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研究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745.2KB 98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1
摘 要
政府回应性又称政府反应性,它有政府应答、反应的意思,其基本含义公共
管理人员和管理结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
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
问题。
本文运用系统论、行政生态学理论、公民权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
从政府回应的主体,政府回应的客体和政府回应的机制、渠道、规范三个角度展
开对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的研究,对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现状、建设阻力做了分析,
提出一些实际的政策建议。笔者认为,杨浦区政府要提高回应意识、改革回应层
级、提高决策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针对杨浦区公众,笔者认为
要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社区建设和构建公民社会的角度,提高其对公共事
务的参与性和敏感度,实现公众需求的表达。笔者进而提出了公众参与—政府回
应的实现机制、渠道和保障规范,并提出建立科学的政府回应流程,以保障参与
—回应回路的顺畅,实现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回应。
笔者认为,通过本文可以使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更加重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和回应型政府的建设,真正的知民情、解民意,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做实事。
另外,笔者的研究初步做出政府如何在通过行政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府建设,加强
公民参与行政和政府回应性的理论探索,可以为上海市其他区县政府甚至是我国
其他各级政府的政府回应性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民参与 政府回应性 政府回应机制
2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also calls the governmental reactive ness, which have the
meaning that government to respond and to react, whose importance lies to face civil
request and react timely instead of to delay. Government ought to ask for opinion , and
to make an explanation policy to answer the civil request when necessary.
Relevance theory such as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is used in terms of the
administration ecology theory and the civil right theory. This thesis writes from three
angles :government ,civil an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 channel to handle Yang Pu
District government response research. Also the author have submitted some actual
policy sugges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ability,
the Yang Pu District government have to improve response mental consciousness , to
reform the responding tiers and to improve the personnel who makes policy more
professional. For the civil of Yang Pu District , author thinks that essential points is
aware of education from reinforcing a citizen, reinforce a community building and
structuring angle of citizen society , improve whose participation sex and susceptibility
to public affairs , realize expressing that the public is needed.
Author thinks this research can make the Shanghai city Yang Pu District
governmen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government seriously, serve the govern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sponse type government, know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The act
tells the government 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passing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The theory reinforces the civil participating
and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theory, which can be drew by another Shanghai district
government, even by other governments of the all of the various level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ivil participate, government response, government
response mechanism
3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2
§1.3 文章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结构框架 ................................ 3
§1.4 研究方法 .................................................... 4
§1.5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5
第二章 政府回应理论概述 ............................................ 7
§2.1 政府回应性内涵 .............................................. 8
§2.2 政府回应性的理论基础 ........................................ 9
§2.2.1 系统论和行政生态学 .................................... 9
§2.2.3 公民权理论 ........................................... 10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1
§2.3 政府回应性的研究视角 ....................................... 13
§2.3.1 回应主体视角 ......................................... 13
§2.3.2 回应客体视角 ......................................... 13
§2.3.3 回应载体、机制和规范视角 ............................. 14
第三章 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现状分析 ................................... 17
§3.1 杨浦区政府回应性建设的典型性分析 ........................... 17
§3.2 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的逐步改善 ................................. 18
§3.2.1 回应环境发生了变化 ................................... 18
§3.2.2 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初步建立 ....................... 22
§3.2.3 回应载体建设取得进步,传统载体与现代载体相得益彰。 ... 29
§3.2.4 参与—回应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完善 ....................... 32
§3.2.5 案例分析 ............................................. 34
§3.3 杨浦区政府回应性仍有待发展 ................................. 38
§3.3.1 政府回应性发展的三个阶段 ............................. 38
§3.3.2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回应性建设所处的阶段 ................. 39
第四章 杨浦区政府回应性建设的阻力及原因分析 ....................... 43
§4.1 来自回应主体的阻力 ......................................... 43
§4.1.1 回应意识不强 ......................................... 43
§4.1.2 管制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制约 ............................. 44
§4.1.3 政府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 47
§4.1.4 权力主导型公共决策方式的制约 ......................... 49
§4.2 来自回应客体的阻力 ......................................... 50
§4.2.1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 50
§4.2.2 公众参与的内容少、层次低、组织结构单一 ............... 54
§4.2.3 公众参与机制不足,制度化程度不高 ..................... 55
§4.2.4 公众普遍缺乏参与知识和参与技能 ....................... 57
§4.2.5 公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问题 ........................... 58
4
§4.3 来自回应的载体、机制以及规范方面的阻力 ..................... 59
§4.3.1 回应载体尚不完善 ..................................... 59
§4.3.2 回应机制薄弱 ......................................... 64
§4.3.3 回应规范系统缺失 ..................................... 67
第五章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回应性建设的对策分析 ....................... 69
§5.1 回应主体视角 ............................................... 69
§5.1.1 提高回应意识:构建以人为本的行政文化。 ............... 69
§5.1.2 改革回应层级:减少中间层,强化区级回应职能建设 ....... 70
§5.1.3 提高决策人员素质:保证公共决策的回应能力 ............. 72
§5.2 回应客体视角 ............................................... 73
§5.2.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与参与技能 ......... 73
§5.2.2 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公共精神 ........................... 73
§5.2.3 构建公民社会:健全社会自治能力 ....................... 74
§5.3 回应载体、机制和规范视角 ................................... 75
§5.3.1 加强载体建设:构建现代化政府回应流程 ................. 75
§5.3.2 完善回应机制:参与—回应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 80
§5.3.3 树立回应规范:保障回应流程顺畅和回应效果的实现 ....... 87
结束语 ............................................................ 89
附录 .............................................................. 91
参考文献 .......................................................... 9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99
谢 ........................................................... 100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以及经济的多元化、国际化趋势,政府面临的国内外
矛盾日益尖锐,原来的“万能政府”已捉襟见肘。如何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快
速应对来自各方的严峻挑战,避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已经成为各国政府
面临的共同课题。于是,西方各国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行
政改革的浪潮,促生了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公共管
理思潮”公共管理作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部门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职能越来越成
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
所面临的需要政府处理的公共事务、社会问题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更为重要的是
公共管理能力被看作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就国内情况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
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人们的经济利益多样化,社
会需求多样化等等。这种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要求政府适应多样化经
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调整其职能。政府要适应多样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
,政府职能也要随着调整。在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依据主要来自于
弥补市场缺损,来自于社会和公众的需求,因此,政府就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
能的发挥。另外,传统上只充当“守夜人”的政府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
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即政府要更好地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更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效果直接取决于公众的参与。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机关注意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建立相应的政府回
应制度,提高政府回应性。
政府回应是一种有层次性的回应。在我国,县区级政府应该是政府回应的主
要的部分,
1处于基层的县区级政府的回应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社会
的和谐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因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政
府回应性的研究,提出一些实际的政策建议,使我国各县区级政府重视责任政府、
服务政府和回应型政府的建设,真正的知民情、解民意,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
做实事。另外,笔者要尝试做的便是将笔者在课题中做出的调查、得到的数据和
1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P90.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研
2
得出的结论以及建议做一个理论上的、更加高屋建瓴的概括,做出政府如何在通
过行政体制改革和电子政府建设,加强公民参与行政和政府回应能力的理论探索。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对政府回应性的研究,在传统行政管理向现代化民主行政发展过程众不断加
强。以科层制为核心的传统行政管理,奠定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理论认识基础上,
公共行政集中表现为政策的执行。19 世纪 30 年代以来,公共行政的科层制开始
出现一些问题,行政层面更多地享有立法权,行政权力的集中现象更多的表现为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被行政机构包揽。此时政府回应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外对政府回应性的研究主要有:
国外对于政府回应性的研究主要是从公民参与和政府公共政策参与的研究开
始的。随着民主的反战,许多学者都集中关注公民参与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确
认公民的资格、参与的权力以及参与的义务与责任。很多学者强调,民主的主要
形式是通过民主参与表现出来的。首先,强调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公民的一项基
本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政府必须通过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公民的参与。这
以著名学者科恩为代表,他在《论民主》中指出,民主的过程本质就是参与决策。
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影响
全体成员的决策。日本学者蒲岛郁夫也主张通过公众参与达到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他在专著《政治参与》中指出,民主的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
政府的行动和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另外,有学者从社区参与的角度来
研究。由于社区活动成为现代政府决策的重要方式,有些学者从社区参与的角度
来研究公民参与和政府决策。比如欧德菲尔德《公民资格与社区》认为在不侵犯
公民自主性的原则下,公共部门应该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以实践其公民资格。
美国学者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在其专著《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
技能与新策略》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
5 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式:自主式管理决策、改良的自主管理决策,分散式的公众
协商、整体式的公众协商、公共决策、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
供了管理的新技能和新策略,也为公共管理学者提供了一条研究公民参与的路径。
还有欧洲学者们提倡公民参与决策的非营利组织“区域环境中心”在其《唤醒参
与》的训练手册中,提出了“公共参与的层级”模型。
对政府回应理论研究,西方国家早期学者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
研究,而是纳入民主理论的体系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使更多的学者关注到
摘要:

1摘要政府回应性又称政府反应性,它有政府应答、反应的意思,其基本含义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结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本文运用系统论、行政生态学理论、公民权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从政府回应的主体,政府回应的客体和政府回应的机制、渠道、规范三个角度展开对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的研究,对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现状、建设阻力做了分析,提出一些实际的政策建议。笔者认为,杨浦区政府要提高回应意识、改革回应层级、提高决策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针对杨浦区公众,笔者认为要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社区建设和...

展开>> 收起<<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回应性研究.pdf

共98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98 页 大小:745.2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9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