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

VIP免费
3.0 赵德峰 2024-11-19 4 4 1.38MB 79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绪论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相关专门人才的需求;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
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新的机遇和挑战。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作为国家教育工作大力发展的战略重点,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为
国民经济各行业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对我国汽
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以
汽车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究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议,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
从 1953 年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建成到如今,我国汽车产业从创建到发展已经经
历了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从当初依靠原苏联的支持援助才得以开工,到如今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汽车生产大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汽车消费大国,
五十多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2 年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骤增,
被称为出现“井喷”现象,据汽车工业信息网统计显示,当年生产量达到 325.12
万辆,增幅达 38.49%年销售量达到 324.81 万辆,增幅 36.65%。之后,我国的
汽车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直延续,到 2006 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 15556.2 亿元,
比 2002 年的 6881.3 亿元增长 126.1%,年均增长 31.5%;实现利税总额 1151.8 亿
元,比 2002 年的 752.1 亿元增长 53.1%,年均增长 13.3%;汽车产品出口金额
289.1 亿美元,同进口金额 212.7 亿美元相比,实现贸易顺差 76.4 亿美元。汽车
产品出口 289.1 亿美元,是 2002 年几十亿美元创汇的好几倍,年均增长 1 倍以上,
整车出口 34.3 万辆,进口 22.8 万辆,主要是自主品牌汽车。
2002 年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仅有红旗、夏利和中华,奇瑞和吉利刚破土;如
今一汽奔腾和 HQ3,上汽荣威 750,东风风行,奇瑞和吉利的众多车型,华晨中华
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
2
和骏捷,长安奔奔和杰勋,比亚迪 F6,力帆,长城哈弗,江淮瑞鹰等活跃。 “自
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开始显示其活力,中资企业崛起,合资企业也探索自主
创新模式;民企突围,大集团发力;自主品牌汽车不仅内销,而且出口。自主品
牌汽车市场占有率达 30%。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汽车正在逐步走进千家万户。2006 年末全国汽车保
有量 3697.4 万辆,比 2002 年末增长 80.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 2333.3 万辆,
比 2002 年末增长 140.8%,年均增长 24.6%。
2006 年数 9484.8 万 2002 年 96.49%
24.1%。据 2007 年 7 月公安部披露的信息,目前全国拥有汽车驾驶证的人数已经
突破 1 个亿。且驾驶人年龄、驾龄相对集中,驾驶人年龄主要集中在 26-50 岁之
间,共有 1.26 亿人,占总数的 80.3%。
镇居拥有由 2002 年底的 0.9 辆提高到 2006 年底的 4.3
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由 28.1 辆提高到 44.6 辆。我国已有多个地区
车价与人均 GDP 的比值逼近 3,进入汽车时代[1]
可以看出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自建国来的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绩,并且可以预见到从生产制造并带动到后市场的维修营销都将保持高速发展
的态势。
§1.1.2 汽车产业的自身发展急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面对汽车迅速发展的大好势头,我国的相关人才储备和供应却后劲不足。目
前,汽车产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就
更少。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相关产业持续发展的 “瓶
颈”。就汽车工业而言,据 2006 年汽车工业协会对部分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调查
统计,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43.3%,中等学历的占 39.6%;在汽车服务
业,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从事
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中,有 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在一线工人中,有 38.5%
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而二、三类汽车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城市
普通中学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其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
匮乏的问题带有普遍性。除汽车制造、维修之外,车辆销售、保险、车辆性能检
测、二手车市场等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问题同样存在,亟需改善。
汽车产业既需要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又需要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
型人才。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相关人才已成为目前市场上的几大类
紧缺人才之一。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课题《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的
第一章 绪论
3
预测显示,上海汽车人才需求自 2005 年起 5 年内将超过 3 万人,而目前市场上这
方面的人才却不足一半。据中国汽车人才网统计,2006 年上半年汽车产业的人
招聘需求量已经达到 1.2 万人,而其中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
求量占 76%,除此之外,一些汽车经销商、维修厂以及汽车服务行业也纷纷加入到
争夺汽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行列中。
我国汽车产业要想持续发展,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院
校正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1.1.3 高等职业教育将得到大力发展
近 20 年来,世界多数国家十分重视技术性高等教育,我国也在高等职业教育
上投入了大量的力量。1999 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
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同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2005 年 10 月 28 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
快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
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
展。同年 11 月 7 日至 8 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强调,当前我国就
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积极完
善目前高等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它对于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
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
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
§1.1.4 高职院校是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业专业人才的来源,一是来自院校招生培养,二是企
业培训。由于企业培训的短期性和乏系统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言,院
校招生培养是主要的培养途径。
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
4
在院校招生培养中,一是本科院校的普通高等教育,二是高职教育,包括本
科院校的高职专业和高职院校。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定
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加之高职教育近年来获得大力发展,培养人才
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因此对于有很多岗位操作性强,实际技能要求高的
车产业,高职教育是为其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高职教育中,一类是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包括一部分重点本科院校和
部分市属高校,一类则是高职院校。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全国
具备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 1109 所,开办高职专业的本科院校 612 所;本科院校的
高职专业招生规模不大,一般不足本科招生计划的 10%,高职院校招生自 2003 年
以来已经与本科院校的本科招生计划规模相当。显然,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主
力军,于汽车产业而言,高职院校是培养汽车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1.1.5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问题
如前文所述,我国汽车产业要想持续发展,急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
才,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汽车类专业人
才的培养,旨在为汽车产业提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专业人员数量不
足,二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岗位职业标准。
第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才市场汽车类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而且
高职生较之中职生,领悟能力更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快,也更容易胜任一线
管理工作;较之本科生,汽车产业相关岗位的操作性很强,对能力的要求比对知
识的要求更高,企业更愿意使用那些对业务熟悉、肯吃苦,具备恒心和毅力的学
生。在这方面,高职生比本科生认识更清醒,工作更踏实。因此,高职院校汽车
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很好,面对近年迅速增长的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高职
院校汽车类招生规模本身基数不大且无明显增幅,以至于其汽车类专业的毕业生
可有多个汽车类企业的选择机会。
第二方面,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实
力,但是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许多高职生在知
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还常常难以适应汽车产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专业
知识不扎实,实际技能不足,综合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的普遍反映。高职院校培
养出来的学生,按理说应该能够较快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但实际情况却差
强人意。这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需要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操练,磨合期至少
第一章 绪论
5
要在半年以上。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学生在学
校里学的理论性、基础性的课程陈旧,对当前产业发展趋势了解不深。一方面是
国内汽车企业面临着经验型人才多、知识型人才少的窘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
又源源不断地培养出缺乏新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各类毕业生,这种对接上的
错位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业水平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现状,
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加以改革,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瞄准市场,
满足汽车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担负起高职教育理
应担当的重任。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理论上,从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的角度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
发展周期、空间结构、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对汽车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
需求,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分
产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2、在实践上,论文将运用统计数据,通过预测我国未来汽车人才需求,来分
析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启示;对我国实施
汽车类专业课程计划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所有高职院校进行招生规
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模式的详细描述和统计分析,探寻出我国高
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方案,期望能对我国汽车高职
人才培养的实践发展有所参考的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都有所关注和研究,尤其是近
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职业教育成为了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政府
和教育学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做出了很多相关的理论和
实证研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职业教育思想
20 世纪初蔡元培提出 “实业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他认为“实利主义
之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适应社会经济
发展为第一要务,其培养的学生,要学以致用,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
6
为此,他提出“学校社会化”、“教育职业化”的命题, 意即职业学校要以适应
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其培养的学生应能适应社会当时的情形,满足社
会对其的需求。20 年代陶行知先生对旧中国教育现状和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中,
根据当时“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的情况,及
“教人分得不生得”,“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的现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逐渐形成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生利主义、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2]
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并在 1931 年撰文《怎样办职业教育——
敬告创办和改办职业教育机关者》提出“办职业教育,必须切切实实去做”。同
年蔡元培、黄炎培等 42 人联名发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提出种种社会、
育问题及对策,试图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宣言》说:“扼要之图.确
惟职业教育是赖”。为此要紧急提倡职业教育,并提出 14 条建议。《宣言》还主
张政府下令创办职业补习教育,以增进职工服务知能,建立发展改良企业的根本。
2、关于高职人才的需求
现代国内学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陈嵩(2005)曾经对我国不同地区中
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人均 GDP 的关系作了量化分析和预测[ 3]分析表明人均 GDP
在不同的范围,适应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规模,预测未来到 2010 年包括北京、
上海、天津和浙江这些省区生源短缺,即未来几年当地可供生源规模要明显小于
现有的招生规模。袁蔡槟(2006)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用人单位、学员、
政府三个市场主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出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来规划学
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 4]
可见,这些研究有的从建立模型的角度,定量分析和预测了我国职业教育的
总的发展规模,有的从市场营销的分析角度,定性分析了市场主体对职业教育的
规格需求。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是规模发展,更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因此
对职业教育量和质两方面的需求结合起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关于分地区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关于分地区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在教育类刊物、杂志和论文集都比较多
见,涉及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东、山西、广西、四川、甘肃、
等等全国多个省市,可见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都已经有了研究成果。研究
者们对所研究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
(1)从调查高职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角度,探讨服务于地区经济发
展的高职教育的发展策略。
(2)从本土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角度,探讨适应地区发展条件的高职教学模式。
(3)从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高职改革的角度,探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高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专门人才的需求;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势,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新的机遇和挑战。§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作为国家教育工作大力发展的战略重点,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各行业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对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类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以汽车产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究出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 收起<<
我国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pdf

共79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赵德峰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79 页 大小:1.38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