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的税收负担研究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9 4 4 1.02MB 70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I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课题简介和问题提出 ......................................... 1
§1.1.1 课题简介 ............................................. 1
§1.1.2 问题提出 .............................................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 ....................................... 3
§1.2.2 国外实施增值税的现状 ................................. 4
§1.3 研究的意义 ................................................. 5
§1.3.1 研究增值税转型的税收负担在经济上的意义 ............... 5
§1.3.2 对东北增值税转型的研究为全面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 7
§1.4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 ........................................... 7
§1.4.1 研究的难点 ........................................... 7
§1.4.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8
§1.5 论文的结构 ..................................................8
第二章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及类型比较 ............................... 10
§2.1 增值税治税思想的分析 ...................................... 10
§2.1.1 西方增值税治税思想产生于对营业毛利课税 .............. 10
§2.1.2 我国增值税治税思想起源于“寓税于价” ................ 12
§2.2 我国增值税的发展历程 ...................................... 13
§2.2.1 试点探索阶段:制度走向规范化 ........................ 13
§2.2.2 改革发展阶段: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并简并了税率 ........ 13
§2.2.3 国际接轨阶段:改革的总体背景使转型成为现实的选择 .... 15
§2.3 三种增值税类型的比较分析 .................................. 15
§2.3.1 生产型增值税的计算口径对税源的可持续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5
§2.3.2 收入型增值税的计算以帐薄为根据,不符合现代税收的原则 17
§2.3.3 消费型增值税具有良好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 18
§2.4 现行税制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18
§2.4.1 现行增值税政策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 18
§2.4.2 现行增值税对财政收入的不利影响 ...................... 19
§2.4.3 现行增值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 19
II
第三章 对增值税转型后的税收负担的微观分析 ........................... 21
§3.1 现阶段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 .................................. 21
§3.1.1 我国新一论税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 21
§3.1.2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税收政策目标 ........................ 22
§3.2 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 23
§3.2.1 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 .......................... 23
§3.2.2 东北地区宏观经济背景与实施改革的条件相吻合 .......... 24
§3.3 东北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分析 .................................. 25
§3.3.1 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实施的历程 ........................ 25
§3.3.2 解读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政策 ........................ 27
§3.4 转型后东北地区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微观分析 .................... 28
§3.4.1 不同增值税类型引起企业税收负担大小的不同 ............ 28
§3.4.2 转型后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增加 .......................... 31
§3.4.3 转型后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加 ............................ 31
§3.4.4 货币的时间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 33
§3.4.5 转型后促进内外资企业税法上统一,增加了内资的竞争能力 34
§3.4.6 税负的减少引起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 35
第四章 对增值税转型后的税收负担的宏观分析 ........................... 36
§4.1 增值税改革以来财政收入的变化 .............................. 36
§4.1.1 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收入并未减少 ...................... 36
§4.1.2 增值税转型后使得所得税收入增加 ...................... 39
§4.2 不同行业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同 ................................ 40
§4.2.1 转型后资本构成不同的企业其税收负担不同 .............. 41
§4.2.2 转型对行业的影响最终将导致行业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调整 42
§4.3 改革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 45
§4.3.1 增值税转型对投资效应微观和宏观上的理论分析 .......... 45
§4.3.2 实际吸引外来投资的情况 .............................. 49
第五章 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税收政策建议 ....................... 52
§5.1 东北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2
§5.1.1 “增量抵扣”政策限制了增值税转型的效果 .............. 52
§5.1.2 增量抵扣政策不利于老企业的发展 ...................... 53
§5.1.3 增值税扩抵政策对东北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足 ............ 53
§5.1.4 增值税改革引发过度投资或者重复投资,产生通货膨胀危险 53
III
§5.2 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改革的税收政策建议 ...................... 54
§5.2.1 实施增值税全面改革的步骤及在时间上的选择 ............ 54
§5.2.2 完善我增值税税收政策的建议 .......................... 54
§5.2.3 全面实施我国增值税税收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 55
§5.3 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在管理体制上的建议 ...................... 56
§5.3.1 完善增值税征管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 56
§5.3.2 增值税征收管理方法的完善 ............................ 57
第六章 结束语 ....................................................... 57
§6.1 总结 ...................................................... 58
§6.2 后续研究内容 .............................................. 59
附录 1:鞍钢集团公司利润表 .......................................... 60
附录 2:鞍钢集团公司资产负债表 ...................................... 62
参考文献 ............................................................ 6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68
.............................................................. 69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简介和问题提出
§1.1.1 课题简介
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的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
一种税1。增值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应税产品和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所新创造的
那一部分价值,它相当于商品价值C+V+M扣除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
移价值C之后的余额,即劳动者新创造的V+M部分。就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而言,增
值额是该单位生产经营商品或劳务收入额,扣除外购商品价值之后的余额;就商
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而言,一种商品的总增值额是该商品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
增值额之和,它相当于该商品实现销售时的最终销售总值。上述增值额的概念是
理论意义的增值额,实践运用上是指法定的增值额,即税收法律上所认定的增值
额,由于对增值额的理解不同、客观经济条件不同、经济政策不同、因此各国税
制中的法定增值额各不相同。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都根据实际情况和选择的增值税
类型,对增值额做出法律的具体规定,以明确哪些属于增值项目,哪些属于非增
值项目。
增值税实行半个世纪以来,其特点及优点逐步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
点:
一、中性、公平。增值税对创造和实现价值增值额的各领域中,一切货物与
劳务普遍征收,且一般采用单一税率,即对所有货物与劳务一律平等征税。从生
产经营者来看,无论生产经营什么,只要价值增量一样,税负就一样;从消费者
来看,无论消费什么,只要售价相同,税负也是一样,其结果是,消费和生产间
的选择是公平的、中性的。这一特点使得增值税能较好的促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公
平竞争,从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对税制的基本要求。
二、避免重复征税。增值税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环节分阶段课征,但每
一阶段的征收都只就流转额全额中相当于增值额的部分征收2。在售价相同的情况
下,单位产品的税收含量始终一致,彻底消除了原产品税前一环节价值本环节重
复征税,致使税负失平的弊端,体现了合理负担的原则,能较好的适应并促进生
产经营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三、普遍征税。增值税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增值额征
1王佩苓. 国家税收.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37
2许善达. 国家税收.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 年,第 93
增值税转型的税收负担研究
2
收,所以,课税对象可以广泛涉及商品生产、批发、零售和各种服务业、甚至农
业,不仅有利于税制的简化和统一、税负的公平与适度,而且有利于保证税收收
入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长。
§1.1.2 问题提出
由于税收是无偿的,是国家对纳税人所占有的社会商品或价值的无偿征收,
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必然存在一个税收负担多少的问题。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
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
察,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这个比
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
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税收负担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国家向纳税
人征税,不仅改变了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总量,也会改变各个纳税人之
间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比例,由此形成国家同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
配关系,它是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
的,就是税收负担的高低。税负水平定低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又
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一般来说,税收负担水平的确
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税收负担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问题,国家税收最终总是
由所有纳税人来承担的。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税收负担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税收负担应该保持在经济的承受能力范围以内。从一定意义上讲,税收制
度的设计问题,也就是税收负担的设计问题。在确定税收负担时,应该严格遵守
合理负担、公平税负的原则。
建国以来,我国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中国现行税收体系基本
上是于 1994 年确立的,已实行了十余年。现行税收体系为组织财政收入、推动市
场化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先行税收体系的不少缺陷
亦逐渐显露出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 WTO 后的新形势,提高我国企
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亟须实行新一轮的税制
改革。从 2003 年下半年出口退税改革开始,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便拉开了序幕。
2004 年,我国推进税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将增值税作为改革试金石,开始
在东北地区试行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向消费型增值税。同时,2005 10 11 日中
第一章 绪 论
3
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指出,在“十一五”2006 年-2010 年)期间,在
全国范围内增值税实现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因此,研究东北地区的增值税转型
的税收负担情况对于进一步的全国范围内的转型意义重大,同时还可以提出意见
和建议,为更好的实行增值税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
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的形式下,对于是否应该进行增
值税的改革在我国理论学界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普遍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增值税转型是必然趋势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时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长的许善达在1999年举办的
一次内部研讨会上表示:政府在1993年新税制设计中,最终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要对投资加以比较重税。回顾1994年开始征收生产型增值税
前后,对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现行的税制结构,
必须做根本性调整。
我们目前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企业购进生产设备的支出不
能抵扣,造成企业负担沉重,这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他认为,这种征税方法极
大限制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的风险投资行为限制尤甚。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税收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1说:
“这一轮税制改革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给企业以什么样的地位问题。投资主体应
该由政府逐渐转成企业,这已经是从上到下的共识。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企业购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所交纳的税金可以在产品销售时
应交纳的税金中扣除,即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这一环节不交税或少交税。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2006 年,人民网)也指出:增值税
之所以要进行转型改革,是因为诞生于 13 年之前的增值税税制已经不适应于变化
了的现实经济社会环境。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要植根于一定的经济社会
环境,并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调整。
以上几位专家的观点代表了当前我国理论界的普遍看法。首先,我国在 1994
年进行税制改革时所选择的生产型增值税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大环境相适
应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已逐渐显现出来,如抑制投资,
尤其民间投资的热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急待
1许绍双.增值税类型的比较及我国增值税类型转换的若干思考.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第59
摘要:

I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课题简介和问题提出.........................................1§1.1.1课题简介.............................................1§1.1.2问题提出.............................................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展开>> 收起<<
增值税转型的税收负担研究.pdf

共70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70 页 大小:1.02M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7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