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改革及政策选择论文范本
![](/assets/7a34688/images/icon/s-doc.png)
VIP免费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改革及政策选择
摘要: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手段以及更新管理观念等
几个方面对海关加工贸易业务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出路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些改革策略可以帮助我国海关完
善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摆脱传统监管体制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简化海关手续、方便合法进出,又严格执法、打击走私违法
的基本矛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海关,监管,加工贸易
1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的海关监管模式仍维持几十年来以合同为监管单元、以纸质手册为监管依据的管理
方法。海关依据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的企业进出口合同核发登记手册,在手册上备案进出口
商品的数量、计量单位、型号等;企业必须凭手册并依据备案规格申报进出口;海关电脑系
统依据备案单耗对进出口数量核算平衡后,手册才能核销: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管理制度每
个手册都在银行备有台账,对资信等级低的企业的进口敏感商品征收保证金。如果手册到期
未核销,台账自动锁住,企业将无法申领新手册;这种监管模式实际为外经贸主管部门、海
关、银行三家共同监管。相对于加工贸易发展初期,起到了防范打击走私、发展加工贸易的作
用。但随着趋势的发展,目前已难以适应企业国际化大生产的趋势,并阻碍加工贸易的快速
发展。
2 制约我国加工贸易监管有效性的因素
2.1 加工贸易的监管法律体系滞后于加工贸易的发展
我国尚无一部全面涉及加工贸易监管的制度规范,相关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海关法》、海
关总署令及其他规范性规章、文件中。除了《海关法》中寥寥数语提及加工贸易外构成加工贸
易监管政策主轴的保证金台账制度也仅仅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形式出现。绝大部分管理规
定没有经过人大或国务院立法,大量的政策条文以总署或商务
2.2 加工贸易的监管政策体系不尽统一和完善
(1)不同部门的政策不配套
加工贸易管理涉及海关、质检、外汇、税务、外经贸等多个部门,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
对于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部门分别制定政策,缺乏正式
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因此,部门间的政策不一致、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
加工贸易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作。
(2)深加工结转政策不统一
深加工结转已是加工贸易转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平稳、高质
量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按照我国增值税的有关规定,深加工结转应按照内销方式,先征收
17%的增值税,并在最后出口环节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但在实践中,在税收政策的执行方面,
我国各地区执行不一致:有的地区按照规定实行先征后退的深加工结转政策;有的地区尤其
是贸易发达地区实行不征不退的深加工结转政策,即对出口企业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环节不
予征收增值税。各地执行政策不一致造成不同地区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
2.3 传统的监管手段不能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
(1)纸质手册审批手续重复,环节多,程序繁琐。
纸质手册目前仍为监管手段的主流。长久以来,加工贸易审批要经过外经贸和海关两个
部门,职责不明确,多少年来一成不变,且越批内容越多越细,手续越繁琐,时间越长。企
业为适应市场变化,变更订单的情况频频发生。现行审批制度要求每变更一次,即使是变更
一点数量,都要从头到尾再走一遍审批手续。企业能靠自己提高生产效率赢得商机,而对办
理手册审批的低效率只能表示无奈,进而对海关的办事效率提出不满。这种与时代节奏极不
相称的审批方式,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2)先备案后生产的合同式管理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相适应,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加工贸易监管的基础是对口合同,现代企业连续性的生产过程却无法以合同分割,合同在履
行过程中常常发生变更。迫使企业不停地变更合同,甚至为了适应和生存,企业不得不“虚
拟合同”。这既造成海关重复劳动,影响工作效率,也使企业不停地“跑”海关,影响生产
效率。
(3)原材料耗量定额核定不准确,不规范
严格核定进口料件加工成品的耗料定额,即加工贸易单耗是堵塞加工贸易环节内销漏税
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家级单耗标准制订后,只是给了基层海关在全国范围内的一般情况下不
允许突破的极限,基层海关还要根据自己关区企业的实际,制定出二级单耗标准,三级、四
级单耗标准。这四层标准如一个倒金字塔,层层逼近企业的生产实际。但由于此项工作技术
性很强,海关对加工贸易消耗定额没有具体、严格的审定办法,从全国海关的形势来看,企
业申报的消耗定额普遍偏高。海关人力有限,加上有些关员的商品知识欠缺,资科和技术数
据也不足,故对每本手册准确核定耗量极其困难,给不法分子高报耗量以可乘之机。
2.4 海关某些内部管理制度影响了加工贸易监管效果
(1)全国海关管理制度不够统一。我国虽然建立起一套形式上与发达国家海关相近的业
务制度,但政策执行不规范,使的实际管理效果相去甚远。同样,全国各海关所在不同关区
其管理传统又有所不同,掌握的尺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一些进口原料消耗定额在不同的海
关有不同的标准等等,最终造成了海关管理制度不够统一的结果。
(2)加工贸易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海关各作业部门之间、进口地海关与指运地海关不能
形成封闭的信息回路,信息系统互不兼容,自成体系,远未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增加
成本,浪费资源,降低效率。海关、商务、国税、外管、银行等部门存在重复开发软件,信息衔
接不畅等问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使海关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海关管理的效能低下,
实际效果很差。这种模式既影响贸易效率,又不能有效打击走私违法,无法适应区域经济一
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3)管理思想陈旧,关系错位,关企互不诚信。海关对监管等执法活动作为公共行为的
人民性缺乏深刻的检讨,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自居,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同时,非诚信的
海关行为随意损害加工贸易企业的权益,制约关企关系的健康发展。受信息不对称、权力不
摘要:
展开>>
收起<<
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改革及政策选择摘要: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创新管理手段以及更新管理观念等几个方面对海关加工贸易业务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出路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些改革策略可以帮助我国海关完善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摆脱传统监管体制的束缚,从根本上解决简化海关手续、方便合法进出,又严格执法、打击走私违法的基本矛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关键词:海关,监管,加工贸易1加工贸易海关监管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当前的海关监管模式仍维持几十年来以合同为监管单元、以纸质手册为监管依据的管理方法。海关依据外经贸主管部门审批的企业进出口合同核发登记手册,在手册上备案进...
作者:朱铭铭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00积分
属性:5 页
大小:37KB
格式:DOC
时间: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