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控制机制的数学模型

VIP免费
3.0 牛悦 2024-11-19 4 4 513.47KB 38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1
摘 要
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实行有效控制,使之有利于实现组
织目标或管理者的意图。由于人行为本身的复杂性,行为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
究的热点,如早期的动机理论和内容丰富的激励理论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
“代理问题”以及七十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数学模型逐渐取代理论思辨成为行
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的主流方法体系,为之做出开创性贡献的 Mirrlees 教授 1996
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文作为行为控制机制数学模型的研究性论文,从分析行为控制机制的理论基
础出发,详尽阐述了行为控制机制的定义、成因、机理分析以及行为控制机制的方
法论及其比较。这些内容构成本篇论文的基础部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本篇论文
的第二章是方法介绍,主要总结和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行为控制模型中常用的
数学工具和建模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或适用的研究范围作了简单的说明。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委托—代理理论”开始,行为控制机制更多地研究使
用正式的数学模型来阐明各种特定的激励结构。发展到现在,行为控制机制方面的
数学模型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有的成果也自成体系。为此,本文从建模的出发点及
作用方式的不同,将行为控制机制的数学模型分为激励模型和约束模型分别在第三
章和第四章里系统论述。在各章中又按模型侧重分析因素的不同,在第三篇中分别
介绍了薪酬契约模型、声誉模型、激励效果的测量模型、满意度评价模型的研究成
果;在第四篇中分别介绍了“搭便车”行为的约束模型、腐败与“寻租行为”的约
束模型、社会治安的约束模型。在各种模型的介绍中,本文亦提出对该领域模型研
究现状的简单分析与评价。
对科学的探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任何领域的研究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圆,
行为控制领域的研究也是如此。该领域的研究不但应是对目前尚存在问题的修正,
还应该有方向性的拓展。其一是如何分析人更为本质的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控制问
题,而不仅仅停留在“理性人”这样的简化的人类行为假设上;其二是采用系统论
的分析方法,设计一个薪酬的综合分析模型,综合个人行为、要素相对稀缺性、
的需求偏好以及自然、社会、政治等市场外部的各种力量,并达到一个瞬间的均衡。
这是本文第五章所要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行为控制 数学模型 激励 约束
ABSTRACT
One of the major subjects for management is how to control the members’
behavior effectively so as to mak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objectives or the purpose of the general management. Since the complexity
行为控制机制的数学模型
2
of the behavior of human beings itself the subject of behavior controlling
has always been the hot topic for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 to research,
such as the early motivatio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centives which
include profuse contents. Owed to “the agent problem” emerged in the 1950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conomics in the 1970s, mathematical
model gradually replaced theory research as the dominant method in studying
behavior incentive and restriction. Dr. Mirrless who had done initiative
contribution to this won the Nobel economic prize in 1996.
As a research article 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ontrolling,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ory basis analysis of behavior controlling which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cause of formation, interior factor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methods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This is the content
for 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is paper is method
introduct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common used mathematical tools and
modeling methods in most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paper on behavior
controlling. Moreover, brief account is give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aptable fields for each method.
Since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in 1970s, mor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how to use form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clarify various stimulation
structures for behavior controlling. Therefore lots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accumulated till now, and some of them are systematic. For this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modeling and its function pattern,
the behavior controlling model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lasses, models for
stimulation and models for restriction, which is respectively discussed in
the third chapter and the fourth chapter of this paper. Even in the same
chapter, all the models a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resolutions in
analysis. In third chapter, payment contract models, reputation models,
measure models for stimulation effects and satisfaction assessment models
are discussed successively; in fourth chapter, models to restrict
“free-ride”, corruption and “rent-seeking” and public evils are
discussed.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models, brie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Exploring science is a process without ending, and neither field is a
closed circle. That is also true for behavior controlling research. Further
task for that is not just amending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but also
need some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One point is how to combine more essence
3
of true humankind behaviors into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the controlling
subjects replace of the simplified human behavior hypothesis. Another is
to design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behavior payment which should balance
personal behavior, relative scarcity of resources, people’s favor and all
the exterior-market factors as nature, society, politics and so on, and
finally reach an instantaneous equilibrium. That is the topic for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the fifth chapter.
Key Word: behavior controlling, mathematical model, stimulation,
restriction
第一章 绪 论
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实行有效控制。人一方面其自身作
为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相对高度完善的自适应反馈系统保证了其行为一定程度的可
靠性,另一方面人所具的功能自由度又可能导致其行为与组织目标有可能存在不同
程度的偏离进而导致组织目标的失败。因此,如何结合人行为背后复杂的生理及心
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积极行为,控制消极行为,是提高管理绩效的一个最
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它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古典经济学家把财富作为研究的起点,认为金钱是刺激人努力工作的唯一动
力,人的行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在古典经济学构建的理论框架下,加上对社
会和人的基本认识,新古典经济学提出了“理性人”的假设,即个人通过自己的理
性进行选择,在既定偏好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个人总是能够使效用达到最大化。
从这一假设出发,得出人们的行为是稳定的,因而是可以预期的,由理性人行为构
成的社会行为也是稳定的。鉴于此,传统经济与管理学家认为无需研究人的心理和
情绪,人们受自我利益驱动,有能力做到理性判断和决策。然而,二十世纪发展起
来的行为经济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发现人的经济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实验经济
学又利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了这种非理性行为是真实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
介于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经济理
论假设进行修正,认为人的行为不仅仅限于理性的、自私的和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他们还关注公平、互惠和社会地位等许多其他方面。行为经济学将更复杂的人类行
为融入了标准经济学理论,也为行为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
劳动分工导致了代理制的出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经理革命”为行为控制
行为控制机制的数学模型
4
机制的研究提出了现实的需求。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一方面由于利用了经营者
的人力资本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所有者与控制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潜
在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了“代理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信息经济学发展起来,
并成为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流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在非对称
信息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如何制定合同(契约)及对当事人行为的规范问题,又称
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在信息经济学中,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 Mirrlees 教
授,他的贡献不仅是思想性的,又是方法论的。他把不对称信息产生的问题分为两
类:一类是由外生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另一类是
由内生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取决于当事人行为本身,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对第一类问题要解决的是设计怎样的机制,能够获得对我有用的信息,或诱使他披
露真实的信息,然后达到一种最好的契约安排;在第二种情况下,要解决的是用什
么样的激励和监督机制能够诱使他采取正确的行为。除此之外,他还开创了委托代
理理论的模型化方法,将复杂抽象的行为控制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缜密分析,得出
一般意义的结论和方法。
就目前来讲,研究两类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控制模型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激励相
容、薪酬模型、监督机制设计、声誉模型、经理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等内外部激励约
束机制,共同形成对当事人行为控制的“推动”和“拉动”作用。
通过数学模型对行为控制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使行为控制中贯穿了数学的精
确而客观的思考方法,从而对管理问题以及人的行为的认识不再模棱两可;另一方
面,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得出的各种关系,可以追溯每一步的前提条件和逻辑关系,
不难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疏忽和漏洞,避免控制方案本身的错误,而且可以探讨措
施之间的优化组合。因此,在对行为控制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借助数学模型,得出
了许多缜密系统的研究成果指导了实践。
第二章 行为控制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行为控制机制的定义
控制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诺伯特.维纳最先提出的,他把控制论看
做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和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更具体的说,
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在控制论中,
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
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工于该对象的作用,就叫控制。[1]由此可见,控制
的基础是信息,任何控制都有赖于信息的反馈来实现。
摘要:

1摘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实行有效控制,使之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或管理者的意图。由于人行为本身的复杂性,行为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如早期的动机理论和内容丰富的激励理论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代理问题”以及七十年代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数学模型逐渐取代理论思辨成为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的主流方法体系,为之做出开创性贡献的Mirrlees教授1996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作为行为控制机制数学模型的研究性论文,从分析行为控制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详尽阐述了行为控制机制的定义、成因、机理分析以及行为控制机制的方法论及其比较。这些内容构成本篇论文的基础部分—第一章的主要内...

展开>> 收起<<
行为控制机制的数学模型.pdf

共38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牛悦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38 页 大小:513.47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