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VIP免费
3.0 李佳 2024-09-20 4 4 622.85KB 60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摘要
汽车业属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以及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
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是推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9992008 十年间我
国汽车总量增长很快,已经确立了汽车“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我国汽车业中的
轿车业起点低,技术差,加入 WTO 前作为幼稚产业在政府的产业政策保护下获得
了较高的利润和一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整车进口关税和汽车零部
件关税逐步降低,相关的产业保护政策也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在外部环境的变化
下,我国的轿车业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企业效率是否受到影响?有哪些
因素对我国的轿车企业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发现虽然对汽车业或者轿车
业效率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是文献研究的时间期间较短,不能对加入 WTO 前后和
作为幼稚产业保护过渡期这三个阶段我国轿车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做一个
动态分析,且大多数研究只对效率绩效进行了评价,很少对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
析,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也有一些缺陷。本文对研究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延伸,
把对我国的轿车企业的效率动态研究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并对影响企业效率的可
能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加入 WTO 前后轿车企业效率变化趋势及变动的原
因,探讨了我国轿车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在对我国主要的 13
家轿车企业的生产率实证研究后,利用企业的面板数据对可能的影响生产率变动
的因素进行了相关计量分析。最后结论如下:十年来我国轿车业全要素生产率呈
增长趋势,平均增长率为 6.2%。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中,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
4.6%平均技术进步为 1.6%技术效率的贡献大于技术进步,平均技术进步相
对较小。在入世前、入世过渡期和入世后三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大的波动,
入世过渡期(20022006)阶段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入世前与入世后。在对
各企业效率研究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企业效率指数表现相对较优且技术变动有增
长,但是高增长低效率的企业数量也较多。
在技术进步指数变动的内在因素分析中表明,由于我国技术引进种类少吸收
慢,企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少,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足的原因
导致技术进步缓慢;同时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轿车进口关税、市
场份额、企业固定资本的投入、GDP 增长率与技术进步有着同向关系,而轿车企业
的前期规模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对轿车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为负。对各企业历年综
合技术效率分解中发现,从 1999—2008 年间 13 家企业中大多数没有处在效率的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前沿面上,资源配置和利用没有做到最优,目前很多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企业的规模效率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前后期的企业规模效率有
一定的延续性,并且实证结果表明前期规模效率拖累企业效率的提升。
本文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第一,对我国轿车业在加入 WTO 前后和作
为幼稚产业的过渡期三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做了比较分析,把企业
的效率动态研究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探讨了作为幼稚产业的轿车业在全球化背景
下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变化趋势。第二,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分解
及各指数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对生产率的变动进行了多侧面的比较。第三,本
文尝试考虑了市场结构、关税变化、产业政策等多种影响因素,对生产率的变动
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轿车业技术效率提升路径。
本文的工作属于探索性实证研究,对于影响因素的选择还需进一步思考,由于
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本文的在数据和效率评价背后的理论支撑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 轿车业 ;数据包络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ABSTRACT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 technology-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and high
value-added industry it becomes a leading industry which stimulates the economic
growth obviously. Although the number of China’s auto output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 car industry developed in an environment which lacked of adequate market
competition .It is growing from a low technological gap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fant
industry policy. After China entering WTO, the custom tax and tariff rate decreased
gradually to protect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period from 1999 to 2002 can be seen
the preparing period, the period from 2002 to 2005 can be seen the accommodating
period, and the period from 2005 to 2008 can be seen the globalization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 di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r industry rise with the outputs? What about the
technical progress &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es of China’s car industry? Are there
any factors affect the car companies’ efficiency? The analysis of inherent factor of
technical progres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less of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 and slow in
absorption, enterprises lack core technologies and R & D investment and lack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Technical Personnel, all those cause the result of slow
technical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echnical progress factors
show that import tariffs of cars market share, business fix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GDP growth all have the relation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the pre-scale of the
car enterprises and import tariffs on car parts have the negativ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is paper is just an exploration work and has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data, with limited time and energy.
Key words: Car industry ; DEA; Malmquist; Technical Progress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及创新点............................................................................. 2
第三节 研究现状、趋势与范围............................................................................... 3
第二章 我国轿车企业效率的研究方法设计................................................................. 9
第一节 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9
第二节 基于 DEA 理论的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14
第三节 基于 DEA 方法的企业效率研究步骤.........................................................20
第三章 我国主要轿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解............................................. 21
第一节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收集............................................................... 21
第二节 我国主要轿车企业各年 Malmquist 指数及其分解..................................24
第三节 各轿车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28
第四章 我国轿车业 Malmquis 生产率指数变动及影响因素.....................................33
第一节 我国轿车业 Malmquist 生产率构成指数变动内因分析...........................33
第二节 我国轿车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37
第五章 结论、建议和不足之处................................................................................... 42
第一节 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结论............................................. 42
第二节 提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相关建议....................................................... 43
第三节 研究不足....................................................................................................... 46
参考文献......................................................................................................................... 47
附录
............................................................................................................................... 50
致谢
............................................................................................................................. 53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I摘要汽车业属于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以及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是推动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9—2008十年间我国汽车总量增长很快,已经确立了汽车“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我国汽车业中的轿车业起点低,技术差,加入WTO前作为幼稚产业在政府的产业政策保护下获得了较高的利润和一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整车进口关税和汽车零部件关税逐步降低,相关的产业保护政策也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下,我国的轿车业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企业效率是否受到影响?有哪些因素对我国的轿车企业效率有重要影响?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

展开>> 收起<<
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pdf

共60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60 页 大小:622.85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