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VIP免费
3.0 牛悦 2024-11-19 4 4 917.4KB 63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3 研究方法、框架与主要创新点 ................................... 3
第二章 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 5
§2.1 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5
§2.2 城市化的经济根源与动力 ....................................... 8
§2.3 城市化的外部条件与机制 .......................................10
第三章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 ................................. 14
§3.1 东北地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 .......................... 14
§3.2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特征研究 .................................... 20
§3.3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 27
§3.4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9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34
§4.1 国内三大经济圈城市化发展经验 ................................ 34
§4.2 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 ........................................ 40
§4.3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对东北城市化的启示 .......................... 44
第五章 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则与措施 ........................... 48
§5.1 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原则 ................................ 48
§5.2 东北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 50
结束语 .............................................................. 58
参考文献 ............................................................ 5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61
.............................................................. 62
摘 要
城市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人口的城乡地域
转移及职业转换,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调整,人们生活方式及其价值观念的转
变,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摆脱自给自足、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束
缚,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上的现代化变革,是一个变传统落后
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作为世界城市化、中国城市化
一部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一方面与前两者存在相似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着自
身的不同之处。东北地区城市化起点很高,但进程缓慢,缓慢的城市化发展速
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己经阻碍了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振兴东北、促进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东北地区
研究载体,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城市
化的基础,就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城市化的经济根源与运行条件进行了研究;
其次,对东北地区城市体系特征进行了宏观描述,结合东北地区内部城市化的差
异与主要特征,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基于国外与国
内三大城市圈的城市化进程与经验,结合东北实际,得出了一些启示;最后对东
北地区加快城市进程做出了原则上的分析,并在政策措施层面上谈了自己的看法,
为加快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东北地区 城市化 现状 对策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proces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modernization
of a country (or a area),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transition of rural people into
urban people, the transition of professional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pecial allocation, even the upgrade of living style and notion of valu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world, the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area has th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that of whole china or the whole world in one hand. At
another hand, this area has its own different advantag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must go under the principle of catching up. Through
reading a lot of papers, writer has a total introduction on the na1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which is on thi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The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part of china has had a high starting point in past, but have developed slowly
since the opening up in 1979, thus having made this area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firstly, and then describes the system of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this area,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in other domestic and abroad area, finally gives the practical suggestion on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urbanization;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existing problems
suggestions
第一章 引
1
第一章 引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中国的城市化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城市化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是目前中
城市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既有的方案经过实践后的效果并不明
显,反而增添了很多社会问题,加剧了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的压力。由于经济条
件、资源禀赋、文化以及历史的不同,我们也不能照搬国外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现
有模式。南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比较迅速,尽管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所
发生的历史条件与我国具有一些共性,但其城市化模式的特点是向大城市集中,
国家 80%的人口集中在某一个地区的城市中,我国地域广博,经济发展已然不平
衡,显然不能被借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继而又提出
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加快城市化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前面的一个新课题,涉
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正
是这个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东北三省的工业化发展就已相对领先。上世纪 50 年代,这个
优势又因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国家重点投资,大批工业项目和能源基地建设促
使人口聚集,促进了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当时的中苏友好关系而进一步得
到发挥。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虽受到严重制约,城市化率
的增长速度低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三大经济圈,1990 年,东北三省
的人口城市化率还只是仅次于三大直辖市。甚至到 2003 年,东北的城市化率仍仅
低于三大直辖市和广东,处于全国的前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东北地区城
市化进程的问题意义不大。恰恰相反,由于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
流动和迁移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未来的中
国经济发展有赖于加速城市化。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
的城市化合理发展也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中央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针对性
成立了国务院东北振兴办公室。东北这片黑土地越来越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甚
至学术界有人提出了中国东北学的概念中国东北学学科的建立构想1。作为
一个相对稳定的领域,东北有着不同于中国其他区域的独特地域优势。正是由于
1刘建军:尽快着手建立“中国东北学”载于《跨世纪的中国东北经济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
2
东北地区的地域及历史、文化、经济、政治、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东北
现实问题发展和解决途径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空
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
注,国内城市化理论研究的成果日益丰富,已经涉及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1.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问题。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工业
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偏差,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也有一些学者认
为两者之间虽有偏差但实际偏差不是很大,如郭克莎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
严重落后于工业化,经过实证研究后,他发现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的
相关性较低,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
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他还认为应当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
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
2.关于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问题研究。国内的学者早就注意到,在一般的城市化
过程中,城市的吸引力与乡村的排斥力(或称推力与拉力)是构成城市化持续推
进的动力机制。我国学者杨虹在承认这两种动力的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动力构
成的考察,认为在中国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两种基本类
2;薛凤旋,杨春在总结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因后,认为还存在着
第三种城市化的类型(或动力)即国际分工型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城
市化的初期主要来自工业化,在中后期则主要来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新业产业
的创新3
3.关于城市规模效益问题的研究。这个问题一直是城市化道路争论过程中的一
个核心问题。较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城市规模效益优于小城镇,但对于哪类城
市规模效益最优以及城市的合理规模究竟是多大这样的问题仍没有大家认同的结
论。
4.关于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城市规模是城市化道路之争的焦点,由此形成了小
城镇论和与之相对的大城市论,随后又派生出中等城市论和多元论等。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开始加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而此时
城市的改革刚刚开始,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低,小城镇论主张农民就地转移即离
土不离乡,强调小城镇的小与分散的特点,小城镇论的观点符合政府当时的城市
1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中国社会科学》, 2002 年第 4
2杨 虹()2004 第 2
3薛凤旋,杨春.: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城市规划》, 2004 年第 6
第一章 引
3
发展方针1。大城市论认为大城市具有远大于小城镇的规模效益,并认为存在大城
市超前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张中国应当走主要发展大城市的城市化道路;中等城
市论主要是对前两种观点的折中;多元论认为,不存在统一的能被普遍接受的
佳城市规模,认为各级城市都有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具体,1998 年,克里弗顿Clifton W.
Pannell)肯定了中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发展:1978 年后,中国经济与管理改革
其引发的变化不仅保证了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体系各级城市的城市化加速发展,
还促进了城乡交流,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得到承认和加2Aimin Chen N.
Edward Coulson 的研究认为3中国工资收入对移民影响不显著,人均城市总收入
对移民影响显著,移民们在名义工资上下寻求回报,制造业和服务业比率高的城
市增长最快,而政府财政支出、城市生活质量与交通对城市增长速度解释能力很
小。Steven Zahniser 认为4,年龄、教育程度对移民解释作用较大,乡村社会中教
育程度最低与最高的成员较不倾向于移民,农业收入的增加降低移民可能性,家
庭控制的土地数量对大多数省份的移民没有显著影响。Zhouhong Pan 认为5中国
城市地区存在十分强大、绝对显著的聚集经济,从现有的数据上看,集聚优势的
主要来源是城市化经济。Jacker Kugler Paul J. Zak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化与人口
变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政治稳定和政府劝告是家庭生孩子决策形成的两个关键因
素,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相关,政府可使用政治手段来达到其预定的经济目标,
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进行城市化,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6
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全面研究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研究
础和极具启发性的参照系统。但纵观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特点,我们发现:
尽管城市化问题是一个研究热点,但当前的研究较多地把整个中国作为研究对象,
而且研究结果分歧较大,也没有对东北这个特定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问题进行系统
化研究。
§1.3 研究方法、框架与主要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为了客观地分析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综合的解决方法
本文首先采取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描述东北地区城市化体系特
1刘红星:温州城镇化特点分析和水平预测,《城市规划》1984 年第 5
2Clifton W. Pannell,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in china, Alfred A Knopf. Inc.,USA,1999,pp251
3引自张一民: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4引自郝寿义: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模型,《开放导报》2004 3
5引自吴传清:关于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的探讨,.《经济前沿》2003 2
6引自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摘要:

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引言........................................................1§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研究方法、框架与主要创新点...................................3第二章城市化的一般理论分析............................................

展开>> 收起<<
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pdf

共63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牛悦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3 页 大小:917.4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