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从而产生了
大量的失地农民。本文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对策作了较
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7470 (2006)—07—0087 (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
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
也随之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失
地农民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据专家估计, 1990年
~2003年的13年间失地农民的数量至少达6500万
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 2000年~
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
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这就
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工业
化和城镇化建设占用土地,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
是由于制度等原因,使失地农民不能享受失业、养
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从而变成“种田无地,就业
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公民”。如果处理不好这
些问题,就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为此,笔者用了
近两个月时间,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近
100位失地农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
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
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等。
11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是
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也是一个社会能
否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失地农民不同于“农
民”
(这里指纯粹意义上的农民
),他们已经不再享
有土地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
障问题。如,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在近几
年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约有7000人完全或部分
失去了土地,同安一社、五社、六社、七社的土地
被全部占用,上平村的土地也被占了70%。从失地
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执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
不尽人意之处。如,失去土地的农民
(只包括失去
土地时的人口
),每月只能领到140元的生活费,如
果一家三口中一位是在土地被占后因婚姻而入住
的、一位属于新生儿,那么就意味着三口人中只有
一人才能领到每月140元的生活补助,在没有其它
生活来源的情况下,显然不能维持这一家人的最低
生活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对2942户农户的调查,
耕地被占用前年人均纯收入为2765元,耕地被占用
后年人均纯收入为2739元,约下降了1%。其中,年
人均纯收入增加的有1265户,约占调查总户数的
43%; 持平的有324户,约占11%; 下降的有1353
户,约占46%。
〔1〕
21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目
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家庭养老,这是一
种以约定俗成的规则,依赖子女供给的养老模式,具
有一定的社会风险,且农村的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核心家庭增多,家庭的养老负担相对加重,在一对夫
妇要赡养4~6位老人的情况下,家庭将不堪重负,
而且年轻一代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养
儿防老”已经越来越不现实。2005年10月至12月,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瞿玉和等7人对31省46县72村
10401人的“全国农村孝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孝
顺18% ,一般52% ,不孝顺30%;好8% ,较好39% ,差
53%。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在面临着失去土
地就相当于失业的情况下,将在更大程度上冲击着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成都市龙泉驿区有关部门虽
然已对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定了相应的政
策,但在调查中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同安镇的失地
农民并没有大规模步入养老保险的正轨。
31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随着医学科技的进
步,医疗条件在能更好地保障人们健康的同时,医
疗费用也在大幅攀升,致使失地农民医疗风险凸显,
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有越演越烈之势。医疗风险具
体表现在有病不敢就医或无法长期坚持就医等问题
上,失地农民“小病硬扛,大病等死”的现象并不
少见,从而严重影响着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据不
完全统计,同安镇失地农民中30%的患病农民应就
诊而未就诊, 52%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住院。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对策
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成为了社会各阶层中的
78
农村经济 2006 年第7期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