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个人捐赠问题研究

VIP免费
3.0 李江 2024-11-06 4 4 613.41KB 44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个人捐赠作为收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
扩大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西方经济学界已经高度关注对个人捐赠决策行为的研
究,然而在国内经济学领域,关于个人捐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且大多数的研究
都是在慈善捐赠事业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利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
具构建个人捐赠效用模型,深入考察影响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因
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由于社会慈善意识激励机制的缺失、个人捐赠税收优惠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以及
慈善组织的运作和监管机制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当前我国个人捐赠的发展状况
不容乐观。民政部副部长贾志邦就曾指出,中国人均收入和美国相差 38 倍,但是
中国的人均捐款和美国相差竟达 7300 倍。据民政部慈善协调办公室统计,2007
我国个人捐赠总额仅占社会捐赠总额的 10%,而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了 75.6%
2007 年我国个人捐赠总额仅占 GDP 0.0125%和美国的 2.19%英国的 0.88%
加拿大的 0.77%相去甚远。
论文旨在借鉴利他主义理论体系中个人捐赠的公共产品模型和部分利他主义
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创新和探讨,站在个人捐赠者的角度,构建适合我国
发展现状的个人捐赠效用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指出影响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
各种因素。在分析和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和写作意义,对论文的研
究范围进行界定,并回顾国内外关于个人捐赠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给出本文
的写作框架和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部分对我
国个人捐赠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概括,并指出我国个人捐赠发展中存在效用激励
机制缺失的问题,包括社会慈善意识激励机制的缺失,个人捐赠相关的税收优惠
激励机制不完善和慈善组织运作和监管机制的缺失。个人捐赠效用模型的构建部
分借鉴个人捐赠的公共产品模型和部分利他主义模型,提出了适合我国发展现状
的个人捐赠效用模型,并结合模型分析个人捐赠决策行为的各个直接影响因素和
通过这些直接影响因素作用于个人捐赠决策的间接(制度)因素。该部分提出的
个人捐赠的直接影响因素包括潜在个人捐赠者自身的消费、捐赠者以外他人的消
费、捐赠行为的预期效用和捐赠行为的成本。在直接因素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间接
因素包括潜在个人捐赠者的收入水平、政府的转移支付、社会慈善意识、个人捐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赠的税收优惠制度和慈善组织运作与监管机制。该部分详细分析和讨论这些影响
个人捐赠决策行为的因素,并为下一阶段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论文最后部
分是基于效用模型中因素分析的政策建议,该部分通过对个人捐赠效用模型中各
个因素的分析并结合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培养促进个人捐赠
的社会慈善意识,完善税收优惠激励机制,完善慈善组织运作和监管机制三个方
面提出促进我国个人捐赠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个人捐赠;慈善组织;部分利他主义模型;效用模型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as called the third tim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giv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the expanding gap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Although it has been a focus which attracts many economists since 1960s,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 our country is only to be set foot in. The study to exa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which should be a key tool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have experienced a dissatisfy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mainland, with the fact that individuals especially the rich have done only a very small
amount of contribution to the poor.
This paper studies public economic issues of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After
thoroughly introducing the Altruism theory of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this paper
creates a new model for analysis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is model, it advances some policies to promote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 our
country.
The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to expand on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demarcate the range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t also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s in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then it gives
the framework and methods the paper us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of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of the paper creates a new model on the base of economic theories of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cluding Public Goods Model and Warm-Glow Model, then the
paper analysis the factors in the utility function of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The
last part advanc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Individually Charitable Giving; Warm-glowing Mode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Utility Function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界定和相关研究综述 ……………………………………2
第三节 论文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9
第一节 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现状 …………………………………………9
第二节 我国个人捐赠效用激励机制的缺失………………………………11
第三章 个人捐赠效用模型的构建………………………………………………17
第一节 利他论对构建个人捐赠效用模型的启示…………………………17
第二节 个人捐赠效用模型的提出…………………………………………21
第三节 结合模型分析个人捐赠的影响因素………………………………24
第四章 基于效用模型中因素分析的政策建议…………………………………30
第一节 培养促进个人捐赠的社会慈善意识………………………………30
第二节 完善税收优惠激励机制……………………………………………31
第三节 完善慈善组织运作和监管机制……………………………………33
结 论 ………………………………………………………………………………36
参考文献……………………………………………………………………………37
附 录 ………………………………………………………………………………40
后 记 ………………………………………………………………………………41
致 谢 ………………………………………………………………………………42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社会各阶层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
势。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为基尼系数 0.4,而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接近
0.5,说明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已经比较大。2008 年以来,受世界经济不稳定
性增加、物价水平居高不下、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我国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而这种经济形势对于高
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从而不同群体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越来越
大。过大的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容易激发社会成员的仇富心理,从而引发一
系列社会问题,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悖;
并且,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会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出现停滞甚至倒
退。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对贫困人群的转移支付等在内
的再分配手段来调节贫富差距以达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然而,市场在收入分配
公平性上的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调节就一定有效,过高的所得税率会降低人们创
造财富的积极性,有限的政府财力无法满足巨大的转移支付需求。为了解决贫富
差距问题,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推进个人捐赠事业的
发展,通过个人之间自觉的收入转移,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收入“第
三次分配”。在此背景下,个人捐赠的积极意义凸显出来,同时,政府如何采取措
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个人捐赠事业的发展,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
考察我国个人捐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各种直接和间接因素对个人捐赠
的影响,进而构建促进个人捐赠发展的政策体系,对于缩小社会不同群体间的贫
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角度看,关于个人捐赠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国外公共经济学的一个重要
研究领域。个人捐赠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一条重要渠道,而通过包括个人捐赠
在内的各种途径建立起来的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以及保障这些组织运营的法律环
境等都是国外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然而在国内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才刚
刚起步,绝大多数的分析都是单纯就影响个人捐赠的某个因素进行的,对各个因
素之间是何种关系,在个人的捐赠决策中分别处于什么位置等都较少涉及,因而
导致对个人捐赠的研究缺乏理论框架及逻辑上的严密性。个人是否做出捐赠以及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 2006.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0.47.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个人捐赠作为收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积极的作用。虽然西方经济学界已经高度关注对个人捐赠决策行为的研究,然而在国内经济学领域,关于个人捐赠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且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慈善捐赠事业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利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工具构建个人捐赠效用模型,深入考察影响我国个人捐赠发展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社会慈善意识激励机制的缺失、个人捐赠税收优惠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慈善组织的运作和监管机制的缺失等问题的存在,当前我国个人捐赠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民政部副部长贾志邦就曾指出,中国人均收入和美国...

展开>> 收起<<
我国大陆个人捐赠问题研究.pdf

共44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44 页 大小:613.41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