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建立

VIP免费
3.0 陈辉 2024-11-18 9 4 654.14KB 5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
§1.1 引言 ........................................................1
§1.2 企业家概念的界定 ............................................2
§1.3 企业家精神概念的界定 ........................................4
第二章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基础 .................................... 9
§2.1 人力资本理论 ................................................9
§2.1.1 人力资本的一般理论 ......................................9
§2.1.2 企业家型人力资本的特性 .................................10
§2.2 社会资本理论 ...............................................12
§2.2.1 社会资本的一般理论 .....................................12
§2.2.2 社会资本的特性 .........................................13
§2.3 企业家精神的一般理论 .......................................14
§2.3.1 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理论 .................................14
§2.3.2 德鲁克的企业家精神理论 .................................15
第三章 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一般框架 ............................... 16
§3.1 企业家精神培育的一般模型的论述 .............................16
§3.1.1 影响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因素 ...............................16
§3.1.2 企业家精神培育的一般模型 ...............................17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企业家成长机制 ................................... 18
§4.1 企业家进入机制 .............................................18
§4.1.1 创业过程的一般模型 .....................................18
§4.1.2 创业资源的获取过程 .....................................19
§4.1.3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 ...............................22
§4.1.4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形成与投入成本 .........................26
§4.1.5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配置 ...................................28
§4.2 企业家市场机制 .............................................30
§4.2.1 企业家培养与评聘机制 ...................................31
§4.2.2 企业家激励机制 .........................................33
§4.2.3 企业家约束机制 .........................................39
第五章 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支撑体系 ............................... 41
§5.1 建立和完善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经济环境 .........................41
§5.1.1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41
§5.1.2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42
§5.1.3 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42
§5.2 构建有利于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伦理环境 .....................44
§5.1.1 企业家精神的文化伦理根源 ...............................44
§5.2.2 营造适合企业家精神生长的文化氛围 .......................45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47
参考文献 .......................................................... 49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51
一、论文 ........................................................ 51
二、科研项目 .................................................... 51
致谢 .............................................................. 52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9 年前,在瑞士达沃斯举办的 1985 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提出了“面向企业家
精神的新时代”的主题,大会认为:“世界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时代
可称为企业家时代”时间流逝,19 年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了上述论断的正确性。
界经济正在融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正越来越深入到世界各国的城乡之中,
深入到政治家与全民的头脑中。企业家在这种世界经济的融合与发展中,担当着
毋庸置疑的主要角色。世界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企业家经济,这是当今世
界经济发展的不可扭转的历史趋势。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这种经济潮流的推动之下,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已
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实际上,企业家作为群体,无疑是社会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经济细胞——企业的主导力量。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一
种特殊的人才资源,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一大批企业家。一个没有企业家的国
家必然经济落后,社会停滞;一个没有企业家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纵观世界
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无不得益于有一个庞大的企业家阶层为其经
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正如熊彼特所言,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经济发
展的力量源泉。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作为优秀企业家的突出特征,
也受到了理论界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提倡。美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持续了 10 年经济
增长,德鲁克把这归功于政府鼓励创立新企业的政策取向和个人勇于创立新企业
的企业家精神的复苏。人们借此重新认识到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美国政府
促进企业家精神形成与发展的措施也开始全面实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
家企业家的稀缺程度很高,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的稀缺程度更高。
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企业家的崛起。
当前,我国在加入 WTO 的大背景下,更多的超级跨国企业携优势资金、先进技
术与管理经验蜂拥而入,伴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
激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当今的中国企业中,最为稀缺的资源不是自然资
源,不是资金,不是拥有高度素质的劳动力准备,而是企业家精神,这是目前中
国最严重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让人忽视最难以克服的一种对经济发展造成障碍的瓶
颈制约因素。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家是成就企业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经济进步的重
要力量,甚至是关键因素。而缺少企业家的根源,固然有相当的机制因素在内,
但这属于外因,更关键的内因是因为缺少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因为具备企业家精
神的企业经营者有限,而且是因为整个社会缺少这种精神。发展理论通过研究发
论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建立
2
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得出结论,企业家精神是它们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就要培育这种精神。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家精神,
如何积极地培育企业家精神并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己成为关系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的重要研究课题。
§1.2 企业家概念的界定
自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这两个术语问世以来,理论界对其内涵就从
未有过公认的一致看法。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是不同的,一方
面因为企业家自身的职能、作用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社会的
发展给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提出如何培育企业家精
神的问题,首先就需要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概念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的界定。
“企业家”一词最早出现于康替龙(1755)所著的《商业概况》一书,他用非
常生僻的法语词汇“entrepreneur”来表达。
萨伊(1803)《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认为,企业家的知识应用职能是生产的
驱动力,作为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要收集信息、制定决策和承担风险等,并协
调人、财、物、产、供、销等;同时,企业家取得企业的剩余。
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中将企业家才能作为单独生产要素和原先的
资本、劳动、土地三要素并列,并概括了企业家的职能,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生产
经营的指挥者和风险承担者,从而强调了企业家必须实际经营企业并拥有企业所
有权。可以看到,马歇尔将企业家同一般劳动力明确区分,认为企业家是利润的
创造者,企业的超额利润产生于企业家才能,并将“所有者“指挥者”“风险
承担者”作为了企业家的必备特征,将创业作为了企业家的基础。
奈特(1921)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论述了不确定性理论,
赋予了企业家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决策者角色,认为企业家是不确定性决策者;面
对完全未知、出现的概率难以估算条件下的随机事件式的不确定性,只有企业家
才能够承担不确定性决策的职责。决策正确,企业家得到剩余或纯利润;决策失
败,企业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另外,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经营决策而非实
施具体活动,经营决策权力是靠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权威地位来保证的。
熊彼特(1934)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中把企业家看成是“创新”的承担者,这包括创造新产品、新的生产方法、新市
场、新原料和新的组织制度五个方面,强调与日常工作和单纯的管理不同的“创
新”是企业家的真正职能和必须具备的素质。他认为,企业家是破坏一般均衡的
技术创新者;经理并不都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对经济环境作出创造性反应
以推进生产增长的经理才能被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是站在生产要素之外,对生产要
素进行组合,从而建立新的生产函数的人,也就是创立新企业的人;企业家的收入
第一章 绪论
3
是由于创立企业而生产出的创新产品所带来的高出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柯兹纳(1973)《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中,将企业家定义为:具有一般人所
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的洞察力的人;是市场的均衡器,通过
典型的“中间商”逐利行为使市场逐渐趋于均衡。
彭罗斯(1959)《企业发展理论》中把企业家定义为发挥"企业家服务的人"。
他对企业家服务的解释是:为企业利益而引进和接受新观念;物色新的经营者;
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管理组织;筹集资金;订出发展规划,包括选择扩大发展的
方法在内。所以企业家的作用,是适应市场环境的对外技能与有效地组织企业内
部资源的对内技能的结合点。
卡森(1982)《企业家:一个经济理论》中,将企业家定义为专门就稀缺资
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所谓判断性决策,是指只使用公开可获取信息、
完全依赖于决策者个人判断的决策[01]
对企业家理论作出贡献的西方经济学家还有科斯等人。科斯1988《企业、
市场与法律》中将企业家作为“权威的指挥者[02]诺斯(1990《制度、制度
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认为企业家是“潜在利益决策者”[03],威廉姆森(1981)在
《现代公司的起源、演进、特征》中把企业家看作“组织创新的组织者”[04]
我国学者张维迎1995在其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利用信息
经济学的原理,对个人财富在企业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做了系统的论述,强调企
业家除应具备经营能力,还必须拥有个人财产[05]。杨瑞龙、周业安[06]从产权的性
质出发寻求企业家的主体地位,认为在企业合约生成中,当事人不仅必须是财产
所有者,而且必须是独立、平等的产权主体。周其仁[07]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强
调了企业家与人力资本的相关性,进而否定了中国传统上将企业家与资本家混同
的观点。丁栋虹[08]从制度变迁角度提出了一个企业家演化发展的成长模式—异质
型人力资本模式,其所谓异质型人力资本就是具有边际报酬递增能力的人力资本,
所谓企业家就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拥有者。
在上述中外学者关于企业家的理论中,对企业家的理解和阐释大多是从企业家
职能或作用的角度展开的,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其理论演绎交互作用
的历史痕迹,以及服务于自身相关理论的功利特征。中西方学者们对企业家认识
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是研究学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一些学者只注意到了企
业家的生产性职能,而另一些学者则观察到的是企业家的交易职能。但实际上企
业家的职能是两者合一的,即企业家一方面要在企业组织中从事配置资源、创造
财富的生产性活动,另一方面还要进入市场参与实现财富价值的交易性活动。二
在于研究者未能从企业家人力资本角度对企业家及其能力、素质等进行区分。这
主要是限于历史背景,或者当时没有或不可能明确企业家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概
念,或者只触及到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某些内容。从含义来看,企业家人力资本
就是经营型人力资本,而经营型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凝结在其体内的为
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特殊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经验经历等的价值总
论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建立
4
和。经营型人力资本在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比如企业家能力就是其中之一,但以
企业家能力指代企业家可能会有失偏颇。在现实中,拥有企业家能力的人可能有
很多,这些人也许在处理某项事务时表现出了企业家能力,但我们并不能说他就
是企业家。如果某人在处置一项资产时,敏锐地观察到这项资产的创新,并对它
进行了评估,但他决定不进行这项创新,那么他只是具有企业家能力,却并非是
企业家。还有,某些人在处理一件事务时,偶尔表现出了企业家能力,如创新、
判断性决策等,但他并不是或不能够始终这样做,他也只是拥有企业家能力,而
不是企业家。
综合以上理论,同时结合现实企业家状况的考虑,笔者在此对企业家作如下定
义:企业家是凭借经营型人力资本以经营企业为职业,对企业生产性活动和交易
性活动进行判断、决策,从事创新活动并承担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个人
利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的人。
企业家的这一规定性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企业家是以经营企业为职业的人。这里的经营企业是广义的,既包括利用自身或
他人物质资本创立企业(可能进一步经营管理企业)的活(形成创业型企业家),也
包括受他人之委托或聘用而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经营管理的活动(形成职业型企业
)
2.企业家是拥有独特的经营型人力资本的人。这种经营型人力资本,是其个人所拥
有且凝结在其体内的,具有决策与资源配置功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
构和经验经历等的价值总和。企业家的经营型人力资本源于其独特生理因素和环
境条件下的学习劳动。
3.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分析判断、综合决策、组织协调、学习创新和承担风险。
业家对经营型人力资本的应用表现为企业家在企业生产性活动和交易性活动中履
行分析判断、综合决策、组织协调与学习创新职能,并承担经营失败风险。
4.企业家是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自身最大利益有机统一的人。只有拥有经营型
人力资本,对经济环境作出灵敏反应并推进企业发展和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企业
经营者,才能被称为企业家。还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企业经营者,不可以称为企
业家。
以上四层含义逐次递进并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对企业家内涵的一般规定性。
要成为一名企业家,拥有经营型人力资本是核心,参与经营企业是前提,个人利
益与企业利益统一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和自身最大利益的相融为判别标准。
§1.3 企业家精神概念的界定
企业家作为企业家精神的载体,对其概念进行一定的分析无疑是我们理解和研
究企业家精神的前提。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在长
期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品格、作风、价值观、文化修养等个人素质或涵
摘要:

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引言........................................................1§1.2企业家概念的界定............................................2§1.3企业家精神概念的界定........................................4第二章培育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基础.....................................

展开>> 收起<<
论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的建立.pdf

共52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陈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2 页 大小:654.14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18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