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以萍乡市为例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964.46KB 70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概念的界定 ...................................................2
§1.3 研究框架 .....................................................3
§1.4 研究方法 .....................................................5
§1.5 创新点 .......................................................5
第二章 区域、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理论综述 ................................6
§2.1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6
§2.1.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6
§2.1.2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0
§2.1.3 廖什景观.................................................................................................................... 11
§2.1.4 城市体系的一般均衡模型.................................................................................... 12
§2.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13
§2.3 共生理论综述 ................................................13
§2.3.1 共生的概论................................................................................................................ 14
§2.3.2 共生理论的发展.......................................................................................................14
§2.3.3 社会学经济学中的共生理论................................................................................15
§2.3.4 本文拟采用的共生理论简述................................................................................18
第三章 案例城市、城市群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20
§3.1 萍乡市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20
§3.1.1 萍乡市的地理环境.................................................................................................. 20
§3.1.2 萍乡市的文化教育状况分析................................................................................21
§3.1.3 萍乡市的资源状况分析.........................................................................................22
§3.1.4 萍乡市的经济现状分析.........................................................................................23
§3.2 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24
§3.2.1 昌九工业走廊的范围介定.................................................................................... 25
§3.2.2 昌九工业走廊资源概况.........................................................................................26
§3.2.3 昌九工业走廊的经济基础现状分析..................................................................27
§3.3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29
§3.3.1 长株潭城市群的范围界定.................................................................................... 30
§3.3.2 对长株潭城市的现状分析.................................................................................... 31
第四章 萍乡市与昌九、长株潭的共生比较分析 ...........................34
§4.1 对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的比较分析 ..............................34
§4.2 对质参量的比较分析 ..........................................35
§4.2.1 对经济联系的质参量兼容性比较分析............................................................ 35
§4.2.2 对产业结构的质参量兼容性比较分析............................................................. 39
§4.2.3 对主导产业的质参量兼容性比较分析............................................................. 41
§4.2.4 对人员流动量的质参量兼容性比较分析........................................................ 43
§4.2.5 对地理位置及其影响的质参量兼容性比较分析...........................................44
§4.2.6 对萍乡市行政隶属关系的质参量兼容分析.................................................... 45
§4.3 萍乡市与两大城市群的共生关系比较 ............................46
第五章 萍乡市与昌九、长株潭的共生发展战略 ...........................48
§5.1 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共生发展战略 ................................49
§5. 1.1 优化共生环境........................................................................................................49
§5.1.2 加强经济协调发展产生共生能量...................................................................... 50
§5.1.3 提高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兼容性..........................................................................50
§5.1.4 确立共生目标........................................................................................................... 52
§5.2 与昌九工业走廊的共生发展战略 ................................52
§5.2.1 加强与南昌的教育、文化产业的共生............................................................. 53
§5.2.2 利用九江长江水道的优势,加强质参量兼容性...........................................53
§5.2.3 调整主导产业,提高质参量兼容性..................................................................54
§5.2.4 承担昌九、长株潭之间联系桥梁的角色........................................................ 55
第六章 论文结论及局限性分析 .........................................56
§6.1 论文结论 ....................................................56
§6.2 论文局限性 ..................................................56
录 ...............................................................57
附录一:共生理论 ................................................. 57
参考文献 ............................................................ 6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69
谢 ...............................................................7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城市和区域关系始终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
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整合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球化与区
域化过程中,城市与区域作用更加凸现,城市与区域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前所未
有的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成为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在进一步完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
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突出特征是社会化的大交换、大协作、大
开放。从本质上讲,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
进生产社会化,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界限,按照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优化
组合,优势互补。因此,区域联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构筑相互信赖、相互联系、有序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实现区域发
展的“双赢”战略,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亟待进行。
近年来,我国提出东、中、西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在保
持东部地区较好发展的前提下,加快中、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进而实现国家的整体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国家提出在相应区域大力发展城
市群,如大力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和中部六省六个
城市群等。发展这些城市群目的除了发展这些城市群本身之外还让这些城市群来
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国家的发展。因此研究城市群周边城市如何
实现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就成了我国研究区域和城市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的义不容
辞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对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城
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
成果,对我国的城市群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目前还较少有人对
处于城市群周边的城市特别是介于两个城市群之间的城市如何与城市群协调发展
关系进行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本文基于共生理论,把城市及其周边城市群看
成是一个共生体系,城市和其周边城市群是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通过分析这
些共生单元之间的关联程度即共生程度来了解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进而为如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以萍乡市为例
2
何协调发展共生单元间的共生关系提出建议和意见。本文以江西省萍乡市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对其如何发展与长株潭城市群和昌九工业走廊的共生关系进行研
究。在全国各个城市群间城市都在探索如何制定与自身相适宜的发展战略的大背
景下,本文对萍乡市如何发展与长株潭城市群和昌九工业走廊两个城市群间的共
生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能给相似区位的城市以借鉴作用。
§1.2 概念的界定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
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
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对城市
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由很多城市组成
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
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中文“城市群”(城市圈)为中国大陆地区自 1990 年以后常用的地域经济用
语,之前常直接借用日文“都市圈”(都市群)来表示同一概念,日文“都市圈”
即英文 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 之含义,北美地区的 Metropolitan
Area,中文译作“大都会”或“都会区”,概念上和“都市圈”“城市圈”表示
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跟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都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型城
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
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都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都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具体形态,概念
上强调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
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
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和大都市带的含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在一条交通轴线上分布了大大小
小很多个城市。大都市带顾名思义是分布了很多大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
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
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式城市群,中国大陆推出的(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提出了“组
团式城市群”的概念,其定义内容为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
第一章 绪论
3
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
征的高级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
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
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
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
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按照这个定义,正在形成的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城市群这三大经济圈、日本三大都市圈和
北美四大都会区均属于“组团式城市群” [2]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
谓典型的城市群,但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
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
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
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
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
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
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
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
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
§1.3 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以萍乡市为例
4
图 1-1 本文研究框架
理论综述
提出问题
萍乡市与长株潭城市群、昌九
工业走廊的共生发展战略选择
界定概念
对萍乡市与长株潭城市群、昌
九工业走廊的共生关系分析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阐述共生理论
对案例城市、城市群的
发展概况及现状分析
研究结论
现状分析及
比较分析
战略选择
摘要:

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1.2概念的界定...................................................2§1.3研究框架.....................................................3§1.4研究方法.................................

展开>> 收起<<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与周边城市群的发展研究-以萍乡市为例.pdf

共70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70 页 大小:964.46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