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5 4 489.46KB 5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的我国正意气风发地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新的建设阶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
2004 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
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立意高远、统揽全局、思想
深刻,是新世纪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重
要经验,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面临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
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因此,思政工作者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积极探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充分借
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多角度的思索和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
活力。
积极心理学是 20 世纪末兴起的,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
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
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上,主张以人潜在的、实际的、具有建
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
象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
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
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二者都强调以人
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研究前提。尤其是积极
心理学的兴起体现了科学与人文日趋融合的大趋势,提供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
的主观活动的新思路,这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完善诸多启示,有助于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方式的改善、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
环境的优化、载体的拓展、队伍的建设、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培养等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
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本文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积极心
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
研究方法,研究和改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查阅大
量的文献资料,以上海理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母体进行抽样调查,结合《上海
市大学生研究报告》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归纳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现状。在文献检索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具有一
定新意的,并且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旨在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3 相关研究综述
“积极心理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该书
最后一部分的标题为“走向积极心理学”但是在此后几十年,这个概念并没有引
起心理学界太多的注意,真正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的是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
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APA)年度大会上,赛里格曼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
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并将此作为他任APA主席期间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从此积极
心理学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20001月,赛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名在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
宣告积极心理学的诞生。2002年斯奈德和洛佩兹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
版则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2004年出版的《现代心理学史》第八
版中,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把积极心理学称为当代心理学的
最新进展之一。
目前美国、欧洲等地不仅成立了积极心理学学会,而且每年都召开积极心理
学研究年会,同时积极心理学界还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
可以说积极心理学己经形成了一种世界性潮流。仅在美国,现在己经有 10 多所高
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欧美近年来还相继出版了几十种有关积极心理学方面
的书籍,同时积极心理学还通过网络来传播积极心理学知识及其研究成果,从而
扩大自己的影响。现在美国有一大批年轻的心理学学者正从事这项研究,有些研
第一章 绪论
3
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积极心理学家们积极参加的消除 9.11 事件对人心理
影响的工作就受到了社会的肯定。
从目前国外的研究现状来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
(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制度为三个支撑点)
来开展相关的研究,而且已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积极体验方面: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福乐、积极情感扩建等理论;在积极人格方面: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 24 种积极人格品质和乐观型解释风格理论;在积极的社会组织
系统方面:积极心理学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自我预防、积极
应对和生活质量等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学校、家庭和工作环境三个方面。从
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
且其思想己经渗透到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
域。
国内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始于 2003 年以后,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
大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介绍理论及国外研究现状的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2005
年华南师范大学的郑雪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和影响因素展开
研究,翻译了美国心理学家 Alan Carr 的著作《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
量的科学2006 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任俊对积极心理学作出了系统的研究,发
表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积极心理学专著《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
究》;湖南师范大学周涛的硕士论文《走向积极——当代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
亚洲积极心理学研究院成立,并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网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
者发表了相关综述性文章。
尽管国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缺乏系统,大多只停
留在经验层面的总结,将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余家
平及刘晓亮在《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商业文化》2008 7期)
中探讨了积极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及积极心理学与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华中师范大学的乾润梅在硕士论文《积极心理学及其
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中,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进行了结
合研究;南昌大学龚继峰和苏州大学陈晓娟则是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心理健康教
育中,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探索积极心理教育模式,以此为核心完
成了他们的硕士学位论文。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对于积极心理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
中的应用做了分析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2.1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positive)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positum”,本意是指“实际而具
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
人潜在的积极,而当代心理学中的“积极”,一般是指“正向的或主动的”。
现代心理学倡导的“积极”并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也不是光说好
话的自我欺骗,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中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
这种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要有意识地为全体社会成员寻找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
使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力量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并进而培养全体
社会成员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
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并不是部分人的一时之念,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一
是人固有的积极本性,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两点在后文中有具体阐述,当这
两方面结合到一起后,积极心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与积极心理学相对应的则是“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认为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心理问题上,侧重于
研究一些外在刺激带给人的消极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把人看作是一种的只会对外
界强化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的动物,认为只有当你指出并纠正了他的缺点和问题,
他才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积极心理学把这种心理学模式称为“病理式”心理学,
也叫消极心理学。消极心理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矫正功能,习惯于从问题入手开展
工作,这种研究范式使许多心理学家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帮助他人得到改变并生
活幸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良好条件下的社会成员。而且这种研究范式的工作
重点常常在少部分问题成员身上,忽视了全体成员的主动发展并生活幸福,即忽
视了心理学在培养全体社会成员的勇气、乐观、有理想、人际和睦、信念、工作
热情、诚实、坚定性和从容不迫性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则克服了消极心理
学的弊端,实现了心理学的价值回归。
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并认真比较分析后,采用谢尔顿和劳拉·金的定义,“积
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这一定义
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
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
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
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及其借鉴意义
5
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
生活。
§2.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还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充分认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有助于理解其核心内容和特点。
§2.2.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20世纪30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
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这种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中断了,战争给人类的身心带来了巨大创伤,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问题和
障碍心理的研究上,比如压抑、恐惧、暴力等,而对人的积极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甚少,塞利格曼将这样的心理学称为“消极心理学”。 但是社会要改善和发展的
是所有的人,而不仅只是帮助那些有问题的、只占一小部分的社会成员。占社会
人口大多数的、健康的社会成员也需要指导,和其他人一样,他们也需要心理学
的帮助来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完美而不是更普通。生活不是苦难和创伤的组合,
心理学不能仅仅盯住人类的各种问题和不幸,心理学还应该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
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应该为正常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提供技术支持[1]
人类社会步入新世纪以后,一方面,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社会获得了巨大
进步,但是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却没有随之成正比增加,抑郁症、青少年犯罪、
离婚等问题却有增无减,人类不再满足于现状,开始研究在现代化生活条件下如
何将自己的幸福最大化;另一方面,人类的自我意识提高,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
求越来越高,帮助普通民众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今社会的新课题,而人们
又无法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出于对消极心理学过多
关注消极面的这种心理学研究的不平衡状态的认识,以及对于研究那些被忽略了
的领域的渴望,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心理学的消极取向,“将注意力从关注防御和
修复损伤转向提升生活的品质”[2]。心理学开始孕育积极的种子。
§2.2.2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积极心理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打破心理学消极研究取向一统
天下的局面,呼吁心理学应研究人性的善或积极的方面,探讨什么样的生活才是
幸福生活,开始了对“积极”的探讨。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独特性、主体性和整体性,认为心理学应该深入人
的内心世界,研究人的主观体验,研究人的价值、尊严,再次将心理学的研究视
野拉回到人本身,不再将人视为动物或是机器,恢复了人的尊严,体现着深远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
研究意义[3]。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一种内在的或先天的趋向自我实现的趋向,
而这种积极的人性正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原因,并在这种积极的人性观的引导下构
建特有的、积极的人的成长模式。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积极体验在人发展
中的作用,认为积极体验与自我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
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倡导的积极人性观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
的关注,不仅对于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对心理学研究积极方面以及
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推动积极心理学
发展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但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排斥科学实证,反对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灵”。这样的方法论制约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从经验教训的角度给后来的积极心理学以影响。
二是建构主义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兴起的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
心理学被要求拓展视野,直面人生,投身现实生活,心理学呈现研究视角多样化,
研究方面多元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后现代哲学思想还要求心理学在现代背景下
重新对人进行定位,确立价值、目的、意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4]心理
学汲取了现代思想,正在发生转变。建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想的一股重要学术思
潮也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心理学家凯莉的《个人建构心
理学》可以说是建构主义思想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既不是来自客观世界所固有的本源,也不是来自主观的被
认识的世界,而是来自社会共同体的一种主动建构,积极心理学在汲取了现代思
想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建构之旅——对积极人性观的建构、对人类积极品质的建
构以及以积极组织系统的建构。
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可以说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的大力倡导是分不开的。塞里格曼在1996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一职后,到处呼吁积极心理学运动,并把创建积极心理
学看作是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积极心理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入世人的
目光中,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拓展研究领域,将其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
中。
§2.3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从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三个支柱”,即以幸福感为
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组织系统为三个支柱,来开展相关的研究,
并且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2.3.1 一个中心:幸福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21世纪的我国正意气风发地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建设阶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展开>> 收起<<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pdf

共52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2 页 大小:489.46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