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失地补偿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1]

VIP免费
3.0 李琳琳 2024-10-15 8 4 410.7KB 3 页 12积分
侵权投诉
2006 6月 农 机 化 研 究 6
- 11 -
农民失地补偿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
要: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
他们大多无法再就业,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从而成为失地又失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国家、政府、
社会应尽快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政策,创造多样化的培训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
这不仅对失地农民来说是当务之急,而且对构建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失地补偿;综述;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6)06—0011—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
征用,大批农民被迫离开他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丧失了土地的农民既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
不能够得到足够的经济补偿和有效的就业安置,再
加上国家、政府等无法保障与解决其医疗、养老等
一系列困难,社会便由此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
解决农民的失地补偿与社会保障问题,对我国的社
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大有裨益。
纵观历史的发展,失地农民古已有之。这是经
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自身现代化的
必然产物。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因国家征地
而造成的失地农民,得到了当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
视,政府为其改变户籍(农转非)并提供商品粮、
住房、工作等。所以,那个年代的农民对于国家征
地是欢欣鼓舞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各行各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政府已无
法为大批失地农民解决户籍、就业等问题。于是,
近年来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又失业的问题逐渐演变成
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经济以及公用基础设施的
建设和发展越快,占用的土地就越多,失地农民就
会越多。可以说,我国大量失地农民的最早聚集是
从上20世纪80~90年代沿海发达地区开始的。近几年
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西部大开
发的实施,大规模征用土地的现象也由东向西推进,
失地农民问题也随之由局部性的社会问题转变为全
局性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
民总数在4000万人左右,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纲要》中的数据,2000~2030年30年间占用耕
363.4万hm2,这就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
也将增至1.1亿人以上[1]
自从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以后,农民和土
地就成了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可以想像,当
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条生存的底线,身份得不到改变,
生活得不到保障,会是怎样一番情景?本来,失地
农民有理由和城里人一样获得工作机会,一样依靠
社会保障支撑起未来的生活。但因历史、制度及文
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失地农民在社会现实中屡遭
挫折,生存状态处于明显的弱势之中。他们的问题
如果解决不好,必将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
续稳定发展的一大隐忧。因此,重视并研究失地农
民的失地补偿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崭新
而又紧迫的社会课题,需要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予以
高度关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2 失地农民的失地补偿与社会保障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二元社会结构的社会保障
体制框架下,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面向城
市,广大农村始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社会
保障的替代物。农民失去了土地,即意味着丧失了
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利。在国家无法安置
就业和提供保障的前提下,尽管给他们提供了一定
的失地补偿,但这种补偿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2.1 征地补偿金太低
按照现行法律,国家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费用包
收稿日期:2005-05-28
:惠峰(1970-),女,陕西,副,法
(E-mail)huixiaofeng@126.com。
摘要:

2006 M6 jÄùî»6 ù-11- jö>¹€Ê#ö pÙ5¥)K1áSý¹ jöpb®¿ðÌvíEü¹»>

展开>> 收起<<
农民失地补偿及社会保障问题的探讨[1].pdf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琳琳 分类:行业资料 价格:12积分 属性:3 页 大小:410.7KB 格式:PDF 时间:2024-10-15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