生专业和人数。去年即2009年,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职院校已增加到21
招生学生数量预计达到12370人。今年即2010年,上海有24所试点院校参加依法自
主招生,招生计划为10800名学生,招考模式仍实施分组招考,但去年又新增了D
组,试点改革仍在积极探索。
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
2
§1.2 文献综述
有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做了大量研究,经过对大量文献进
行筛选,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1.2.1 对国外高校招生考试的研究
从对国外招生考试研究的文献检索结果看各位学者所研究的角度各异,但笔
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种研究状况,其一是对某个国外招生考试的专门研究,
其二是对若干个国家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
有些学者单独地对某个国外招生考试的专门研究的有:美籍华人黄全愈在所
出版的《高考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美国也存在高考,而美国的高考是与中国高
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指挥棒”。很详尽地介绍了美国注重对考生的全面考核,
容地搞素质教育。大学招生录取除了参考考生的 SAT ACT 成绩外,还要参考考
生所提供的中学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记录、课堂表现记录、社会志愿者活动、奖
励证书获得情况以及面试成绩等。作者强调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
终身”的局面。李宁介绍了美国大学招生考试系统在内容、结构、功能上所存
的特点。厦门大学的王立科在博士论文中重点研究了英国《国家资格证书框架》
中的第三级证书考试(主要是 A-levels 证书考试)和高校招生录取制度两个方面。
从中不难理解到英国高校招生几乎不采用入学考试,而证书在英国享有很高声誉,
高校录取一般是根据考生的证书考试成绩。他还研究了英国剑桥大学自主招生考
试,建议我国高校实施统一高考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自主选拔录取制度。何智蕴
和鲍健强研究了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体系:JFSAT NCUEE其中详细介绍了日
本目前的大学招生考试模式是两次考试,第一次为全国统一入学考试(NCUEE),第
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
还有一些学者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概括各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异同点、优劣
势,提倡本国进行学习和借鉴。如陈阳在《国外高考模式比较研究》中介绍发达
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高校招生考试的共同点及各自特点,提
倡改进和完善我国的高校招生考试模式。宋海龙在《国外高考制度改革趋势及启
示》中主要研究了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考试模式基本是统一高考与高校
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招考模式。
总之,以上学者对国外招生考试的研究对我国的自主招生考试有很好的借鉴
作用。
第一章 绪论
3
§1.2.2 对国内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研究
我国专门研究考试问题的团队主要集中在厦门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
教育考试中心及北师大。主要学术杂志有《中国考试》、《考试研究》、《湖北
招生考试》等。从文献检索看,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
不同的学者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有些学者是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政策研究,如杨旭辉认为高职(专科)专业
自主招考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试行第三方考试,适度扩大高校自主权,设立
高中毕业生水平考试。
有些学者的研究是关注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如张晓鹏认为自主招生与公平
录取并无必然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自主招生比统一高考可能更有利于实现教育公
平;指出包括面试在内的考试只是招生的一种手段,高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形式完
全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更多学者的研究是关注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利弊方面,并提出改进策略。如
张亚群通过对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研究看到了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但同
时认为也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忽视弱势阶层考生、特长生优势不显著等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其选拔机制。杨延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暴露出来的
问题,从高职招生考试的制度本身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
了当前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增加招生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改革的重点是提
高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程度,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北京教科院职业教
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邢晖谈到,提前招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邢晖认为,
这次考试除文化课外,还增加了专业课测试和面试,这样做能较好地体现了职业
教育“就业导向、适应市场、能力本位、实践为重”等办学特色。在“以就业需
求拉动招生考试要求,促进培养过程改革”、“订单式培养”等新的理念和模式
下,招生学校根据专业和未来对口单位的需要,增加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测试,同时进行个性化的面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而高职自主招生也是一种
新的尝试, 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良好开端。北京汇佳职业学院院长许恒亮认为, 自
主招生的好处就在于, 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考试内容和程序, 通过多元的
人才评价办法和升学选拔方式多角度地考查考生。上海商学院副院长冯伟国教授、
招生办主任陈敏教授承担了市教委课题“上海市高职高专自主招生问题研究”,
对上海市高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开展调研。调研报告指出,专科自主招生今
后应进一步减弱文化成绩本位的倾向,可以“综合能力测试”取代“语、数、外”
文化考试,注重职业能力评价和综合素质将成为专科自主招生考试录取和人才选
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
4
拔的主导方式,同时,增加面试比重,注重考核考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和综
合素质,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的优势、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宽进严出,保障高职
人才培养质量。
以上学者对高校招生考试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性以及自
主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虽然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
只有四年的历史,但理论界的探讨逐步地从宏观向微观深入,研究的视角也多样
化,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如注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面试等。无论
怎么说,大量的研究还是定性的,而缺乏定量方面的实证研究,在这方面,我国
学者的研究仍需深入,仍需继续探讨。
鉴于此,笔者关注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翻阅书籍,搜索文
献,其相关论述并不多见。鉴于此,笔者2005年以来上海市高职自主招生考试
改革为研究对象,围绕“自主”“考试对象”“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录
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上海市试点高职院校的案例对以上的各个方面进
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尤其是对其中最大的亮点——D组进行更加微观地探究。并对
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这是笔者的主要研
究方法也是最大的创新点。
§1.3 基本思路
第一部分:本部分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思路,以及目
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三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及阐明高职自主招生考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然后是历史回顾,从宏观上阐述我国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
革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学习。
第三部分:说明上海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缘起及并从微观上通
过例证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上海高职(专科)专业依法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革建议。
第五部分: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地介绍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新的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
分析。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绪论
5
§1.4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仔细阅读并引用相关文献资料,阐述我国高职自主招生考试
改革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及从上海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发展特点
方面来论述其现状。主要文献类型有: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著作;期刊论文及学位
论文;报刊评论及重要报告;中美教育官方及民间网站等。
2分类与比较研究法:包括对上海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影响范围的纵
向比较、不同试点院校自主招生对象及考试科目的横向比较,试点高职院校历年
自主招生考试专业的纵向比较等。通过分类与比较研究,总结出上海高职自主招
生考试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例证法:本论文在理论研究时选择上海几所试点高职院校即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商学院等的自主招生考试的招生对象、
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及录取标准等方面为例子进行分析和探究。
4案例分析法:本论文选择上海商学院来进一步印证前面章节的结论,更是
呈现了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新的实践探索和亮点。
§1.5 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 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推动下, 为探索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相
适应的招生选拔模式, 各地开始了高职、高专专业招生改革的试点。到2010年, 上
海已发展到24所试点院校开展专科层次自主招生,由试点院校依法自主进行入学
考试, 自主确定入学标准, 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这是继全国部分重点大学自主招
生改革之后高校入学选拔方式的又一重要改革。高职(专科)专业实施自主招生
改革取得了积极的影响,如:自主招考与统考相分离,试点院校拥有更大自主
间, 从入学测试、入学标准、实施录取、考务管理等环节均体现了高职(专科)
专业的主体地位, 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具有潜质的学生。
评价模式多元, 选拔方式灵活。实施多元化选拔方式将是教育考试招生改革的方
向, 评价标准的多元使学校能较全面地了解学生, 从而选拔适合学校定位的学
生。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比较复杂, 在大专及本科层面, 以来自普通高中的
学生为主, 也有部分来自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及技校。面对复杂的生源及生源质
量不高的状况,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如何招收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
生,即如何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具有潜质的学生将自主招生改革的重
点和难点。通过运用例证法、比较法等对上海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
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
6
革的研究和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地介绍高职自主招生考试新的实践探索和典型案例
分析,有利于明确地了解上海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和主要问题,
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合理建议促进上海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更
健康的发展。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高考改革从未间断过,一直在不断探索。总体来说,全国高校长期以来几乎一直在采用统一高考、分省录取的招生考试模式来选拔新生。客观而言,这一招考模式适应了我国基本国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毫无疑问,这一招考模式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但统一高考所存在的某些弊端也日益凸显,其一,高考分数成为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惟分是举”,“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屡见不鲜,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道德品质、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这种招生考试就难以衡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其二,统一的...

展开>> 收起<<
上海市高职(专科)专业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研究.pdf

共55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5 页 大小:746.46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