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缺失的实证分析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639.44KB 56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摘要
信用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青的课题。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
信用观念源远流长,在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信用观中突出诚实、道德和仁义。
在西方,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学上的信用作过系统研究,指出信用是以偿还为
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对信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市场
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信用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好
坏、交易成本的高低及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最重要、最
基础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我国信用现状如何呢?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堪
忧。具体表现为:信用缺失的主体特别广泛,信用缺失涉及领域特别普遍,信用
缺失造成的损失特别严重,信用缺失带来的影响特别深远。因此,找出我国信用
缺失的根源,提出构建信用的对策措施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
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本文从案例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得出利
益的驱动是我国信用缺失的内在动因,弃信逐利的特有信用环境是我国信用缺失
的外在动因。
创建我国信用的对策措施包括方方面面,笔者认为目前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
方面来着手:
一是培育信用意识,让信用观念深入人心,使守信代替弃信逐利成为人们行
事的准则;二是强化信用的外在约束,包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信用建
设和营造信用的法律环境,使信用缺失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无处容身,从而把我国
建设成为一个信用社会。
关键词:信用 缺失 根源 对策
Abstract
Credit is an old and common topic. China, as an ancient civilized country, has a
long history in her credit views, such famous figures in China `ancient times as
Confucian, Mencius, and Hanfeician, they put emphasis on the honesty, morality and
kindness in their credit views. Marx and Engels had ever made systematic study on
credit from the economics point of view, and pointed out that credit is a special form of
value movement based on repayment. Modern market economy is either legislative
economy or credit economy. Whether the order of an market economy is good or bad,
the cost of transaction is more or less, the economy of a nation can develop
sustainciously or not depend largely on whether the credit degree is high or low.
Therefore, construction of the credit of our country is not only important but also
emergent.
People may wonder how about our credit situation? In general, nowadays it is not
satisfactory, and even makes us worrying. The discretions are: subject of credit lack is
widespread; covering many fields; creating seriously loss and bringing profound
influence.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s of our credit are
complicated and diversified. The most basic reason is pursuing non- rational material
benefits. Moreover our country unique credit environments like history; the system and
the culture have also encouraged the people to the material benefits. Thus causes the
credit flaw behavior.
The countermeasure on improving credit of our nation includes many aspects:
I. Develop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honesty and credit of our public.
II. Regulating the government activities.
III.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system.
IV. Improving the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 on our credit.
Key Words: Credit, Lack, Cause, Countermeasure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全文分析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理论及其演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的一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信用涵义的理论界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信用的特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信用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信用的演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信用的历史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信用的新认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失的实证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我国信用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我国信用发展的历史回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当前我国信用活动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信用缺失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我国信用缺失的案例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选上市公司作为案例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物质利益的非理性追求
误!未定义书签。
§3.3 我国信用缺失的理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我国信用缺失的内在动因:对物质利益的非理性追求错误!未定义
书签。
§3.3.2 我国信用缺失的外在动因:特有的信用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信用创建的比较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信用创建的文化性比较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西方信用的外部评价论与中国信用的内部“自我修养” 误!
定义书签。
§4.1.2 中西资本组织形态的纵横差异形成的信用活动 “经济型”“熟
人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中西方构建信用关系的潜在机制――“利益群体”“裙带群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4 西方信用的普遍性和中国信用的有限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信用创建的制度性比较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中西信用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 对信用失范者的惩处机制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 中西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信用创建的体系比较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我国信用创建的对策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培育公民信用意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营造信用的法律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2004 年年的中工作为 2005 年济工出了要任
务,其中第六项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又明确提出要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将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 19 世
纪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在《经济和谐》中论证自由贸易时就提出“交换”是“经
济和谐”的出发点,同年代的美国人凯里在《农业、制造业和商业的利益调和论》
中,以再生产费用论形成的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它能使人类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
达到充分和谐的状态。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过程
中,建立在企业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之间价值的交换来
达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也都必
须以信用为基本准则。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市
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以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为基础,研究和谐社
会构建的信用基础,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密切结合
起来,建设成以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为经济基础支撑,以和谐社会为社会状态内核
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在经济交往中不遵守
经济承诺和经济合同;在商品交易中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在借贷活动中欠贷
欠息甚至逃废债务;在招工用工上拖欠工人工资;在经营管理中出具虚假财务报
表;在金融活动中,非法融资、恶意透支、虚开商业汇票。企业之间交往过程中
存在的互不信任甚至欺诈行为,造成经济往来成本过大、财富流失严重、价值分
配混乱,各经营主体利益得不到保障。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因信用缺失、
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中国 GDP 的 10%-20%,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
失每年高达 5000 亿元。国家审计署审计的 1500 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财务报表,分
析发现有近 60%的企业报表存在不实[1]。尤其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利润
不实状况比较普遍,控股股东行为不规范,操纵市场以及内幕交易现象时有发生,
[1] 谢旭 突破信用危机:当前中国信用问题的理论探索与解决方案[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12
我国信用缺失的实证分析
2
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充分认识社会信用建
设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对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1、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核心作用的重要前提;
2、良好的社会信用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贯彻执行稳健货币
政策的重要条件;
3、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4、良好的社会信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从资料收集情况看,英文文献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关于农业、商业和银行业等信用体系研究,如对美国的农业信用
局(FCS)的多角度研究(Chien Ming-che, 1993);中小企业平等待遇问题分析
(William, 1998);银行信用管理问题(Kenji, 1998);商业信用研究(Raymond
Fisman, 2001)等等。
第二方面,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分析(William
and Mark, 2000);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Michael, 2002);信用风险模型研究
(Jackson, 2000);信用风险趋势分析(Susan, 2001)等等。
第三方面为专著分析,《负债社会:20世纪80年代的信用与违约》(珍妮特·
特著),研究20世纪80年代英国家庭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负债管
理;《印度中世纪早期的信用体系》(阿班德·库玛著),研究中世纪印度的信用经
济史;《前苏联的银行业和信贷系统》(库奇帕塔著),对前苏联的货币商品比例与
西方国家进行比较分析;《1810年―1860年间乔治亚州的银行业和信贷系统》(P·
万著),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为了摆脱北方和英国的经济控制和剥削,
方乔治亚州如何管理州内的6家银行等等。
总体上看,英文文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专题性,强调选题的专业性和
特定视角。如农业信用局的集权与分权问题,发展中国家商业信用与劳动生产率
的关系问题;二是实用性,研究主要围绕一些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如鉴于巴
塞尔协议1999年进行了修改,对国外大银行和研究机构推出的内部风险评级模型
进行分析;三是模型化,不仅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在险价值(VAR), KMV,
RAROC等模型,而且在其他文章分析中大量使用数学模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以下分别从信用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和总体评价等三方面进行综述。
摘要:

摘要信用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青的课题。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信用观念源远流长,在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信用观中突出诚实、道德和仁义。在西方,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学上的信用作过系统研究,指出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对信用又有了新的认识,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信用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好坏、交易成本的高低及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信用不仅是市场经济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国信用现状如何呢?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信用缺失的主体特别广泛,信用缺失涉及领域特...

展开>> 收起<<
我国信用缺失的实证分析.pdf

共56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6 页 大小:639.44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