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453.22KB 36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绪论
§1.1课题研究现状与分析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
施和程序。简单地说,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特定的活动加以调整和制约,
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活动[1]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技
术手段。
目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违法违纪案件时有
发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
理和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遏止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有效措施。完善国
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刻不容缓。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国
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国内各界人士都在深入思考和尝试实践这一重大改革措施,
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远未取得共识,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正在
制定相应的规则,但有些重大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讨论,而且我国企业内部
控制尚处在较低级的阶段,管理松弛、控制弱化,致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
弱。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
键所在。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务之急。
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
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以实现经营目标,增强企业竞争力。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
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开始
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的概念也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1992年9月,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
框架》,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最具权威的描述。报告中对内部控制
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财务报
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
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即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理论界才开始重视内部
控制的研究。1996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
致谢
2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
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
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
控制程序”等。1999年10月颁布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2001年6
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对内部
会计控制的定义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
程序,并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做出了原则规定。这些规范
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有些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如阎达五等(2001)
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目标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呈多元化趋势,内部控制框架与
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冯均科(2001)从
产权结构特征出发,认为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应当针对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
相应的对策。程新生(2004)、杨有红等(2004)和李连华则探讨了内部控制与
公司治理结构的连接与互动关系,试图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寻求一些新的发
[2]。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缺乏为各界所认可的内部控制框架统一标准。
§1.2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路
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国有企
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帮助企业找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症结所在;借鉴国
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
施,提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
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以期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帮助国有企
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理论探讨阶段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的分
类。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措施。
2、系统设计阶段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并以实际的内部控制
料对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加以具体应用。
3、实证研究阶段
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第一章 绪论
3
4、成果总结阶段
对研究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指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所在。本文研究
的具体内容见图 1.1
问题提出
理论概述
绪 论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模型为例
进行实证研究
成果总结
结论
图 1.1
§1.3课题研究的创新
通过采用引用数据分析、图表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以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这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
中能够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具体案例分析,对国有企业完
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成果,如美国的 COSO 报告,
致谢
4
国内学者翟新生、王文华、陈良民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
情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提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
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以实际的
内部控制资料对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加以具体应用,以期加强我国国有企
业内部控制,帮助国有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1.1课题研究现状与分析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简单地说,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特定的活动加以调整和制约,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管理活动[1]。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目前,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违法违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和控制弱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完善...

展开>> 收起<<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pdf

共36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36 页 大小:453.22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