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下的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金乡镇和龙港镇为例

VIP免费
3.0 李江 2024-09-20 4 4 722.73KB 64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在探讨温州模式下的制度变迁时,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
制度创新功能。而作为与微观经济主体相对应的地方政府,则较少被全面阐述和
剖析。对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的研究,从市、县一级政府层面的整体性研究较
多,而对乡镇基层政府层面的关注较少。小城镇建设是温州模式的一大特色。本
文正是着眼于城镇政府层面,对温州地区不同城镇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差异性的
研究。
本文试图以温州模式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代表——金乡镇和龙港镇的历史发
展变迁为线索,通过对两个城镇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行为及其与城镇发展
之间内在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来探索民营经济在城镇间发展差
异的动因,以增进人们从历史的角度和微观的层面对温州模式中的基层地方政府
重要性的理解。
金乡镇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改革开放初期,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的制度
创新推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增长。而在微观层面的民营企业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变迁
过程中,当地政府对私有产权和自由契约的保护,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正式制度供
给滞后对民间制度创新的制约,成为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顺利进行的
重要保障。但是,民间“自发”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市场领域,而地方政府在
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缺位,又导致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从而阻碍了城市化的
集聚过程,制约了当地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一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
排的实施是彼此依存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低效率,也导致了民间的制度创新
逐渐式微。
而龙港镇的发展经验表明,其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城市化的集聚效应。
通过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的聚集,促进了产业集群化,为民营经济的快速扩张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大大加快了城
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初期,地方政府主导的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有偿使用制
度创新,消除了旧的城乡分割的户口迁移政策对城市化的障碍,解决了城镇公共
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对股份合作制的支持和规范,促进了
民营企业制度继续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演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龙港镇政
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府又利用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进行了一系列城镇公共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了
城镇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化的水平。
两镇的发展变迁过程和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同,很好地解释了民营经济在温州
地区间发展差异的动因。这一经验性研究表明,通过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建立
规模适度的服务型政府,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地区经济
增长的重要保障。研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民营经济在温州模式内部的不
均衡发展状态。因此,在探讨温州模式面临的问题时,也应更多地重视地方政府
特别是基层政府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运用上级政府、地方政府、
微观主体之间的三方博弈分析框架,结合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
方法,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
本文以经济史的视角,从城镇基层政府的层面,对不同城镇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对城镇间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
影响,为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增添了新的视角。同时,本文从博弈论
的视角对地方政府的行为动机进行分析,以期为理解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上
级政府、微观主体之间的长期互动博弈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温州模式;制度变迁;地方政府行为;博弈
I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is thesis follows the line of privat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Jinxiang and
Longgang, which are typical presents of Wenzhou Model in deferent time, and
concentrates its research on the inherent relations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al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It
also scrutinizes the causalities behind the gap between developments of private
economy in different towns, aiming at provi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 the Wenzhou Model.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private economy in early 1980s in Jinxiang show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yed a key role in protecting property right and contracts exchange
in the bottom-up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which driv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The local government loosened the political constraints and lowered
the transaction costs of enterprise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s.
However, the local government failed in providing adequate local public goods, slowing
down the speed of pr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ollowing period.
Comparatively, the experience of Longgang tell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booste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Firstly, the
local government succeeded in leading reform in the early stage, such as compensation
system of land acquisiti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cooperative shareholding
system. After that, they made effort to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the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
Then, 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whether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efficient is the critical factor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private economies in
different towns. The paper also argues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impact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al behaviors in Wenzhou.
To explain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 behavior, the paper attempts to use a game
model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ies, with superior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 and
micro-unit as the participants. It inspires research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Key words: Wenzhou Model, Institutional Change, Local Governmental Behavior,
Games
II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导 言 ..................................................... 1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3
第三节 与论文相关的其它问题 ...................................... 5
第二章 金乡镇的发展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 ............................. 8
第一节 早期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 .................... 8
第二节 后期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 ................. 17
第三章 龙港镇的发展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 ............................ 28
第一节 城市化的前奏与地方政府行为 ............................... 28
第二节 外延城市化与地方政府行为 ................................. 32
第三节 内涵城市化与地方政府行为 ................................. 39
第四章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45
第一节 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之间的三方博弈 ............... 45
第二节 对地方政府行为动机的理论解释 ............................. 49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 52
第一节 初步的结论 ............................................... 52
第二节 示.................................................... 53
参考文献 ........................................................... 57
致 谢 ............................................................. 61
IV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论文的选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传播,国内学者开始重视建立
中国经济转型的过渡经济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开始从经济制度变迁
和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研究“温州模式”。在探讨温州的经济制度变迁时,学者们着
眼最多的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的制度创新功能,强调这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
迁过程准需求诱致性为主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自发扩展的市场秩序模式
内发性力量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等。
随着温州模式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与微观主体相对应的
地方政府的作用,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研究。一些
学者对具体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研究,有对民营企业制度变
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如马津龙(1993)研究了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
形成过程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帕立斯(1994)研究了“挂户经营”和“戴红帽”
现象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等;也有对城市化变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
叶建亮等2002研究了温州旧城改建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及作用,史晋川、李甫
军(2002研究了龙港城市化中的制度创新与政府角色其他一些学者则从不同
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作了整体性的研究,如姚先国(1999)运用“文献分析法”
通过比较中央和浙江省的改革措施,对浙江地方政府在经济改革中的行为进行了
实证分析;赵伟(19992000)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
马津龙.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研究[J].浙江学刊,1994,(2):28-32.
金祥荣.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J]浙江大学学(人文社科版)2000,(4)138-145.
杜润生.解读温州经济模式[J].市场经济研究,2001,(2):9-10.
郑勇军.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型经济发展:浙江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01,(3):35-40.
马津龙.温州市场经济与股份合作企业[J].温州论坛,1993 年增刊.
K·帕立斯.地方积极性与国家改革: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J]原载《中国季刊》1993,(134).译 文 载《 上
海市委党校文献情报》,1994,(4)
叶建亮等.政府、市场与公共产品——温州旧城改建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C]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
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80-297.
史晋川、李甫军等.龙港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与政府角色[C].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
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98-309.
姚先国.浙江经济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评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9,(3):21-27.
1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财政税收来源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周星宏2002从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
角度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在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组织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蒋伏心、周春平2005则从交
易费用的视角分析了温州地方政府行为,提出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能就
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一假说
现有文献对温州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多着眼于省、市及县一级地方政府行为
的整体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或对具体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单一
的分析,而较少涉及对温州不同城镇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性的探讨。小城镇建
设是温州模式的一大特色。本文正是从历史的角度和乡镇政府的层面,考察不同
城镇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同,及其对民营经济在城镇间发展差异
的影响。进而探求地方政府、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
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之间的三方博弈
分析框架,结合公共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的行为
动机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为理解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微观主体
之间的长期互动博弈带来新的启示。
二、 理论和现实意义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设置地方政府就具有普遍性,除个别特殊情况之外,世
界各国无不设置地方政府。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地方政府在制
度变迁方面具有中央政府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地方政府是正式
制度供给的主体之一, 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模式。而从历史制度的视角
看,“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制度变迁模式之
一。因此,地方政府在“温州模式”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经济史的视角,从城镇地方政府的层面,对不同城镇历史变迁过程中
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为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增添了新的视
角,对于丰富温州模式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对于民营经济发展在
赵伟.温州力量[N]经济学消息报,1999-11-26;赵伟.“温州模式”何去何从[N]经济学消息报,2000-4-7.
周星宏.温州地方政府的职能创新[C]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02269-279
蒋伏心.周春平.交易费用视角的政府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05,(6):24-30.
史晋川,金祥荣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
薄贵利.近现代地方政府比较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3.
2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探讨温州模式下的制度变迁时,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制度创新功能。而作为与微观经济主体相对应的地方政府,则较少被全面阐述和剖析。对温州模式下的地方政府的研究,从市、县一级政府层面的整体性研究较多,而对乡镇基层政府层面的关注较少。小城镇建设是温州模式的一大特色。本文正是着眼于城镇政府层面,对温州地区不同城镇的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差异性的研究。本文试图以温州模式不同发展时期的典型代表——金乡镇和龙港镇的历史发展变迁为线索,通过对两个城镇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行为及其与城镇发展之间内在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来探索民营经济在城镇间发展差异的动因,以增...

展开>> 收起<<
温州模式下的制度变迁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金乡镇和龙港镇为例.pdf

共64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64 页 大小:722.73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