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物流的商品空间附加值研究

VIP免费
3.0 高德中 2024-11-19 4 4 772.25KB 54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5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间的货物运输越来越频繁,如何能使商品有
效地发挥其空间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目前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现有的
关于货物运输的研究仅从商品价格的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地区之间社会环境、
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参与,也没有考虑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及商品稀缺度对商品运输
的影响,因此研究具有局限性。
商品只有在运输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空间价值之所在,也只有在运输到达目
的地时才能充分发挥商品的应有价值,所谓“物尽其用”就是指商品在合适的地
方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而物流作为运输的发展形势,能够在运输的基础上将适
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
的成本交付给客户,实现商品运输集约化,发挥商品在空间位移过程中的价值。
本文从商品空间附加值的角度对商品的物流运输进行分析,研究居民收入和
商品稀缺程度对商品空间附加值的影响,根据空间敏感度的不同对货种进行分类,
最后依据空间附加值的不同进行实证分析,参照实际情况进行验证。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居民收入和商品稀缺程度进行分析,考虑商品在分别仅受这两个因素影
响的情况下在某一地区的生成价格。
2.对商品进行分类,根据商品空间敏感度的不同给出商品划分方法,并建立
空间附加值最优模型。
3.对部分货种进行分析,给出大致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验证分类结果。
关键词:附加值 空间附加值 空间敏感度 商品稀缺度 物流 货
种分类
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transport of goods
between c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how to make the product effectively
play its role in space and achieve the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s the concern of
many scholars. Now,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carriage of goods is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dity prices, ignor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etween regions,
customs and other factors. It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come of resid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mmodities scarcity degree, so the research
before is limited.
The goods will reflect its space value only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portation,
and will give full play to be a valuable commodity only when it has been to the
destination. So-called "best use" refers to the merchandise which in the appropriate
place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its value. As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the
logistics can transport the goods on the basis of appropriate amount of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and right place, with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appropriate quality and
appropriate cost. It will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goods in the process of displacement.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ommod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added value;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degree of scarcity to the
commodity space added value. According to the space sensitivity degree, this article
will classify the different kinds of goods and create the optimal space added value
model. Finally it will classify several kinds of major goods in different space, and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urse of the study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tasks:
1. Analyze the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degree of goods scarcity. Consider the given
price of commodities when they were only affected by these two factors in a special
region.
2.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ccording to the space sensitivity degree of the different
commodity, sort out the goods and establish the optimal space added value model.
3. Analyze the main transport of good. Given the standards of 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y these commodity, then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Key words: added valuespace added valuespace sensitive degree
commodity scarcity degree,logistics ,cargo classification
1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论 ...................................................1
§1.1 概述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5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技术路线 .........................................................................................................8
第二章 附加值及空间附加值的定义 .................................. 9
§2.1 附加值的定义 ................................................ 9
§2.2 产品附加值 .................................................. 9
§2.3 商品附加值 ................................................. 10
§2.3.1 市场附加值 ...................................................................................................10
§2.3.2 科技附加值 ...................................................................................................10
§2.3.3 品牌附加值 ...................................................................................................11
§2.4 空间附加值 ................................................. 11
第三章 影响空间附加值的因素 ..................................... 15
§3.1 收入水平对空间附加值的影 ................................. 15
§3.2 产品稀缺程度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 19
§3.3 商品需求弹性及用途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 25
§3.3.1 商品需求弹性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25
§3.3.2 商品用途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26
§3.4 居民消费行为及社会因素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28
§3.4.1 消费习惯的影响 ...........................................................................................28
§3.4.2 社会因素对空间附加值的影响 ...................................................................28
§3.5 本章小结 ................................................... 29
第四章 基于空间附加值的货种分类方法 ............................. 31
§4.1 商品空间敏感度的定义 ....................................... 31
§4.2 不同地区商品价格的形成 ..................................... 31
§4.3 空间敏感度的计 ........................................... 32
§4.4 对空间敏感度不同的商品进行的分类 ........................... 34
2
§4.4.1 空间不敏感型商品 .......................................................................................35
§4.4.2 空间高度敏感型商品 ...................................................................................36
§4.4.3 空间一般敏感型商品 ...................................................................................37
§4.5 案例分析 ................................................... 39
§4.5.1 背景介绍 .......................................................................................................39
§4.5.2 通过空间敏感度进行的货种分类 ...............................................................4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7
§5.1 结论 ....................................................... 47
§5.2 展望 ....................................................... 47
参考文献 ........................................................ 4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51
谢 .......................................................... 53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概述
自专门的运输行业从生产过程之中分离出来以后,远距离的商品交换成为可
能,人们的交易范围不再局限于生产地附近的区域,而是与更远的地区发生贸易
往来,从而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的价值。
传统意义上的附加值就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
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附加值的实现需要
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联接[1]而空间附加值则是指由于商品的物流运输而附加在
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属于商品附加值的一部分。由于物以稀为贵,相同
运输距离,如果交易地点的商品稀缺程度不同,那么商品的空间附加值也会不同,
因此如何合理调节运输,使得商品的空间附加值达到最大化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而不同的商品,其空间敏感度不同,所产生的空间附加值也将有所差异,因此如
何根据空间敏感度的不同对商品进行划分,将是本文考虑的重要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空间附加值的研究综合了经济地理学、运输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各门专业
学科的知识。其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空间不同造成的商品价格的差异;2
基于商品空间敏感度的不同而对商品的划分;3)商品的经济运输及物流行业的
发展。下面就涉及空间附加值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初,德国古典经济学者杜能就对农
业分布的合理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发表了资本主义下农业空间组织的名著《孤立
国》。他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了农业品类围绕市场分布的“杜能环,为区位论
中的两个重要规律,即距离衰减和空间相互作用打下了基础[2]
19 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龙哈德提出由原料、燃料和市场构成的“区
位三角形继而 20 世纪初,德国经济学者韦勃在其基础上提出关于工业区位由
运费、劳力和集聚三指向决定的理论。
1924 年,美国经济学家费特尔提出了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他根据成本和运
费的不同假定,提出了两生产地贸易区分界线的抽象理论。三十年代中叶,克里
斯塔勒根据调查研究,分析市场区形成的经济过程,得出三角形聚落分布,六边
面向物流的商品空间附加值研究
2
形市场区的高效市场网理论,而后廖什沿用克氏的市场区框架,创立了服从最大
限度利润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工业区位论和作为市场体系的经济景观。
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艾萨德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将韦勃的区位公式进一
步推导,并以市场区代替消费地作为变量研究市场对区位的影响,使得成本学派
和市场学派结合起来。
以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 20 90 年代新经
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带进主流经济学。正是从这里出发,其分析区
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收益递增、不完全竞
争模型、运输成本三个命题之上。
相比之下,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则要更早,在 18 世纪中叶,运输业逐渐成为一
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运输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
因素。城乡经济的发展、新区的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开拓都有赖于运输。运
输业成为投资的一个特殊领域,运输经济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19 世纪,经济学家对运输经济问题作了大量论述,并出版了许多专著。
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引用了俄国楚普罗夫(18421908《铁路业务》(1875)
一书。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运输的性质、运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运输在
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价值和运输费用等重要经济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在近现代,美、苏等国都出版了运输经济学著作。美国 D.P.洛克林、
L.F.马文、
R.E.
韦斯特迈耶等人都各著有取名《运输经济学》的著作。他们着重论述政府的运输
法规和政府对运输业的控制,以运价和成本为重点,兼及财务和劳工问题[3]
苏联运输经济学的代表著作在 3050 年代主要有 T.C.哈恰图罗夫(1906)
《运输配置》《铁路运输经济原理》《运输经济学》6070 年代主要有哈努
科夫主编的《铁路运输经济学》苏联早期的运输经济学著作主要描述经济地理和
阐述运输经济政策,后期转向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并着重运输生产力发展规律
的经济分析和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定量研究。
而在 20 世纪初,物流的概念才开始出现,物流一词最早是于 1915 美国
的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中提到,被称为物流的萌芽。二战中美国
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了“后勤”理论,将战时物资生产、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
个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达到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低、速度快等要求,物流概念由此
正式产生[4]
20 世纪 5080 年代间,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将竞争焦点放到产品
质量上,各企业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时
企业管理者将物流概念引入生产领域,开始注重生产领域内的物流业发展。从 20
摘要:

5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间的货物运输越来越频繁,如何能使商品有效地发挥其空间作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目前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现有的关于货物运输的研究仅从商品价格的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地区之间社会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参与,也没有考虑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及商品稀缺度对商品运输的影响,因此研究具有局限性。商品只有在运输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空间价值之所在,也只有在运输到达目的地时才能充分发挥商品的应有价值,所谓“物尽其用”就是指商品在合适的地方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而物流作为运输的发展形势,能够在运输的基础上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

展开>> 收起<<
面向物流的商品空间附加值研究.pdf

共54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高德中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4 页 大小:772.25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