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问题研究

VIP免费
3.0 李江 2024-11-06 4 4 807.9KB 62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的重要环节之
一,外部投资者据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
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在披露的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公
司的盈利情况,即公司的损益信息。公司发生的损益中包括经常性的核心损益和
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
常性损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这恰恰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用来调
节利润、粉饰业绩手段,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鉴于此,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首次在财务报告
披露要求中引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并在1999128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
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对非经常性
损益的定义做了较为简明的规定,但证监会没有规定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标准和
具体范围。为改变上市公司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混乱状态,中国证监会于2001
年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
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对此进行了修订。伴随着证监会一系列的动作,非经常性
损益的确认与披露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会计学理论界的关注。但相较于国外,
中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尚晚,许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尚未建立,已有的关于
非经常性损益的规范也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如:对非经常性损益尚未作出适当分
类,对相关信息披露所涉及的问题还缺乏必要规范,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信息披露
的监管程度和处罚力度不足,等等。
本文首先指出了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由于我国上市公司
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操纵逐渐呈现出多种趋向,如长期资产处置非公允化,非货币
性交易货币化,关联性交易非关联化,减值准备调节化,会计差错更正追溯化,
财政补贴边缘化等特点,使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局面混乱。此外,有些上市公司
多披露非经常性损失、少披露非经常性利得,将一些不应该归入非经常性损益的
项目归入非经常性损益;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多报非经常性损失,在下
一年度再进行亏损冲销,使下一年度不亏损,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制度的进一步规
范和完善。
本文第二部分笔者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对非经常性损益涵义的界定
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文中所引用的涵义,即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
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
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
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本文第三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关于
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规定及政策发展历程之后,指出在国外纷纷淡出对非经常性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损益项目的披露之时中国却加强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性。接着在第四部分笔
者通过对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从总体
和分项目两个角度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具体披露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而得出2007年上市公司对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
——非经常性损益》的执行情况,并对披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文章最后提出了对中国非经常性损益及其披露规范方面的改进思路及政策建
议。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论述,能为上市公司监管部门提供更多更新的实证统计数
据,加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监管,制定正确的市场监管政策,
有效地指导投资实践,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希望能为会计准则
制定部门提供多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政策建议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ABSTRACT
Suffici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key that ensures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is impartialequitable and open The investors get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financial reports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related with the
decision-makingBut many listed companies change thei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ccording to packaging the financial reports with their items of the extraordinary gains
and losseswhich made investors lose their confidence and such acts would disserve the
well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Thereforehow to well regulate the item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ddress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in 1999and then issued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listed
companies No1 Q&Aextraordinary items in 2001which has been revised in
2004 and 2007The listed companies are requested to disclose the items and the
amounts about the unusual and unrecurring gains and losses Simultaneouslya lot of
theory and study on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risesHoweverthere are too many
loopholes and chaos in the practices of disclosure on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The dissertation would roundly study the disclosure on items of extraordinary
gains and lossesFirstlyit would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Secondlyit would introduce the criterion and guide of
the disclosure on extraordinary items under the different nation accounting systems and
compare it by the methods of the normative studyThenit analyzed the disclosure
actuality of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disclosed by listed companiesA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found the questions of disclosure on the extraordinary items in the annual
reportings of 2007 Lastlyit found the effectual way that how to be rational
definition calculation and disclosure the items and provided some indicative
suggestions to benefit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of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Keywordslisted companiesextraordinary itemsInformation disclosureadvice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I
第一章 ...............................................................................................................1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3
第三节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 4
第二章 非经常性损益的涵义界定 ...............................................................................5
第一节 国外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涵义界定 ........................................................... 5
第二节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涵义界定 ............................................... 8
第三章 国内外关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政策 .........................................................10
第一节 国外相关会计组织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政策的规范 ......................... 10
第二节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要求 ..................................... 14
第四章 我国沪市 A股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实证分析 ............................23
第一节 样本选取方法及分析内容 ..................................................................... 23
第二节 沪市 A股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分析 ............................ 23
第三节 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 39
第五章 改进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建议 .............................................................43
第一节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 ................................................................................. 43
第二节 加强证监会的监管力度 ......................................................................... 46
第三节 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及职业判断能力 ................................. 47
第四节 加大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宣传 ................................................................. 48
参考文献 .........................................................................................................................49
.............................................................................................................................54
………………………………………………………………………………….59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证明,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市场都存在着“信息不完全
性”和“非对称性” 信息是证券市场的枢纽和核心,从某种角度上讲证券市场
也就是一个信息市场。在证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上
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在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之间;在机构投
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都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现象。其中,上市公司与投资
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最普遍、最显著的,也是最难控制的现象。为此,
各国证券监管部门都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作为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来
抓,要求上市公司必须依法公开、及时、规范地披露信息,以便建立有效的证券
市场运行秩序。而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频率、格式、时间等,如果能够严格
做到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信息披露的质量就有充分的保障,市场的
透明度就会提高,少数人或机构获取内幕消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市场交易
才有可能走向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尽量避
免少数人利用内幕消息进行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所以,信息披露的规范化程度
越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才越可能提高。
因此,上市公司充分而准确的信息披露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公司业绩,从而对
投资者评价公司价值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整个市场大
环境的优化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的信息披露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有利于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加快证券市场化的进程。所以,规范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向真正市场化迈进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市场化进程中信息披
露才会受到充分的重视,也只有规范信息披露才能为市场化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
础。外部投资者据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披露,而作为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的最基本数据载体——会计报表,若是能够全面、
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对于中国股市完善上
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公司的盈利情况,这
自然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上市公司损益的披露上。在企业发生的损益中,经常
性损益益是企业的核心损益,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
能力及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却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损益,这部
分损益若在报表中不加以区分地进行披露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
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的评价,使得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未
来的发展前景。一个公司若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制造业绩,这往往说明其生产
经营活动遇到了很大麻烦,所制造的业绩虽然能使企业的盈利在短期内改观,但
预测价值极差。如果将非经常性损益混同于经常性损益之中,公司的业绩水平必
将严重扭曲,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就会受到影响,
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就难以预测,理性的投资决策也将因之而无从谈起。因此,
正确、真实、口径统一地披露上市公司发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对投资者理性分析
公司业绩并作出正确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在相关融资法规及多
项信息披露规范中使用了“非经常性损益”一词。随后,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发
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称
1号问答》,第一次对“非经常性损益”概念的内涵、外延给出了清晰的界定,
并于2004年对此项规定进行了修订。但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有一个
非常突出的现象,即非经常性损益占据了上市公司利润构成的大部分,并日益演
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孟焰、张莉(2003)对1999年至2001年的年
报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999年到2001年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
重很大。上市公司在1999年披露的年报中,净利润中的13. 65%来自非经常性损益,
63家公司的盈利全部来自非经常性损益;2000年年报看,992家上市公司涉
及非经常性损益,占当年上市公司家数的97%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的地
位与贡献与“年”俱增,111家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半壁江山,57
家公司的净利润全部来自非经常性损益;2001年度的99STPT公司中就有21
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由盈变亏,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率
最高的10家公司中9家高于1000%,且都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实现了由巨额亏
损转变为盈利。欧阳爱平,杨有红,黄家英2004)通过统计得出200212.8%
上市公司中非经常性损益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在沪市734家上市公司的2003年年
报中,有717家披露了有关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其中410家公司体现为非经
常性收益,299家公司体现为非经常性损失,8家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为026
盈利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证券日报20055)指出2004年度,四成多
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年末每股收益的贡献度超过了10 %,其中有
183 家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0 %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更有29家公司此方面的贡献
度过了500 %除此之外,94家公司如果在净利润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业绩则将
由盈利变为亏损。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II摘要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保证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外部投资者据以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所披露的信息必须与决策相关。在披露的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就是公司的盈利情况,即公司的损益信息。公司发生的损益中包括经常性的核心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而这恰恰是一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用来调节利润、粉饰业绩手段,因此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鉴于此,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首次在财务报告披...

展开>> 收起<<
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问题研究.pdf

共62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2 页 大小:807.9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