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分析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1.96MB 54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前言
1
前 言
技术能力作为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园的第一关键词,已经成为决定高科技园
区整体竞争力的最关键的能力之一。随着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各
高科技园的兴盛与衰败也越来越与特定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周期以及科技园自
身特质密切相关。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其成长路径
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科技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的影响。硅谷成功地走
过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严冬,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引领技术创新潮流的
先锋,关键在于它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自身独特的技术竞争力。台
湾新竹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也是高科技园的典范,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
占据一席之地。张江高科技园建立时间不久,是目前上海市比较典型的高科技园
之一,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科技园相比,在产业结构、技术能力、政策取向等方面
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构筑具有特色的高科技园区技术战略框架,逐步培育其
核心技术能力,对于实现上海市高科技园区和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
分析上海市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的意义,首先在于高科技园区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及促进作用。实际上,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高科技
行业的地理聚集点和载体。这样,从中观层面分析高科技园区作为一个集合体的
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对于园区管理机构更好地引导企业、服务于企业有重要意
义。另外,如何使得区内的众多高科技企业变单个企业优势为园区的集体优势,
增强知识、信息的外溢效应,共同提高运作效率,对于高科技园区的成长和可持
续发展也必须加以考虑。
高科技园区通过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和扩散而发挥作用,持续的技术竞争力来
源于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聚集效应和新技术在园区产业链中的高效率扩散。本文
正是以这一理论结构为基础,建立高科技园区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结构分析。
同时对上海市高科技园区技术层面发展状况做出实证分析。
上海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分
2
第一章 高科技园区技术能力的内涵及技术动态
§1.1 高科技园区概述
高科技园区是一种刺激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机制,也是持续开发在国际
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工艺的有效途径。高科技园区内的产业尤其是起主导
作用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是推动型产业,具有市场扩展速度快、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能
迅速辐射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的特质。在过去的十年里,各国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
上得益于科技产品进出口的增长。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科技
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总的工业制造出口增长。上世纪 80
90 年代世界
各国出现了兴建和开发高科技园区的热潮。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科技园区在
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科技产业集聚的载体;
一部分新建的高科技园区正在逐渐成熟壮大;而大部分都在经受着可怕的发展停
滞,逐渐变成一个政府扶持失效、产业发展停滞的空壳。
高科技园区正是通过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和扩散而发挥作用的。高科技产业在
高科技园区的集聚,促使高科技园区从外部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形
成高科技园区空间上的集聚,进而通过不断向外输出新产品和“衍生”出新企业,
以强大的力量把高科技园区的产品、资本、技术、信息甚至观念向外进行辐射,
形成高科技园区空间上的扩散,这种扩散既是高科技园区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然
结果。
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上海就酝酿并初步尝试了以政府引导的方式建立高科技
园区的做法。经过不到 20 年的发展,上海市六区一园的高科技园区布局已经形成,
尤其以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技术创新上的影响力最大。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考
察上海市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的内在因素,以分析其效率的最终来源。
在经济学上,经济发展的动力或效率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是配置效率;二是
生产效率。前者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资源从编辑生产率低的地方
流向编辑生产率高的地方,从而使资源利用得更合理,社会总价值达到最大。后
者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每一种资源的生产率,也就是把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
外移。
在高科技园区内,企业聚集形成“区域网络”各类机构密切合作使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园区内的企业从中获得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高的经营效率。反过来促
第一章 高科技园区技术能力的内涵及技术动
3
进整个聚集的繁荣,形成良性循环。不成功的高科技园区更接近简单的地理聚集,
企业之间、雇员之间彼此隔绝,分工和知识共享的机制没有形成,聚集带来的优
势不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群聚效应在高技术创新领域表现为,创新主体的行
为关联呈现出一种高度网络化的运作机制。高技术创新的主体是高技术企业,特
别是那些异常活跃的中小企业。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大多数是从大
学或科研院所分化繁衍而来的,其行为关联必然由于与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
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呈现出网络化的运作机制。这使得高技术创新的群聚效应
必然表现为高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基
于知识和人力资源的合作更加密切。这是高技术产业集群通常以网络化方式运作
的前提。
目前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高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头,高技术本身也必须遵循从
创新源向外扩散的规律,只有通过扩散,才能实现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国际化。集聚和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促使高科技园区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增强。因而,
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者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尤其是营造优越的创业环
境,以加速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和扩散[1]
自从理论界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后,大量学者将产业的地域聚集特性作
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发展模式。80 年代以后,这一概
念也被广泛用作政府扶持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理论基础。由此引出许多对于高科技
园区成功因素的探讨:有的从增强园区内企业衍生能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网络的角度研究;有的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高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从
高科技园区的文化背景、人力资源、政府政策和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也有的
从人际关系网络和自由企业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作为一本专门研究高科技园区
发展模式的著作,方兴东等从技术走向与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高科技园区的典
范中关村高科技园的成败与发展趋势[2]Kenneth L. Simons 分析了研发强度对于
产业格局的影响[9]Porter 等人研究了集群内部竞争力机制的原理[10-14]Po-Hsuan
Hsu 等研究了孵化器和高科技园区的互动关系[15]Diana H. A. Tsai 等研究了部门
间的知识外溢效应和地区聚集模式,研究了世界各地典型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律
[16-22]
上海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分
4
§1.2 技术能力的衡量及战略地位
§1.2.1 技术能力的概念
技术原意指应用科学或者实现特定目标的科学方法,技术一词在不同的研究
领域中含义不尽相同。比如在社会学中,技术是指在特定社会和特定时间人们用
以解决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的科学知识。在经济学中技术则被定义为生产要
素的有效组合。在科技工程领域中,技术指科学知识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在商业文献中,技术则被视为把科学知识转化为产品的手段。国际工业产权组织
(WIPO)则对技术作了更具体的定义:
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的知识。这种知识可能是一项
产品或工艺的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种实用型式,一种动植物新品种,也可能
是一种设计、安排、维修和管理的专门技能。
技术能力指试图掌握各种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是有利于购买、消化、使用、
适应和创造技术的能力。技术能力的概念包括: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
最适合引进的技术;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改进技术以适应当地
生产条件;实现局部创新;开发适应当地的 R&D 设备;制订基础研究计划并进
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
以上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一是企业技术能力,另一层意思是国家或地区的
能力,构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能力的要素包括生产设备水平、人员能力、信
息能力和组织能力。类似地,将技术竞争力的概念应用到高科技园区则包括以下
方面:
1) 开发适应园区行业发展方向的可靠技术。高科技园区的创建往往利用有利
区位环境并且紧跟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的选择决定了后续研究开发
起点。
2) 以所确认的技术为核心,实现园区的产业化生产。重点在于围绕核心行业
术组织成低成本、高效运作的产业链。
3) 实现园区集群的创新动态适应市场。高科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变得无国界
在世界范围内保证技术的本土化和适应性,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区域的
场也有不同的需求。
4) 改善技术环境,保证产业技术研发不间断。技术的更新换代由产业竞争格
和技术条件动态决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高科技园区有必要制定技术
略以保证高科技产业处于技术前沿。
第一章 高科技园区技术能力的内涵及技术动
5
§1.2.2 高科技园区技术能力的衡量
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技术差距可以表现在生产函数上。生产函数是一定时期
内、在某种技术水平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生产函数表示不同的要素组合方式,反映不同的技术水平。
具体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技术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产品差异上。由
于高科技行业属于典型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大部分技术企业都可能以产品独有
的差异性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生产不同类别产品的企业在技术水平上不具有很
大的可比性;它们之间技术能力的较量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回报率、专利数量等指
标上。对于生产同类产品的技术企业,技术水平的差异可以用生产率和产品更新
换代的速度来表示。
从技术能力构建的要素来讲,技术能力动态地分为创新和扩散,可以用高科
技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扩散速度来衡量。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用硬件
水平、人员能力、R&D 投入等统计指标;而技术的扩散速度受到信息能力、组织
能力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可以用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园区产业结构来考察,见图
1.1
1.1:高科技园区技术能力衡量层次
狭义上的技术创新开发主体包括高科技园区内部的企业 R&D 机构、大学实
验室及科技园公共实验室,其外延包括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由
于规模小,资金不充足,在产品周期不断缩小的情况下,民营高科技企业靠自身
单独研发创新,难免有些势单力薄,选择与其他小型企业或与大学实验室和高科
技园区公共实验室进行合作,也是推动自身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更广义的技术能力构建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政府、中介平台等,因此可以从
上海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分
6
各主体行为来考察。内容包括企业创新的贡献率、企业技术研发对外部的依赖程
度、企业的产品结构、政府成功促成的技术合作项目数量、政府采购的导向性新
技术产品构成、中介的技术服务效率等,见表 1.1
1.1:高科技园区主体的技术能
主体
内涵
入驻企业
1) 企业创新的贡献率
2) 技术对外依赖程度
3) 企业的产品结构
政府
1) 政府成功促成的技术合作项目数量
2) 政府采购的导向性新技术产品构成
中介
1) 中介的技术服务效率
2) 技术交易的成本
§1.2.3 技术能力的战略地位
高科技园区是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技术有两个特征:第一,空间集群;第二,
时间集群。空间集群指的是创新在若干地区以集群的形式出现。例如美国半导体
产业,20 世纪 80 年代高度集中在北加州的硅谷。那时美国共有大约 75 家半导体
企业,除了三家之外几乎全部落户于硅谷。半导体产业是典型的高科技行业,特
征之一就是持续的技术创新,使一个微小的芯片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为了在行
业中保持竞争优势,电子工程师必须与其他竞争对手企业的 R&D 人员进行信息
交流。因此,硅谷天然成为交流技术知识的信息系统。在其中当然也不乏企业通
过专利和工业间谍防范措施等手段,来阻止自身的技术秘密流向竞争对手。但在
硅谷,30%R&D 人员会发生工作流动,这意味着获得其他企业技术机密的一个
方法就是雇佣它的工程师。因此,各个公司地点的相近有助于人员的交流,从而
形成了创新的空间集群。
时间集群指创新总在某些时间以集群的形式出现。创新所取得的每一步进展
都是随机的,如果各种技术开发过程中不存在阻碍技术诀窍扩散和结合的因素,
创新在时间上的分布将会是均匀的。时间集群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重大创新会引
发一系列较小的创新;其二是创新本身以集群形式出现。
有学者提出了企业战略竞争的三个阶段,即产业先见之争、核心能力之争和
市场地位之争。高科技园区的整体战略竞争大体也可分为这三个阶段,不同的是
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核心能力与市场地位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第三阶段的更精
摘要:

前言1前言技术能力作为高科技产业和高科技园的第一关键词,已经成为决定高科技园区整体竞争力的最关键的能力之一。随着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各高科技园的兴盛与衰败也越来越与特定科技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周期以及科技园自身特质密切相关。美国硅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其成长路径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科技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的影响。硅谷成功地走过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个严冬,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引领技术创新潮流的先锋,关键在于它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和巩固了自身独特的技术竞争力。台湾新竹工业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也是高科技园的典范,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张江高科技园建立时间...

展开>> 收起<<
上海高科技园区技术竞争力及技术战略分析.pdf

共54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4 页 大小:1.96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