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谐发展的系统研究
![](/assets/7a34688/images/icon/s-pdf.png)
VIP免费
I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
§1.1.1 课题来源 ................................................. 1
§1.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5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7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8
§1.3.1 研究内容 ................................................. 8
§1.3.2 论文的研究思路 ........................................... 9
第二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就业现状 ................................. 11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 .......................................... 11
§2.1.1 系统的构成及几个概念的解释 .............................. 11
§2.1.2 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分析 .................................... 13
§2.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要特点 ............................ 15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沿革 ................................ 16
§2.3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成因 ................................ 19
§2.3.1 主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不平衡 .................... 19
§2.3.2 结构性矛盾导致的“结构性双缺” .......................... 20
§2.3.3 就业观念原因导致的等待性失业 ............................ 21
§2.3.4 市场发育不尽完善造成的制度性失业 ........................ 22
§2.3.5 高等教育自身问题 ........................................ 25
§2.3.6 就业指导因素 ............................................ 26
§2.4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自我协调性 .............................. 27
§2.5 本章小结 .................................................... 29
第三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谐性发展的静态分析 ...................... 31
§3.1 和谐管理理论 ................................................ 31
§3.2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和谐性分析 .............................. 31
§3.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和谐性分析要素的解释 .................. 31
§3.2.2 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和谐性分析 ............................ 34
§3.3 本章小结 .................................................... 39
第四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41
§4.1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41
II
§4.1.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41
§4.2 就业系统 SD 模型 ............................................. 42
§4.2.1 教育投资、经济增长、就业政策、高校培养与就业的关系 ...... 42
§4.2.2 模型方程与函数 .......................................... 44
§4.2.3 就业系统的 SD 模型 ....................................... 44
§4.3 模拟检验 .................................................... 45
§4.4 就业系统的 SD 模型政策模拟 ................................... 49
§4.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 51
§4.6 本章小结 .................................................... 52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3
附录 ................................................................ 55
参考文献 ............................................................ 6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63
致 谢 .............................................................. 65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
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人才储备。然而扩招后学生在就业时,却是
大量高校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持续的高校毕业生低就业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另一方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特
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一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人才供应状况对经济的和
谐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此情况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析,探索出对就
业状况进行改善的措施,促进高校就业市场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1.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连续几年的扩招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压力。从1999年至2007年8年间,全国
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从1999年的159万增长到2007年的568万。
2002年是高校扩大招生后第一届专科毕业生毕业的一年,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创
历史记录的145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为63.6万人,专科毕业生为72.7万人,比2001
年增加39.8%。到2003年,大学毕业生总数将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至2007年分
别为280万、338万、413万、495万,至200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进入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1]
[2]
。据统计,2000年一年,地方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
率约为60%左右。可以肯定,今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历程后,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局面,
十六大以来,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中科教兴国战
略一直被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在此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
影响,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直接对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本结构构成影响。因
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分析,促进就业系统
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每个国家由于原有的教育基础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谐发展的系统研究
2
中,呈现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不一样。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经
过了急剧的扩充,最早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下,
没有遇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然而,其他许多国家则不同,因为原有的高等教
育系统与结构是服务于精英教育的,不需要应付太多的学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现实,解决新的问题,例如,80年代的英国,
为了适应学生入学的需要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重组以满足更多的学生求学的需
要;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精英教育模式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转变,而且不能有
效地运行,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仍然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障碍,主要集
中在教育结构极其不合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失业现象严重与人才外流,主要
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相脱离
[3]
。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
等教育本身存在有诸如办学思想、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教育结构,招生、就业
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产生,在此状况下,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出系统内各要素对就业的影响情况,
有针对性的提出就业系统的改进措施,改善就业系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其就业同其他劳动力一样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在逐步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所强化的分工专业化,在不断推动劳动力需求的专业性变
动,也增加着劳动力对分工的选择,对各类高层次人才供求呈现不断变化的双向
选择过程。大学生出现就业难,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因素引起的:一个为社会因素,
另一个为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教育因素、
社会用人环境等;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就业观念、求职方法、个人素质能力等。社
会因素作为客观制约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作
为主观内在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是人力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充分开发和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我们面临解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就业
数量上的层面,更应该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质量问题。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
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这是高校
的首要任务之一。目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是继大学生素质研究之后的又一
个热点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的是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
约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动力的巨大压力,相比之下,虽
然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只是巨大社会劳动力中的一小部分,从理论上分析, 社会
消化这些毕业生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但现在呈现出来的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应该如何去理解并加以解决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普遍的一种认识就是:大学生
第一章 绪论
3
就业难最主要是体现在大学生难以找到较高质量的就业单位,这种“高质量就业”
是指能够体现与学历水平相符,有较高待遇或与个人兴趣相适的工作。在就业制
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就业市场不断完善的今天,大学生要获得高质量就业最主要
的就是依靠个人的就业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素
质的一个主要工作方向。
通过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性及其它相关因素,能够更好地对大学生
就业进行指导,并对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并且让政府和用人单位更好地
参与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来。
大学生方面: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
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使大学生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大学生进入毕业
生就业市场,可以促进大学生加深了解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明确自己是市场的
主体,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市场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是自身的能力与素
质,从而清醒地认识自己德智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自己在人力资源
市场上的地位和“价格”。这样的市场机制必然会对自己并通过自己向低年级的
学生施加同样的影响,这就是必须在学习期间加强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增加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尤其
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性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对政府、学校甚至家长的依赖,
从而增加自己的独立意识、健全自己的人格特点。
高等学校方面:
近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使人们意识到,在中国走进大众化教育初级阶段的同
时,建设适应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教育体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的人才供
应和人才需求存在失衡,不是高等教育毕业生太多了,而是现在的教育体制远远
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所有的大学“教育结构千篇一律,一流大学和一般院校培
养学生的日标也基本一样”、“在专业设置上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和随意性”、“没
有找好与市场的结合点,在开办专业、培养人才等方面闭门造车,缺乏与市场的
沟通”,可以说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真实写照。由于,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和开设
课程时没有考虑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致使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
从2002年开始,传统的热门专业就业率比上年己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下降,一些专
业需求已趋于饱和。
所以,今后高等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向更加灵活的机制转变,按照市场
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结合当地实际实现培养目标高低分流,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
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只有按照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才能使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谐发展的系统研究
4
社会和人才获得“双赢”的局面。可以说,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以就业促进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必须遵循的准则。
政府方面:
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管理,实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的毕业生就
业方式中,政府充当的是“保姆”的角色,从升学“包”到就业,这种管理方式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变得不合时宜,必
然会出该管的管不到,不该管的却管得太多的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
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的管理应该以服务为主,其服务职能应该主要体现在加大劳
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改革户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简化就业程
序,减少就业限制,消除各种对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各种限制和规定,保证就
业渠道的畅通,政府还应该加强就业市场立法,加强人力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所以,各级政府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中应该扮演的是
工商局的角色,充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裁判员。唯此,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
能在市场中发挥合理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
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可以让政府弄清楚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投资者和建
设者,谁是市场的管理者。弄清楚高校毕业生就市场健康发展需要的社会环境和
法律环境,让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充当自己应该担当的角色。
用人单位方面:
有利于用人单位公平地挑选人才。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利于用入单位
在较短的时间、花费最低的成本,挑选本单位空缺岗位所需要的人才。毕业生和
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双向选择”最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实
现个人能力和个人人格与工作之间的最佳匹配。这是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是否能
够实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岗位”和“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的重
要前提。有利于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毕业生就业市场己经成为联结高等学校
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可以互通人才供求信息、
用人单位也可以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用人单位还可以安排学生实习或社会
实践,通过实践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等方式,引进自己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显然
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都是有利的。有利于加强与就业市场中介
机构的合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可以直接与就业市场中介机构
沟通,中介机构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
训。也可以向培养毕业生高等学校反馈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让高校进行教学计
划的改革或对学生知识结构进行调整。
因此,通过对就业市场进行研究,分析出影响就业的相关因素,能更好地对
就业进行指导,改善高校教学方式、合理设置专业及进行招生预测、对学生进行
摘要:
展开>>
收起<<
I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1课题来源.................................................1§1.1.2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8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7
-
VIP免费2024-10-15 6
-
VIP免费2024-10-15 10
-
VIP免费2024-10-15 11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0 页
大小:885.34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