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研究——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

VIP免费
3.0 李江 2024-11-06 4 4 926.59KB 67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在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具有举足
轻重的意义,并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传统义务教育财政研究范式看来,教育财政制度或政策是由政府决定的,
而且假设政府除了为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服务外没有私利。
在这种目标指引下,政府制定政策并进行有效率地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教育
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社会的社会目标。政府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者,问题
仅仅在于如何实现最大福利,如何实施政策。但对政府是否为了和是否能够实现
社会福利没有任何怀疑。在这种研究范式和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的原因
只会限于“政府没有充足的钱”或者“政府的钱没有很好的分配”两种理解;
样,对于均等化建设的政策建议也只会限于“增加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政府
资源的分配”。其突出的缺陷在于没有走出“仁慈政府”的误区,没有把经济政
策制定过程看成是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在因素,因此其视角局限于财政政策本身的
选择,只看到政策的选择结果没有看到政策的选择的机制。
与传统义务教育财政研究范式不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主流经济学理论中
将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国家和政府看作是经济体系外生变量并假定其以促进公共
利益为目标的观点,认为国家决策过程是与经济市场类似的,由供求双方决定的
过程。将公共选择理论运用到义务教育财政领域,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深刻的认识政治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从而对当前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现状有
更深刻的了解,并依此找到实现均等化的途径。
本文借鉴皮科克的三大政治市场理论,将义务教育运行也分为初级政治市
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三大市场。此外,基于人口流动造成学校与学
生的双向选择的情况,增加了对 “要素与商品市场” 的讨论。
本文在城乡义务教育的初级政治市场上,以利益集团理论为视角,从义务教
育财政投资领域的城市和农村两大利益集团对义务教育资源的争夺和分配过程,
来分析造成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建立代
表农民组织在促使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上的重要意义;
在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供给市场上,以官僚经济理论为视角,指出农村义务教
育长期与城市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官僚的“经济人”属性,因此必须
从这一方面入手,变革官员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
均等化;
在城乡义务教育的政策执行市场上的主要理论视角是寻租理论,这主要存在
于不合理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转移支付造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制度相当必要,文章以此设计了公式
化的一般转移支付方案;
此外通过对公共选择蒂伯特模型理论的应用价值的分析,文章对城乡义务教
育商品与要素市场进行分析,将农民工子女就学纳入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范
围,并在介绍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上述四个市场中初级政治市场和政策供给市场更多的涉及宏观的政治体制,
而政策执行市场和商品与要素市场更多的是得出具体政策领域的结论。而在公共
选择的总体框架下,这四个市场是有机统一的,针对公共选择的四个子理论视角
的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应从整体上把握。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等化;公共选择理论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equaliz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in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 and
it’s the fundamental way out for solve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In the view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on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education financial policies or systems are decided by government, and it assumes
that government haven’t private benefits besides servicing to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In it’s view, government formulate policie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m, to achieve some education effects. So, the causes of disparity in city and
countrysid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it’s perspective are only limited to “government
haven’t enough money”or “government didn’t rationally distribute the money”,
Similarly ,their policy suggestions are only limited to “increase government's input”or
“optimize resources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outstanding flaw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is that it’s not go out of the
mistaken idea—“merciful government”, it doesn’t view policy-making procedures
as internal factors which deciding economic activities, so it’s perspective is limited to
policy selection itself.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public choice theory argues
against the view of mainstream economy theory, it points out policy-making
procedures are similar to economic markets, they are decided by both supply and
demand. Public choice theory can let our visual field become wider, gain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o influence of political system 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find
right way of realizing equalization.
This paper Learns Alan Peacock’s theory about three-political-markets, divides
the perform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to three markets named as
Primary-Political-Market, Political-supply-market and Political-Execution-Market.
Besides, In view of population flow, there is a Commodity-And-Factor-Marke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In Primary-Political-Marke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ntest and
distribu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nterest
groups, then pionts out the reasons of inequ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after that,
the auth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he interest groups that stand for the benefit of farm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qualization;In Political-supply-market, this paper in the view of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the theory of bureaucracy economy, points out that one cause of the gap between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officials’ attributes as economic man,
so we must start with definit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optimizing the system of appraising officials to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equalization;In Political-Execution-Market, the auther used Rent-Seeking Theory,
points out the flaw of special transfer payment which causing large "rent-seeking
space", it demonstrates establishment of general transfer payment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s quite necessary, and designs a formulated transfer payment plan.After
analys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iebout model in Commodity-And-Factor-Marke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aper bring the educations of children of farmer
worker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aiming policy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us quo.
The former two markets mostly involving macroscopic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laster two markets mostly involving specific policies conclusions. But in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this four markets constitute an organic unity, we
should grasp the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whole.
Key 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equalization, public choice theory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第一章 ……………………………………………………………………1
第一节 研究领域 …………………………………………………………1
第二节 研究范式 …………………………………………………………4
第三节 研究思路 …………………………………………………………12
第二章 义务教育的初级政治市场——利益集团理论视角 …………………14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预算过程中的政治学……………………………14
第二节 利益集团理论概述…………………………………………………15
第三节 利益集团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 ..………………………………16
第四节 利益集团视角的均等化建设政策建议.……. .……………………23
第三章 义务教育的政策供给市场——官僚经济理论视角..…………………2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地方官员的抱怨…………………………………27
第二节 官僚经济理论概述…………………………………………………27
第三节 官僚经济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28
第四节 官员经济视角的均等化建设政策建议……………………………33
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政策执行市场— 寻租理论视角 ………………………3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驻京办跑“部”“钱”进 ………………………35
第二节 寻租理论概述………………………………………………………35
第三节 教育寻租与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37
第四节 避免寻租的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方案设计……………………39
第五章 义务教育的商品与要素市场——蒂伯特模型视角 …………………4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流动花朵”的希望 .……………………… 45
第二节 蒂伯特模型…………………………………………………………46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分析…………………………………………48
第四节 蒂伯特模型视角的均等化建设政策建议…………………………51
第六章 结语………………………………………………………… ………….54
第一节 四个市场的统一性 …………………………………… ………….54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 …………..56
参考文献 …………………………………………………………………………58
…………………………………………………………………………62
…………………………………………………………………………63
…………………………………………………………………………64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导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1。当前如何推进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建设
的重要课题。区域均等化建设过程中又以缩小城乡差距为主要焦点,这也是近年
来中央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而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又是义务教育
的均等化,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可以通过增进人
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人力资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2因此不少学者都把解决“三
农”问题的出路寄希望于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可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
衡发展是城乡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是
义务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
要求。2006年开始我国在农村首先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免除书本费、学费和杂
费)政策,今年3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秋季开学全国城
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保障水平3
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但是如果不改革一
些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免费就有可能带来农村低质量的义务教育,因此城乡义务
教育均等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这也是笔者选择研究这一问题的原因。
城乡差距 人力资本理论
区域
基本
公共
服务
均等
城乡
基本
公共
服务
均等
城乡
义务
教育
均等
1-1 选题背景
第一节 研究领域
一、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内涵
对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内涵,翟博2002认为,其实质是指在教育公平思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106155/106156/6430009.html
2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 OL]http: / /
http://gov.people.com.cn/GB/46733/46842/7020650.html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在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并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传统义务教育财政研究范式看来,教育财政制度或政策是由政府决定的,而且假设政府除了为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服务外没有私利。在这种目标指引下,政府制定政策并进行有效率地实施,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社会的社会目标。政府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者,问题仅仅在于如何实现最大福利,如何实施政策。但对政府是否为了和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没有任何怀疑。在这种研究范式和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非均等的原因只会限于“政府没有充足的钱”或者“政府的钱没有很好的分配”两种理解;同...

展开>> 收起<<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研究——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pdf

共67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7 页 大小:926.59KB 格式:PDF 时间:2024-11-0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