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VIP免费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摘要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
村金融发展所必需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学术界和政府机构都把农村信用体系
建设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
需要,也是农户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有效解决途径。
然而,从目前来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实施结
果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以农户信用行为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评价技术
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选择农户的信用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运用结构
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文献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户信用行为形成机制研究,主要包括:(1)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2)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的约束机制;(3)社会资本
对农户信用行为的激励机制。
第三部分是农户信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1)农户社会资本因
素指标分析;(2)农户还款意愿因素指标分析;(3)农户还款能力因素指标分析。
第四部分是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主要包括模型的建
立、识别、拟合、修正和模型结论解释:(1)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的还款意愿有
较强的影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农户社会资本与农户的还款能力之间
有一定的相关性;(2)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反而借贷需求
比较少;(3)在社会资本的约束和激励双重机制作用下,农户的信用行为选择更
加地理性。
第五部分根据所得结论,运用 AHP 构建农户信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分
析农户信用行为的最优选择,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有:(1)社会资本在分析农村问题上有着独特的视角和优势,
因此,本文选择这一理论,能够更好地从农户自身的角度解释农户信用行为的选
择。(2)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获得所需数据,真实可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
行实证检验,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在其信用行为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3)运用
AHP 方法建立农户信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的指标权重值更符合农户的实际状况,为农户信用评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社会资本;信用行为;农户品质;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结构方程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1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及综述............................................................... 2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7
第五节 数据来源.................................................................................................8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8
第二章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户信用行为形成机制..........................................10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10
第二节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的约束机制.................................................14
第三节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的激励机制.................................................16
第三章 农户信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9
第一节 农户品质(社会资本)因素分析.........................................................20
第二节 还款意愿因素分析...............................................................................24
第三节 还款能力因素分析.................................................................................27
第四章 社会资本对农户信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30
第一节 模型建立.................................................................................................30
第二节 模型识别.................................................................................................33
第三节 模型拟合.................................................................................................41
第四节 模型修正.................................................................................................45
第五节 模型解释及结论.....................................................................................48
一、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分析.......................................................................48
第五章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户信用行为评价指标............................................50
第一节 运用 AHP 构建农户信用行为的评价指标.............................................50
第二节 完善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54
参考文献......................................................................................................................56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问题一直
以来就是解决好农村问题的关键,而“农民增收”又是重中之重,这离不开农村
金融体系建设的不断支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以来的我国
各项惠农政策的推进。但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农户信用问题成为解决这一问题
的桎梏。1996 年国务院的金融体制改革规划指出,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包括
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
求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走上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然而根据规划和
会议要求所展开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等惠农政策却在多年来的实施过程中未能
收到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及
经营理念无法与农户的金融需求相适应,而且还因为受到广大农村地区特殊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户的信用问题一直以来备受质疑。因此,
开展农户的信用问题研究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农户的信用评级制度的建
设和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学术领域借鉴使用的诸多
理论之一,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解释乡镇企业、
私营企业的发展原因和农民工的流动方式及返乡创业等问题。本论文就将从农户
自身出发,研究和论述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和农户的信用品质、还款意愿和还款
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以及研究结论对构建和完善农户信用行为评
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作用,如何解决现阶段的农户信用问题。
第二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现有的关于农户信用行为研究的文献很多,而且结论各有不同:一些
观点认为农户特别讲信用,如四川南充“美信”所调查的小额信贷农户,贷款违
约率极低;也有人的观点是农户不讲信用,认为农户的不良贷款率很高。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同的农户信用评价呢?本研究所运用的数据是通过实地
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而得到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户信用行为的实际情
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影响农户信用行为的一
些潜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在内,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能够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论证农户信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从而为构建农户信
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由 2002 年初“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活动引发的个
人联合征信系统的建立,给农户信用问题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近几年的
建设和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其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一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城乡差异,农户特有的社会文化意识,使已经建立的评价
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农户的配合程度,社会遗存的保守心态,尽管进步比
较大,但地区文化的差异使信息的公开各有不同。而且,现有农户信用状况的分
析与农户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决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独立性。本人认为,农
户信用行为的选择和其本身拥有的社会资本资源有关,有一定的形成约束机制存
在,本文就从这一论点出发,讨论农户的信用行为选择,从而为构建和完善农户
信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使之更加贴近于农村的实际借贷现状。
实践运用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本论文的实际意义主要有:
第一,农户自身的信用意识对其信用行为有着直接的支配作用,本文从农户
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水平出发来研究农户信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包
括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具体影响和影响程度,这不仅有助于农户了解自身的
信用,而且还能提高自身对信用评级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使现有的农户信用
研究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第二,农户既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
与者,从农户自身的角度来发掘影响农户能否按时还款的原因,研究他们信用行
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不仅可以了解农户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而且可以
为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这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改善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的不利局面。
第三,随着农户小额信贷的不断开展,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陆续在实施过程
中凸显出来。因此,专门针对农户的信用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农户信用评价指标
体系的探讨急需展开,以便有效制约农户小额信贷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选择从农
户自身社会资本拥有量出发其信用行为正是紧跟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协助农村
信用制度的建设,为农户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提出通过实证分析所得的研究结
果,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及综述
一、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起源于社会学,却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70年代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末,90年代后才出现了日趋成熟的概述和分析,即社会资本理论。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研究有布尔迪厄、科尔曼、林南等所作出的研究,下面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一)国外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先驱性研究从布尔迪厄(1997)开始,他提出了“场域”和“资本”的概念,
认为社会资本是“实在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
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 ,它把社会网络关系中众多分散
的资源集合起来,个人可以利用这种资源来增加收益。博特从微观方面分析社会
资本,提出了“结构洞”理论。他认为,社会网络中并非所有的节点都是有联系
的,“结构洞”不仅能获取更多的非重复性资源,而且还拥有控制资源的能力,
具有特殊的竞争优势。科尔曼(1999)从宏观方面解释了社会资本,“社会结构
资源作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即社会资本。”他指出,社会资本是属于个人但
又存在于人们之间关系之中的社会资源,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义务与期
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与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
组织。林南(2001)在社会资源基础上提出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资源角度分析社
会资本,认为 “(社会资本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
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人们可向社会网络关系中投资,并期望获得一定的
报酬。普特南(Putnam, 1990)研究政府社会资本,指出在一个拥有丰富社会资本
的社区中,可促使居民间互惠关系的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的形成;社会网络的存
在则有利于沟通与协调,降低个人的机会主义。福山(Fukuyama,1998)从文
化角度研究认为,社会资本的建立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而信任又是建立在文化基
础之上的,社会资本的获取,所需要的是整个社团普遍拥有道德规范,成员需要
具备忠诚、诚实、可靠的美德,高度的信任以及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人们守
信、规矩、诚实,超越血缘、地缘关系,形成更大范围的诚信关系,推动社会资
本的积累。Pavel Chalupnicek(2010)阐述了经济学中社会资本的性质,并详
细说明了其作用的可能性及局限性。他认为,经济学中社会资本是指与认知性的
互惠行为相联系的个人资产(相对于通常所说的“利他行为”而言),社会资本
与信任、社会规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国内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国内社会资本研究处于理论分析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经济文化角
度出发的比较宽泛的研究,侧重于信任、规范、制度和传统文化等;二是从制度
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制度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既有重视关系的非
正式制度,又有重视规范的正式制度;三是直接以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资本为对
象的研究。实证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研究社会资本在求职、社会地位的获得及其社
会分层中的作用,将其引入微观经济组织的研究及其有限,主要有乡镇企业、私
营企业发展原因和农民工的流动方式,近年来对农户的研究也逐步得到了发展。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李惠斌、杨雪冬(2000)指出,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
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社会中相互交往的组织机
构、相互关系和信念,是社会机构、社会成员互动作用的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网络。
程民选(2004)从经济学的角度给社会资本下了定义:社会资本是人们在社会性
相互作用中彼此合作而产生的资源存量。他认为,经济学中的“社会资本”也是
用来增加收益的。边燕杰(2004)认为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
关系网络,本质是这种关系网络所蕴含的、在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转移的资源。程
民选(2007)认为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中形成和积累起来、并能够产生收
入流的一类资源,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造。周红云(2007)将社会
资本界定为存在于特定共同体中的以信任、互惠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参与网络,
并将中国农村中的社会资本细化为家族宗族网络、象征性活动网络、功能性组织
网络和一般人际关系网络。张建杰(2008)将农户的社会资本定义为农村组织特
征的集合,包括社会交往、互惠、规则、信任以及规范等四个方面。梁贤俊(2010)
认为社会资本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们产生影响同时能被人们所利用
的一种资本形式。
二、社会资本运用于农户信用行为的研究
(一)国外社会资本运用的研究
Besley &Coate(1995) 讨论了连带责任对借款人还款积极性的影响以及小组
成员通过彼此存在的社会资本, 对小组中出现债务拖欠的成员施加“同伴压力”。
Montgomery(1996)认为, 借款人的故意赖账不仅损害组织其他成员的利益, 还
败坏自己在周围人群中的名声, 降低自己的社会资本水平。但是如果他认为所借
资金能够弥补由于赖账而造成的社会资本损失, 那么他的这种行为会不断继续。
Biggart 和Castanias(2001)认为,在经济交易中,社会关系也可充当抵押品,
促使交易各方自觉遵守已达成协议。在他们看来,社会关系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的
交易中介,另外,在制定经济战略时,经济行为人会主动利用他们的社会关系来
取得他们的经济优势。
RodrigoA.chaves等(2001)对罗马尼亚农村借贷发生率的调
查显示,农户借贷发生率都很低,仅有20.2%。Jeffrey P.Carpenter, Amrita G.Daniere
and Lois M.Takahashi (2004)通过对曼谷和胡志明市的社区的社会资本进行理论
和实证分析,阐述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和功能对社区成员之间的信任的影响,并探
讨了性别对该种信任是否有以及有怎么样的影响,从三个维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
分析。
Malimaba Musafiri Papias, P.Ganesan(2008)利用特定的研究样本,运用逻
辑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偿还行为的影响。Sven Fürth(2010)
认为导致农户拖欠贷款的因素有:不利事件、不断下降的社会特征、法规调整和
信用环境的改变。Giovanni Millo和Giacomo Pasini(2010)通过运用非寿险需求
摘要:
展开>>
收起<<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II摘要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所必需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学术界和政府机构都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需要,也是农户融资需求得到满足的有效解决途径。然而,从目前来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实施结果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以农户信用行为为基础的农户信用评价技术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选择农户的信用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文献研究现...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2 17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10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2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10
作者:李佳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60 页
大小:639.21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