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1.31MB 153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上海投资环境评价研究主要以上海市的情况为重点,探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
指导下,要实现四个中心建设,投资环境有那些不足,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下面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论文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1 选题的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是国际资金的频繁流动,特别是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对一
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
放以来,特别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1991 年起,
我国已经连续 15 年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
2005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03.25 亿美元,上海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 68.50 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 1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要建立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除了要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之外,还要不断吸引高质量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上海
的发展,早日实现四个中心的建设。
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很快(见图 1-1[1]。仅 2005 年,
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 4091 个,合同外资 138.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3%
实到外资 68.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7%。截至 2005 年底,上海累计批准外商
资项目 40486 个,吸收合同外资 999.6 亿美元,实到外资 597.6 亿美元。
11上海市合同外资年度情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
成绩。可是离建设国际“四个中心”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用尽量短的时间实现
这四个目标,上海市必须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改善引资结构,吸引符合上
上海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海未来发展目标的国际投资,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快上海市投资环境的建设,使
上海市的投资环境对于高端国际投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吸收更多更优的外商直
接投资。
§1.2 论文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是: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
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主要
介绍投资环境的涵义和基本特征,相关学科关于投资环境的一般理论,国内外对
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特点等。第三章,城市投资环境的
因素分析及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对前人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
析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建立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用 AHP 方法
确定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权重。第五章,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用第四章
的结论结合具体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第六章,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用
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第七章,研究结论及实现上海市投资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一点思路:通过对上海市的优势与不足的评价,对实现上海市可持续发展提
出思路建议。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本论文是以上海市投资环境为研究目标,采用综合分析法(结合 AHP和主
成分分析法,在借鉴国内外投资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所能获得的统
计数据,建立了一套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EXCEL2003SPSS12.0
MATLAB7.0 对上海市 1995 年到 2005 年的数据进行纵向分析,并对上海、北京、
深圳和香港四个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纵向分析主要想说明的是上海的投资环境在
过去的十一年中是不断得到改善的,横向比较主要想说明的是上海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对不足的分析,提出改善投资环境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创建了一个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第二、
运用综合分析法(结合 AHP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市 11 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纵向
分析以及对上海、北京、深圳和香港进行横向比较。第三、结合上海市“四个中
心”和 2010 年世博会提出了改善上海投资环境的思路建议。
第二章 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第二章 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关于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早已开始,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介
绍: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国内外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一般理论模
型、国内外对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特征。
§2.1 投资环境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1.1 投资环境问题的产生
投资环境问题是随着资本向外输出而出现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社会生产力发展日益加快,区际分工日益深化,区际与国际联系日趋紧密,
投资环境问题引起了跨国公司和经济学者的关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
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生产和资本更加社会化、国际化,在这种背景下,更多的
生产和投资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投资环境问题成为投资方和引资方共同关心的
重大问题。
由于投资环境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效果、生产效益,因此,发达国家的跨国
公司越来越注重其投资地点的选择。发展中国家认识到自己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
的好坏,一是关系到能否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关系
到他们本国和地区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
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引资者,都对投资环境十分重视,并花了大量
精力对投资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2]
§2.1.2 投资环境的基本涵义
投资,一般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于
某些事业的一种经济活动。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产力增长的关键性
手段之一,它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改造的进步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投资是
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它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受到某些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些
条件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 ,国外的文献中一般称为Investment Climate(投资气候)Business
Environment(商业环境),一般是和跨国直接投资所面临的环境相联系的。
随着改善投资环境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给出了投资环
境不少定义:
闵建蜀在其所著的《中国投资环境:一个概念性的探讨》一书中指出,“投
资环境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当地的基础设施,而软环境是指
当地的行政管理效率、政策、法令、劳动生产率、资金市场、技术水平、外汇管
理制度、原料、零件及元件市场等。”[3]
戴园晨在《塑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及建立科学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一文中
上海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指出,“投资环境的科学内涵是指资金得以有效运营的外部条件,它是一个系统,
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作为一个系统总是由作为部分的子系统所组成,具有一定
的层次和结构。”[3]
张敦富等在《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一书中认为“投资环境就是指围绕
投资主体存在和变化的并足以影响或制约投资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
和,它包括与一定投资项目相关的政治、经济、自然、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是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4]
付晓东等在《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一书中认为“投资环境是指围绕投
资主体、投资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因素)的集合,也就是,影响或制约投资
活动及其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5]
对投资环境这么多的解释,首先说明专家学者对投资环境这个问题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投资环境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一致认可的定义。
§2.1.3 投资环境的分类
由于人们对投资环境的理解角度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出现了许多分类方式,
基本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按投资环境组成因素的性质分类
投资环境可以分为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
几个方面。进一步细分,经济环境还可分作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协
作配套条件等。政治环境也可细分为政治制度、政策、法律等几方面。社会文化
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也可分为几个构成因素环境进行逐级考察。
(二)按投资环境的层次性和范围尺度分类
投资环境按照层次性和结构性可分为宏观投资环境、中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
资环境。这三类投资环境不仅表示的空间尺度不同,而且包含的内容也有明显的
不同。所谓宏观投资环境,通常是指一国或几类地区连片范围内的投资环境。宏
观投资环境对投资的流向、数量和结构有很强的规定性,它在整体上预示了投资
活动的总体趋势。所谓微观投资环境,是指某个具体地点的投资环境,一般是一
个城市,或一个县城,或一个乡镇。也就是指企业或项目层次上,那些在较小范
围内、较低层次上对单个投资或局部产生影响的因素的集合(企业运行环境)。
中观投资环境,属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一类,实际经济生活中有省级经济区,或流
域经济区,或跨区域合作区、协作区。
(三)按软、硬环境分类
硬环境又称环境硬件或有形环境,是指投资环境中有形的要素的总和,包括
基础设施、自然区位和经济基础等物质环境。软环境或无形环境则指无形的投资
第二章 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概述
环境要素,其内容广泛得多,它包括政治、法律和经济,还包括人们的观念、风
俗、习惯等社会文化以及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等[4]
(四)按其他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投资环境因素和条件所具备的优势高低可分为高势环境和低势环境。
按时期分,投资环境有长期投资环境和短期投资环境,也即从动态和静态来
研究投资环境。
按产业分,投资环境有第一产业投资环境、第二产业投资环境和第三产业投
资环境。
按地域范围和管理权限划分,投资环境可分为国家投资环境、地带性投资环
境、地区投资环境、城市投资环境和开发区投资环境、特区投资环境、沿海城市
投资环境、内地山区投资环境和西部投资环境等。
按投资环境因素变化的快慢,投资环境可分为可变投资环境、快变性投资环
境和不变性投资环境。
按投资环境的可控程度划分,投资环境可分为可控投资环境、局部可控投资
环境、完全不可控投资环境。可控投资环境又可分为国家可控投资环境和地方可
控投资环境。
按资本的本质出发,投资环境又可以分为赢利性投资环境、安全性投资环境、
流动性投资环境和增长性投资环境。
还有生态型环境(生物链式集聚、营养极)和支配型环境(首都、省会),
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绝对环境和相对环境等[5]
§2.1.4 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
投资环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十
分复杂的事物,具有下述特征:
(一)投资环境的划定性
划定性是指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目的性的概念。前者如城
市投资环境、开发区投资环境,后者有产业投资环境。
(二)投资环境的指示性
投资环境有一定的价值度量功能,投资环境可以作为衡量地域空间的重要性、
开放性的指标。
(三)投资环境的动态性
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它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等进步而变动。在动态发展的
过程中,投资环境的效用会随着发展而递增或递减。
(四)投资环境的系统性
上海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投资环境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这些组成投资环境的各个要素并
非孤立存在而发挥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五)投资环境的专属性(专用性、垄断性、主体性)
投资环境是由特定的主体占有的,一般属于国家或政府控制,它是唯一的所
有权使用权出让体,可以出台政策调节、管理,可以通过提供有关要素或条件来
影响投资环境的价值。
(六)投资环境的效益性和不确定性
效益性是指投资环境能够直接和间接地为投资环境的拥有者或使用者(投资
者)带来效益。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投资环境可以为其占有者和使用者带来
的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市场竞争强弱、国家政策、相邻相
关环境变动有关。
(七)投资环境的可改造性
投资环境的变动性预示着投资环境的可改造性。通过改造当地的基础设施和
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更新思想理念,从而改造投资环境。
§2.2 国内外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一般理论模型
对投资环境的研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真正开展起来的。但它的某
些理论、原则和方法,却是早已存在于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分支
学科中。
§2.2.1 国际贸易中关于投资环境的基础理
西方国际贸易的几位大师,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大
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年)
,到赫克歇尔E.F.Heckscher, 1879—1959
年)和俄林(Beifil Goffhand Ohlin,1899—1979),再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1789-1846年)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为投资环境的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他们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资源禀赋”定理
和“动态比较利益”学说阐明了地域分工原理,为投资环境这一概念奠定了理论
基础。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名“国富论”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Nations)中表述了贸易和分工的
原因在于各国都用以自己的绝对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来换取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产
品。这样,由于分工协作,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产生了分工的利益,每个国家都
或多或少的从这种专业化分工和贸易中获得部分利益。由于这种理论是建立在生
产的绝对优势基础上的,被称为绝对利益理论[6]
斯密的后继者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1821
摘要:

第一章绪论1第一章绪论上海投资环境评价研究主要以上海市的情况为重点,探讨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要实现四个中心建设,投资环境有那些不足,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下面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论文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1.1选题的背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是国际资金的频繁流动,特别是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重视外商直接投资,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自1991年起,我国已经连续15年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首位。200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03.25亿美元,上海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8.50亿美元,...

展开>> 收起<<
上海市投资环境评价研究.pdf

共153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153 页 大小:1.31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5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