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称性、棘轮效应与预算卸责的关系研究
![](/assets/7a34688/images/icon/s-pdf.png)
VIP免费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预算是现代企业所广泛采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预算管理也是企业管理控
制的核心。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预算信息往往变得不切实际,甚至失
去意义,严重破坏了委托代理关系。预算责任人可以通过个人私有信息来制造预
算松弛,争取到较低的预算目标,或较高的资源投入,低估产出,高估资源耗费,
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运作效率的下降。不仅如此,预算责任人也可以通过个人
机会主义行为来制造预算卸责,对已有的预算目标消极应付,提供低程度的努力,
并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些行为都如蚁穴不断侵蚀着企业的资源,从
委托代理角度看,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引入其他管理控制手段来
提高信息对称性是控制预算卸责等自利行为的必经之路。作为限制、平衡信息不
对称问题而出现的棘轮效应,是否能真正起到抑制预算卸责的作用呢?
本文对现有的预算卸责理论进行了整合,认为预算卸责行为不仅存在于管理
层,也同样存在于员工层。它受到预算公平、预算参与、预算强调、行为、信息
对称性、棘轮效应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是一个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行为结
果。在与企业签订契约后,员工的这一行为将极大地增加企业的监督成本、激励
成本。与此同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员工最终行为的形成并非完全由预算体制
制度的外因决定,仍有深层的心理内因的影响,而且心里内因起着不容忽视的重
要作用。因此,限制预算卸责行为不能单从预算体制入手,更要在心理因素上施
加一定的控制。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基本范式,以 2×2正交因素实验为依托,将信息对称
性与棘轮效应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控制来探究信息对称性与棘轮效应是否
单独、联合地对预算卸责产生影响。在实验中,被试对于长期利益的内在考虑是
贯穿整个实验的中心线。
经过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本文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第一,任务结构对预算卸责行为基本不存在影响,因此,本文推论“挑肥拣
瘦”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第二,信息对称性越高,预算卸责度越低,信息对称性对预算卸责存在着反
向的影响关系。
第三,棘轮效应对预算卸责能产生正向的影响,第一期合约预算责任人存在
巨大的卸责动机,这一动机主要来自于逃避惩罚或博取额外收益。从长远角度而
言,本文推测棘轮效应将逐步抑制预算卸责的总体水平。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第四,信息对称性与棘轮效应存在交互影响作用。信息不对称与棘轮效应能
相互放大对预算卸责的影响能力,最终导致预算卸责行为的增加。
为了考察人的心理动机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实验之后特别设计了后测问
卷。问卷收集了实验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心理感触与卸责动机,本文并就这些数
据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信息对称性对预算卸责的反向影响是完全通过自利性动机达成的,自
利化动机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第二,在棘轮效应对预算卸责的正向影响关系中,自利化动机起到部分中介
作用,仅仅只解释了一部分原因。
第三,自利化动机在信息对称性、棘轮效应与预算卸责的关系中起到不容忽
视的作用。
通过对上述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总结,本文认为,要想限制预算卸责行为
的产生需要从明确目标、增加沟通、薪酬计划、声誉机制、企业文化这五个角度
入手,这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也能迫使预算责任人担负起企业荣誉感与责
任感,从而在源头限制卸责行为的产生与扩散。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棘轮效应;预算卸责;实验研究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The budget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means i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budget management is the core. However,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budget information tends to be unrealistic, even meaningless, which
seriously does damage to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The employees can make
the budget slack with private information, strive for lower budget target or higher
resource input, underestimate outputs and overestimate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which causes the loss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the declining of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employees can also make shirking, which means providing low efforts and
getting more leisure time. The phenomenon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exists
objectively,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ther methods is the only way to balance the
information symmetry and set limits to shirking. Whether the ratchet effect, which is
used to limit information symmetry, can really have the great impact on shirking?
Based on the existing budgetary shirking theory, we think that the budgetary
shirking exists not only in managers, but also in employees. After signing the contract,
the privat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employees will cause increasing of cost of
supervision and incen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ner reason of the behavior is the
psychological internal cause. Therefore, limiting the budgetary shirking means
limiting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formation symmetry, ratchet effect and budget shirk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construction of task is irrelevant to budgetary shirking.
Second, the high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causes the lower budget shirking;
Third, the existing of ratchet effect causes more shirking in short term, but this
paper predicts that it will restrain the generation of budgetary shirking.
Forth,ratchet effect has interaction with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combination of them will stimulate the generation of budgetary shirking.
We also have studied the indirect effect of self-concer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makes us informed that the self-concer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rela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ratchet effect and budget shirking. Then we think that to
control the budget shirking, we have to control the impact of self-concern, through
setting targets more clearly, more communication,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plan,
building reputation mechanism and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s: information symmetry; ratchet effect; shirking in budget; experimental
study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框架 ..........................................3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6
第二章 文献综述.....................................................8
第一节 预算卸责文献综述 ............................................8
第二节 预算棘轮效应文献综述 .......................................15
第三章 研究基础....................................................18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 ...............................................18
第二节 交易成本理论 ...............................................19
第三节 预算卸责行为心理动机 .......................................21
第四节 理论整合 ...................................................22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研究..........................................24
第一节 实验假设的提出 .............................................24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与实验研究 .........................................26
第五章 实验数据分析................................................33
第一节 预算卸责度 1——难易任务结构的比较分析 ......................33
第二节 预算卸责度 2——不尽力不努力现象的比较分析 ..................36
第三节 中介效应检验 ...............................................43
第四节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47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0
第一节 实验结论 ...................................................50
第二节 政策建议 ...................................................50
第三节 本文研究不足 ...............................................52
参考文献...........................................................54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预算”(budget)一词起源于法文bougette,原意是由皮革制成的公文包。
相传 19 世纪英国财政大臣在报告财税需求时,经常在议会议员面前打开公文包
以示所需求的数字,并以此而得名 1。而预算正式应用于企业管理则是在 20 世
纪初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为工业革命之后的预算管理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预算管理自 20 世纪 20 年代首次被美国杜邦、通用电气公司应用之后,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的管理控制过程中,预算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
重要环节,它是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以及考核依据,并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的预算管理发展起步较晚,时至上世纪 80 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思想
才逐渐推动预算管理在我国的发展。2000 年 9 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国有大中型
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 2001 年 4 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国有资本与财
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企业实行预算管理制度,这标志着我国的预算管理逐
渐走向规范化,预算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西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一
些预算弊病也逐渐在我国蔓延。在原本重视“物本 3”、“管控式”的科学管理思
想,逐渐转变为“人本”、“参与式”的预算管理观念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学说 4
开始主导预算管理的发展,在经营决策过程中,“人”作为管理思想的核心得到
了充分的尊重。参与式预算的兴起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吸引员
工参与到预算目标的制定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的期望、对经营的
建议以及工作方面的困难等等,让员工能够与上层管理者充分地沟通,将各方面
矛盾都表露在外,以便管理者主动地调整经营策略与决策方针。然而,这一预算
管理方式的提出者Argyris(1952)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虽然参与的方式能够缓解
“部门间差异” 5,但是从企业纵向角度来看,由于上级始终处于强势、优势地
1 见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董晓柏译,《会计思想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年10 月,P301。
2 预算的最初产生是为国家、政府服务的,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3 “物本管理”是指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中“物”是中心,把人也作为单纯的管理对象和生产操作的工具,
最多是把人看作是“经济动物”,是一种以效率、物质利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见余绪缨著,论人文主义思
潮与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余绪缨综合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P5。
4 最早起源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发现了人的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形成除正式组织外的非正式
组织,并影响着人的行为。因此,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应当以社会性与人群技能为基础。
5 1952 年Argyris 所著《The Impact of Budget on People》一书中提到了这种“差异”。他认为,企业内部存
在着不同职能的分工,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预算制
定部门无法真实地了解其他部门的真实需求等等。
摘要:
展开>>
收起<<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预算是现代企业所广泛采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预算管理也是企业管理控制的核心。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预算信息往往变得不切实际,甚至失去意义,严重破坏了委托代理关系。预算责任人可以通过个人私有信息来制造预算松弛,争取到较低的预算目标,或较高的资源投入,低估产出,高估资源耗费,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运作效率的下降。不仅如此,预算责任人也可以通过个人机会主义行为来制造预算卸责,对已有的预算目标消极应付,提供低程度的努力,并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些行为都如蚁穴不断侵蚀着企业的资源,从委托代理角度看,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引入其他管理控制手段来提高信息对...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2 17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10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10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3 页
大小:528.04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