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645.13KB 46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1.1 研究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
烈,市场情况变化莫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快速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
创造出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企业感到单靠
自身的力量难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有必要借助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弥补。
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正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虚拟”(virtual)
一词原来出自计算机的术语,后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实际上是一种借用外部力
量、整合外部资源以达到内部效果的策略模式。目前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
有的变革与挑战,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
的要求,而现在的企业组织无论是在组织结构上还是在经营观念上都无法适应新
形势的需要。因此,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战略调整
是必须的,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VE正是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虚拟企业把具有不同知识、生产技术、市场
或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迅速结成一个阶段性的动态联盟体[1]虚拟企业通过资源共
享、优势互补能够大幅度降低研究开发成本,通过利润共享和风险分担减少各成
员企业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的投资负担增强企业群体竞争力,适应竞争环
境的变化。但从虚拟企业的整个组建、运行过程来看,虚拟企业这种管理模式
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问题,风险在客观上广泛存在。根据 Lacity 的统计,外包
形式企业有 47.8%获得成功,13%完全,19.6%处于
态,19.6%因时间长度问题不能确定,高风险和完全失败的比例占到了总数的
32.6%[2]在市场法律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存在着企业道德风险问题,虚拟企业
伙伴成员之间容易出现相互不信任或行为不规范。由于虚拟企业的特殊组织形式,
各成员企业之间也会发生文化上的差异和沟通上的困难等等。由这些风险问题带
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虚拟企业管理模式的中途失败,给成员企业
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国外许多虚拟经营的失败的案例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例如,1992 年 Intel 公司与日本的 NMB 公司组成虚拟企业,生产快速记忆芯片。
由于 NMB 公司不能按时生产出合格的芯片,导致在产品市场启动的时候,Intel 市
场占有率一年下降了近 20 个百分点。因此,能否对虚拟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
价,进而有效控制、管理是保证虚拟企业灵活、高效运行的基础,关系到
拟企业的成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删除[LIB]:
删除[USER-01]:
虚拟企业
删除[USER-01]:
行销
删除[LIB]: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风险
删除[USER-01]:
虚拟企业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自1991年虚拟企业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虚拟企业进行了许多有
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一是虚拟企业概念的探讨,主要介绍虚拟企业的
基础概念、性质、利弊及其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如William Davidow Michale
S.Malone(1992)[3]、John A.Byrn(1993)[4]、张申生(1996)等从不同角度给出
了不同的虚拟企业定义。虽然虚拟企业的概念自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
理论界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二是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例如
L.Mikhailow (2002)[5]采用模糊数学与AHP评价候选合作伙伴。国内学者钱碧波、
潘晓弘、程耀东(1999)[6]将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与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选阶段、单目标评价阶段及综合评价与优选阶段。三是虚拟企业建模方面的研究。
虚拟企业模型是以形式化或信息化的形式对虚拟企业进行的抽象描述。例如,
W.J.Zhang 和Q.Li ( 1999)[7]研究一类以订单为驱动的虚拟企业的信息建模
M.A.Swaby, P.M.Dew 和P.J.Kearney(1999)[8]提出了面向合作系统构建的建模方
国内李全龙、叶丹、徐晓飞(1999)[9]分析了动态联盟过程模型张蕾 (1999)[10]
提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自组织建模等。四是虚拟企业信息系
统的研究。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虚拟企业信息系统是虚拟企业正常运作
的前提与基础。例如,贾义勇(1999)[11]提出基于Web浏览器的虚拟企业质量管理信
息系统陶丹、范玉顺、许青松、吴澄( 2001)[12]提出利用代理技术构建支持动态
联盟(虚拟企业)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联盟企业信息管理系
许青松(2001)[13]提出用具有多代理结构的AMIS单元通过不同的智能代理系统
相互连接,参与不同的AMIS系统,从而实现参与多个联盟的构想。五是虚拟企业
运作管理方面的研究。Goldman Steven L、Nagel N.和Preiss Kenneth 在其《灵
捷竞争与虚拟企业》一文就虚拟企业的建立原因、组织过程、解体等方面
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叶飞、孙东川、张红(2001)[14]对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
的复杂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蒋贵川、范玉顺、吴澄(2002)[15]对动态联盟影响
企业敏捷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对于虚拟企业的风险研究方面,Coleman George W[16]从代理人角度研究了风
险承担主体问题,并认为“必须在考虑代理双方预期收益和对工程本身期望的基
础上确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方案”由于虚拟企业的概念出现时间不长,国内对
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系统。叶飞、张红(2000)[17] 对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在风险识别评估方面许学斌(2005)
[18]结合Hall
and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
删除[LIB]:
删除[LIB]:
删除[USER-01]:
,。。。。;
删除[LIB]: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删除[USER-01]:
第一章 绪论
3
三维结构形态图,对虚拟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高晚欣、刘希宋
(2003)[19]。对虚拟企业风险识别衡量与控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孟凡波
(2004),黄敏、杨红梅、王兴伟(2004)[20],闫琨、黎涓(2003)[21]采用二级模
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虚拟企业的风险衡量程序;马军、张青山、宿恺(2004)[22]
对动态联盟中承担生产任务的成员企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
风险进行评价。在风险控制方面,张青山、曹智安(2004)[23]建立了基于动态合
同体系的风险预控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游达明,彭伟(2003)[24]
虚拟企业的事前与运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进行了定性分析。
由于虚拟企业的出现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种管理和
运营机制还很不完全,导致风险管理研究落后。从总体来说,对虚拟企业风险的
研究仍以概念性、描述性、框架性的内容居多,在定量研究上做得不够。对于虚
拟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风险的解决方法研究的较少,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
目前对虚拟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文献并不多,研究的也不很深入对风险的研究
都比较分散,大多集中于一个方面,不能从系统、全局的角度来进行管理。绝大
多数文献将研究的热点聚焦在风险的一般性评价,并没有考虑到虚拟企业风险影
响因素多而且复杂的情况,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防范。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虚拟企业一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虚拟企业的风险进行识
别、评价,找出影响虚拟企业运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进行分类控制,以最大
可能的减少虚拟企业的风险,提高虚拟企业的成功率。
§1.3.2 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的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25]。风险识别是风险
理的第一步,它是对企业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性质的过
程。风险评价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加以分析,估计
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频率)和损失幅度。然后根据一定的指标,去衡量风险
的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风险控制指在前面风险识别和评价基础上
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造成的可能损失的过程与
出现的时间不长,
删除[USER-01]:
直接
删除[LIB]:
删除[LIB]:
为此,本文将从虚拟企业的特点出发,根据系
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删除[LIB]:
全面阐述了风险管理的有关内容,
删除[USER-01]:
并借鉴技术和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关
删除[LIB]:
内容
删除[USER-01]:
成果,构建
删除[LIB]:
初步形成了
删除[USER-01]:
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框架。
删除[LIB]:
文章
删除[USER-01]:
本文将根据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删除[LIB]:
构造了
删除[USER-01]:
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并应用
删除[LIB]:
在虚拟企业风险的评价方面,考虑到以在
删除[USER-01]:
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组合评价方法,筛选出重
删除[LIB]:
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
删除[USER-01]:
评价虚拟企业的总体风险水平
删除[LIB]:
,这种方法主客观结合,比这两种方法单
独运用结果更加合理
删除[USER-01]:
。最后将
删除[LIB]:
给出了
删除[USER-01]:
结合
删除[LIB]:
基于生命周期的
删除[USER-01]:
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提出风险
删除[LIB]:
删除[USER-01]:
防范和控制方法,以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减
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与内容部分重复
删除[LIB]:
删除[USER-01]:
删除[LIB]:
删除[LIB]:
估测和
删除[LIB]:
估测和
删除[LIB]:
虚拟企业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
4
方法。本文的研究遵循一般的风险管理程序,将从虚拟企业的特点出发,根据系
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并借鉴技术和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关成果,构建一
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框架(见图 1-1)
(1)在对虚拟企业的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运用环境分析法,系统指出虚
拟企业各生命周期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
(2)(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筛选出重复、关联的指标,找出最能影响虚拟企
业运行的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最后对虚拟企业的风险
进行总体衡量评价。
(3)针对虚拟企业的主要风险指标和总体风险水平,本文将建立一个虚拟企
业综合防范控制模型,并结合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对策和
建议,以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1.3.3 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方法影响虚拟企业风险的因素多且复杂, 每个因素在不同
程度上反映了虚拟企业风险的某些信息但在很多情形下,因素与因素之间有
定的相关性也就是各风险影响因素所反映的信息有重叠,而且由于影响因素太多,
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在保证原有虚拟
企业风险指标信息量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将多维空间有效降维,将原始风险影响
标转化、归类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从而可以在简单的低维空间分析和比较各个样
本,继而进行虚拟企业风险的评价与控制。
(2)层次分析法。在确立出虚拟企业风险的主要影响指标后,利用层次分析
法把复杂的虚拟企业风险分解成若干层次,并按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分组,形成有
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并用矩阵运算确定出该元
素对上层支配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出每个子风险对上一级目标的权重系
数。
删除[LIB]:
删除[LIB]:
-
删除[LIB]:
找出虚拟企业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
删除[LIB]:
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删除[LIB]:
—这里不是对方法本身的介绍,与研究内容结
合写
删除[LIB]:
删除[USER-01]:
是将多个变量化为少数综合变量的一种多元统
计方法,是进行综合评价和多元变量分析的有效工具。它将
原始指标体系转化、归类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能反映系
统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指标为第一主成分,其次为第二主成
分。主成分的个数一般按所需反映全部信息量的百分比来
决定,以消除大量关联性指标对评价效果的影响。其主要成
分指标不仅包括原始指标体系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且彼此
互不相关。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保证原有指标
信息量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将多维空间有效降维,即将多项
指标体系有效降为少量指标体系,从而可以在简单的低维
空间分析和比较各个样本,达到比较样本特定指标群水平
的目的。影响虚拟企业风险的因素多且复杂,本文应用主
成分分析方法确定虚拟企业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指标。
删除[LIB]: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 Saaty T.L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一种
灵活、简便的多准则决策方法。他首先把复杂的系统分解
成若干子系统 ,并按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分组 ,形成有序
的递阶层次结构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并
用矩阵运算确定出该元素对上层支配元素的相对重要性 ,
进而确定出每个子系统对总目标的权重系数。AHP法就
是把问题的内在层次与联系判断量化,并做出方案排序的
一种多目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是定性、定量相
结合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删除[LIB]:
第一章 绪论
5
图 1-1:本文研究内容脉络图
第一章 导论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虚拟企业理论基础
基本概念
分类
第三章 虚拟企业风险识别
虚拟企业风险
虚拟企业风险
虚拟企业风险构成
环境分析,建立指标体系
第四章 虚拟企业风险评价
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
模型的实例研究
第五章 虚拟企业风险控制与防范
风险综合防范控制模型
风险管理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
研究现状综述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图号?
删除[LIB]:
实证
删除[LIB]:
的建立
删除[LIB]: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1.1研究意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情况变化莫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快速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创造出满足顾客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由于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企业感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有必要借助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弥补。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正成为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虚拟”(virtual)一词原来出自计算机的术语,后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实际上是一种借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以达到内部效果的策略模式。目前,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展开>> 收起<<
虚拟企业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pdf

共4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46 页 大小:645.13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