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自组织原理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298.07KB 26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三章 我国现代教育与高考改革状况分析
-1-
引 言
一、题目的来源和意义
就广义来说,考试系统包括学校考试系统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
系统。学校考试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评价和测量功能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或测
试,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包括
各种方式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如我国的高考制度就是人才选拔性考
试,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等就是合格性考试。
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处于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交叉边缘,
是连接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接口,是教育系统的支配要素,是促进社会进步
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社会大系统得以对教育系统施加影响的主要凭借,因此人才
选拔性考试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反馈环节,它已经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者把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作为本文重点讨论的
内容。
具体到我国来说,高考制度是我国人才选拔性考试制度中的核心制度,高考
制度改革一直就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影响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
关键环节。鉴于其重要性,作者把高考制度改革作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对于一
个复杂系统来说,搞清“为什么”要改有时侯要比“怎样改”还重要。本文研究
的重点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细节,而在于高考制度改革的原因和方向。
二、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现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人才选拔性考试体系中影响力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考
试制度,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因为它具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中学教育方向的“指挥棒”,又是负责向高等院校选拔人
才毛坯的“筛选器”,同时,又是具有巨大社会意义的人才“分流器。高考的内
容和形式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引起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模式等方面做出相
应的变化。而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模式的每一次改革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
应付高考,越发的巩固了全国统一高考在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体系中的权威垄断地
位。
国家教育委员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务院的综合职能
部门,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在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负责掌握教育大政方针,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
各部门的教育工作,统一布置和指导教育改革。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方面,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学生管理司具体负责,包括制定招生计划、组织全国统一命题
和考试、规定录取新生标准。
我国政府对教育系统的控制是硬性有余,而弹性不足。集中表现在通过统一
升学考试来硬性控制各阶段教育之间的过渡途径,且过渡途径单一,导致“千军
万马过独木桥”,加剧了考试竞争的消极影响。从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关系上
来看,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来带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势在
必行的。
自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高考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从
所谓的缓解考试竞争的角度出发,改革的侧重点主要是在高考的内容与形式上做
系统自组织原理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
-2-
文章,如分层设考,改革考试科目,增加考试次数等,但是全国统一高考在高等
教育入学考试体系中的垄断地位没有什么改变,结果使应试教育倾向堵而更滥。
三、高考制度改革与系统自组织原理
我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子系统。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来分析,我们
就会发现我国的教育与考试的特点: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教材,统一制定教育大纲,
统一制定考试大纲,统一制定考试方案;所进行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
也是由教育部门一手包办,因此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与高考改革
向来是相互照应的,高考的改革要适合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结构,同时号召中
学教育改革要适应高考的新要求。所进行的高考改革和教育改革向来是一种相互
咬合式的改革,考试与教育之间只有协同而没有竞争,二者都缺乏自主做出适应
社会发展的改革的自由和可能。人为割断了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
使教育系统的发展失去了动力。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的铁板一块式的考教一体化是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与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问题,本文引入系统自组织原理。
系统自组织原理,是系统原理中的重要内容,是用来解释系统进化机制的原
理,提供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理论模式。根据系统自组织原理,系统的进
化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实现;系统的进化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
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主导系统发展方向的慢变量,也叫系
统的序参量,由它引导和组织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系统自组织中的支配原
理。支配原理使系统的信息被压缩,使复杂的问题大大简化。
总而言之,作者的写作初衷是,把系统自组织原理和支配原理引用到我国的
高考制度改革中来,首先,建立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之间协同与竞争机制,然后通
过改革教育系统的支配要素,即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疏通人才竞争渠道和疏通教
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增加教育系统的开放度,使教
育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同时形成涨落机制,给教育系统创造充分进行自组织的动
力与空间,激发教育系统的生机与活力,既能保证政府对教育内容与教育结构的
整体把握,确保教育的协调发展,又要促进教育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样一来,
即可花费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起到一呼百应、提纲挈领的效果。
第三章 我国现代教育与高考改革状况分析
-3-
第一章 系统自组织原理概
系统自组织原理是系统重要原理之一,是解释系统进化机制的原理。本章第
一节主要介绍系统自组织的机制和系统自组织原理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对系统自
组织原理中的支配原理做了专门介绍,二者共同作为政府平衡对教育系统进行硬
性控制和软控制的一般理论基础。
第一节 系统自组织原理
一、系统与系统自组织
(一)系统
1、系统是世界物质的存在方式
系统这一概念,自古有之,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来使用,还是近代的事。
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科学概念,反映了物质世界最普遍的本质联系、存在方式和属
性。现代科学证明,物质世界普遍以系统的形式或属性存在。物质世界不仅普遍
以系统形式存在着,而且普遍以系统形式发展着。尽管世界上的系统的存在方式
和发展状态千差万别,但是它们还是有着很多共同点。即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
都有它的目的性、整体性、复杂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所有的系统都是由一定的组
元、部分或者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物质、
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结构。
2、系统的发展特征
系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事物发展
的综合作用过程。任何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都是这样的:在事物发展的上
升阶段,内部要素不断增长,层次性和结构的稳定性不断加强,与环境关系日益
紧密;而在事物发展的下降阶段,作为其存在基础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回停止和衰
亡下去,层次和结构就会瓦解和破坏,原来与环境的关系就要减弱和中断,于是
它作为一个整体也就无法存在下去了,旧事物就会被新事物取代,而新事物又会
重新开始它的系统运动过程。也就是说,只有当某一系统存在与发展对外部环境
发挥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大的时候,那么这个系统的发展就处于上升阶段,否则这
个系统的运动过程就是一个瓦解和退化过程,成为外部环境的一个累赘或阻碍因
素。
系统与环境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每一具体的系统都是时空上有限的存在。
环境是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必要土壤,对系统的性质和演化方向起着一定的支配作
用。所以说尽管一定的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对外功能,但对外功能的实际表
现则与具体的环境条件相关的,环境条件的不同,系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对外功
能,这就有了同样的内部结构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对外功能,不同内部结构也可以
表现出相同的对外功能。现实中的系统都是开放的动态系统,系统的运行和进化
一直都是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二)系统的自组织
系统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系统的自组织过程。系统的自组织,简单讲,
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次序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包括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种
有序到另一种有序、从有序到混沌的变化。系统的自组织是系统进化的机制,也
就是说,系统的进化是通过系统自组织来实现的。自组织运动是一个多种机制综
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摘要:

第三章我国现代教育与高考改革状况分析-1-引言一、题目的来源和意义就广义来说,考试系统包括学校考试系统和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系统。学校考试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评价和测量功能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或测试,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包括各种方式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如我国的高考制度就是人才选拔性考试,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证书考试等就是合格性考试。具有社会意义的人才选拔性考试,处于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交叉边缘,是连接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的接口,是教育系统的支配要素,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社会大系统得以对教育系统施加影响的主要凭借,因此人才选拔...

展开>> 收起<<
系统自组织原理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pdf

共26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26 页 大小:298.07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2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