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供热系统中水-相变材料复合蓄热研究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7.26MB 8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其中能源是工业生产的命脉,
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因而能源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能源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
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全球现有已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只够
人类几百年的使用;另一方面,对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造成了大气和海洋污染、
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
能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成为一个事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重大问题。
§1.1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它的大量消耗
也是产生污染物主要来源。中国目前已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国之一,正
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而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
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的瓶颈。
§1.1.1 我国能源短缺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越
来越严重。2001 年我国能源费用支出达 1.25 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 13%。按
照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预测,在 2020 年我国需要一次能源 32 亿吨标准煤以上,
能源消费比 2000 年增长 2.5 倍多[1]
1980 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 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 3
倍。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
仅是世界的 1/2其中石油和天然资源仅占世界人均量的 11.0%4.0%同时我国
人均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仅为 0.7 吨油当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加之能源利
用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可能比
其他国家更迅速,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的更早、更严重。目前,中国的能源储
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已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会越
来越大。有专家预测我国能源的缺口量:21 世纪初期将超过 1亿吨标准煤,2030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太阳能供热系统中-相变材料复合蓄热研究
2
年约2.5 亿吨标准煤,到 2050 约为 4.6 亿吨标准煤;而在石油需求上,我国
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2003 年,进口原油 9000 多万吨,
2020 年将达到2亿吨,差不多是需求的一半。长此以往,庞大的能源消耗不仅
对我国能源部门产生巨大压力,而且也会给工商企业带来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
当前,我国能源供求紧张充分表现在电力上。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2
年,全国用电量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3%
9%
11.6%
2003年,全国用电量达18910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有21个省市拉闸限电;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
求继续高速增长,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用电
紧张进一步加剧。拉闸限电停工停产,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
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1]
§1.1.2 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受自然资源客观条件限制,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特殊,煤炭一直
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 75%左右。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
能源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火力发电部门,90%的燃料来源于煤。煤的大量消耗必然
会引起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目前我国 CO2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CH4
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预测表明,20252030 年间,我国的
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国人均
CO2排放量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1-1 中国碳排放持续增长(单位:百万吨碳)[2]
89 年
90 年
91 年
92 年
93 年
94 年
95 年
96 年
610.2
610.3
638.7
659.2
711.8
768.0
787.6
793.9
大量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使中国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严重威
胁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NOx 等。据全国 322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统计结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含量超过国家空气
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有 233 个,占统计城市数的 72.4%据统计酸雨影响了中国三
分之一以上的土地,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 2%
第一章 绪论
3
§1.2 太阳能热利用
要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人类必然的选择。太
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是解决能源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之一。
§1.2.1 太阳能资源综述
地球上的万物生长都有赖于太阳的光和热。太阳能资源的分布与各地的纬度、
海拔高度、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有关。资源丰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单位为
kal/cm2.a kw/cm2.a )和全年的日照总时数表示。就全球而言,美国西南部、非
洲、澳大利亚、中国西藏、中东等地区的全年总辐射量或日照总时数最大,为世
界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1.2.2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状况
我国地处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部,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大部分地区每年日照时数大约在 2000 小时以上。根据全国 700 个气象台站长期实
测积累的数据资料表明,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能辐射能约为 50×1018kJ
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 33408400MJ/m2·a[3]
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带划分[4]
资源带
名称
指标
(MJ/m2)
地区分布
I
资源丰富带
6700
内蒙古、塔里木盆地、青藏
II
资源较富带
54006700
高原新疆北部、东北西部、内蒙东部、陕甘宁
III
资源一般带
42005400
东北、内蒙呼盟、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
IV
资源贫乏带
4200
川、贵、桂、赣等部分地区
由于太阳辐射资源受气候、地理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其分布有很明显的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太阳能供热系统中-相变材料复合蓄热研究
4
地域性,根据按接收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可分为四类地区,如表 1-2
所示:一、二、三类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 2000h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和较丰
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
§1.2.3 我国太阳能利用发展现状
1)太阳能热
生活热水能耗将是建筑能耗中不可忽略的份额。而太阳能热水技术是目前太
阳能热利用中最为成熟的技术,用太阳能解决住宅的部分甚至全部生活热水是太
阳能在建筑中应用的首选。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的统计资料[4]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家
庭中,每百户拥有淋浴热水器 66.61 台,
57.4%拥有燃气热水器,
31.3%拥有电热水
器,而拥有太阳能热水器的只有 7.6%,但发展十分迅速。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是一
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阳光经济产业的支柱行
业。据统计[5]全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现有 3500 多家企业,2002 年太阳能热水器
年产量已超800 万平方米,年产值超过 100 亿元。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
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单户,供应卫生热水,这在中小城
市中发展很,在农村的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二、栋式,一栋建筑在屋顶上集中
设置,这在住宅、学校、公共浴室中的应用比较多;三、在游泳馆中的应用。
我国在《2000-2015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预计到 2015
年全国家庭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 2030%,市场拥有量约 2.32 亿平方米;
形成一批年产 200300 万平方米规模,并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3]
2)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采暖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由水泵或风机
输送载热介质,将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输送至蓄热装置或散热器,主动式
系统的造价和运行维护费用均比较高。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是指靠冬季太阳高度
角低的自然特征,以房屋结构本身来完成集热、蓄热和释热功能的采暖系统,从
本质上来说,造价增加不多,节能效益显著。太阳能采暖技术,已列入建设部建
筑节能技术政策范畴和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
我国被动太阳能房技术的研究始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在国际合作项目
中德新能源村、联合国开发署UNDP支持的甘肃太阳能采暖降温研究基地的带
第一章 绪论
5
动下发展起来的,参加项目的单位主要是高等学院暖通专业和能源相关的研究机
构。通过国家“七五”攻关,编纂了我国《被动太阳房热工设计手册》和《被
太阳房建筑参考图集》,在“三北”地区建造了示范房[6]1993 年不完全统计,已
推广 500 万㎡,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甘肃、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等地农村,
每平方米已有建筑面积在采暖期可节约 20—40kg 标准煤。
3)太阳能空
一般的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如采暖、热水等,在需求上其实与太阳能的提供
并不完全一致,当天气越冷,需要提供更多热量的时候,通常都是全年太阳辐射
强度比较低的时候,因此提供的能量往往不足。从这个角度看,太阳能空调的应
用是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相吻合的。当太阳辐射越强,气温越高的时候,空调
负荷越大,此时太阳能空调往往能够达到其额定工况。
太阳能制冷空调的关键技术已经初步解决:1)在太阳能集热器方面,真空
管集热器、平板集热器都已经在市场上推广应用;2在制冷剂方面,溴化锂吸
收式制冷机在 90 年代大量进入市场,低温热水型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的热源
温度只需 60℃以上,特别适合于太阳能的利用;3在系统方面,已经积累了
富的经验。因此,太阳能空调应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目前,在我国已建成的太阳能空调项目有:1广东省江门市[7]一座多功能的
综合大楼,以平板型集热器500 ㎡)收集太阳能产生热水,分别供应制冷和生活
热水。制冷机组为一台 100kW 的两级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设计热源温度 75℃,
采取中央空调供冷方式,制取 9℃左右的冷冻水送到用户的风机盘管,然后返回冷
冻水箱。用一台燃油热水锅炉辅助加热。实际运行结果,制冷能力最高可达 112kW,
热源热水利用温差可高达 15℃,COP 测算大于 0.4,供冷结果表明,可以满足面积
超过 600 ㎡的办公和会议室空调。(2)山东省乳山市科普公园[8]内的太阳能馆,
用了太阳能吸收式空调机供暖综合系统。采用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采光面积 540
㎡,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及辅助燃油热水锅炉。在夏季测试中,系统在没有
辅助加热,在单纯利用太阳能的情况下,可以提供 100kW 左右的制冷功率,COP 变
化范围从 0.50 到 0.71,全天平均 COP 为 0.57 左右。
§1.3 蓄热技术
虽然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资源,但是太阳辐射热量随季节、昼夜变化很
大,同时还受到阴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强烈影响,故太阳辐射热量具有很大的不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太阳能供热系统中-相变材料复合蓄热研究
6
稳定性。要利用太阳能,必须要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可靠性问题。在太阳能
利用系统中设置蓄热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太阳能利
用研究中蓄能问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9]
随着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蓄能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蓄能可
以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以及空间上的不匹配,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
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广义热能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常用的蓄热的方式按蓄热时间的长短分有短期
热、季节性蓄热;按蓄热介质分有可逆化学反应蓄热、显热式蓄热、潜热式蓄热。
下面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1.3.1 短期蓄热
短期蓄热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实现当日太阳集热量的昼夜转移,通常采用水
作为热媒,大多采用蓄热水箱。短期蓄热,其蓄热量只满足 12日供热需要。
期蓄热装置体积较小,投资小,在太阳能供热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4]
§1.3.2 季节性蓄热
季节性蓄热是将夏、秋季丰富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蓄存起来,到冬季时再使
用,以达到跨季节热量调节的目的。相比短期蓄热,蓄热容量较大,可利用的太
阳能大幅增加,但投资很大,应用远不如短期蓄热广泛和成熟。
季节性蓄热主要有热水蓄热(Hot-water heat store)、砂砾-水蓄热
(Gravel–water heat store) 、地埋管蓄热Duct heat store地下含水层蓄热(Aquifer
heat store),其中热水蓄热应用最为广泛[10-12]
§1.3.3 显热蓄热
显热蓄能[9]就是把物质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显热来贮存。显热蓄能时,蓄能材
料在蓄存和释放热能时,只有材料自身发生温度的变化。这种蓄能方式简单,成
本低,是目前较成熟的蓄能技术。但其储能密度低,储热装置体积庞大,在释放
热能时温度持续变化,要想温度定值输出必须采用温控装置。而且该蓄热方式要
求蓄热介质有较高的比热、长期的热循环稳定性、与污染物较好的共存性等。根
据蓄能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液体介质蓄热和固体介质蓄热。
(1) 液体介质蓄热
水蓄能的蓄热性能最佳,而且水的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粘度很低、无腐蚀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其中能源是工业生产的命脉,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而能源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能源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全球现有已探明的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只够人类几百年的使用;另一方面,对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造成了大气和海洋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的健康和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成为一个事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1.1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

展开>> 收起<<
太阳能供热系统中水-相变材料复合蓄热研究.pdf

共82页,预览9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82 页 大小:7.26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8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