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30 4 4 577.8KB 51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教育是一个民族兴盛的根本,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教育收益率作为一个估计
个人受教育效率的指标,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人力资本理论及个人收入函
数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成熟起来之后,估算教育收益率便成为不同国家的学者
对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我国的学者也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使用
本国的数据对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育收益率的估算方法,最基本和最常用就是使用明瑟的个人收入方程对劳
动者的个人收入进行分解,这就是明瑟法(Mincer Method,也是本文采用的方
法。当然,由于最基本的明瑟收入方程考虑的因素过少,作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
造,以使其更加贴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在估算的过程中,首先估算的是平均教育收益率,通过它可以对教育收益率
的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劳动者的分组收益率,它是
衡量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鉴于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
重要地位,本文重点关注了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化情况。此后,本文对教育收益
率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关注了以下四个因素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工作
地区,城乡二元经济,劳动者性别和工作单位的所有制性质。通过对这些差异的
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1)虽然我国的教育收益率在总体上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
不断推进,收益率仍然在缓慢地提高;
(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率差距越来越大,正在成为扩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因
素之一;
(3)受上世纪末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4)对导致教育收益率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户籍;收入差距;性别差异;所有制性质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Education is a fundamental factor of a nation’s prosperity, no doubt about its
importance.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as an estimate refl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has alway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70s in the 20th century whe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developed mature, estimating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scholar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who research on
education-related issues. Chinese scholars have also begun using national data of
education to yield estimate, and they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ever since.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for the estimates of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was called Mincer method, which was used in this paper. Of
course, due to the factors considered by the basic Mincer earnings equation are too few,
some renovation was made.
In the process of estimation, we first consider the averag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through which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of education yields.
Followed by packet yield of work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workers. In addition, in the
view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y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Since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on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factors: the nature of the working areas, the rural-urban division, laborers’ gender
and the ownership of work. Then, the paper gets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Although our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in general is not very high,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s, the yield is still slowly
improving.
(2) The gap between the yield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 is growing, which
has now been one of factors expanding the income gap.
(3) Because of the higher enrollment rates at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yields a downward trend.
(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differences in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the rate of return to education, household register, the gap on incomes, the
laborers’ gender, the ownership of unit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录
绪论 ............................................................... 1
1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3
1.1 教育收益率的定义 ............................................ 3
1.2 文献综述 .................................................... 4
1.3 理论基础 .................................................... 6
1.4 分析思路 .................................................... 8
2 章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 12
2.1 教育收益率的估计方法 ....................................... 12
2.2 模型构建 ................................................... 14
2.3 变量说明 ................................................... 15
3 章 数据来源及统计性描述 ....................................... 17
3.1 数据来源 ................................................... 17
3.2 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 18
3.3 年龄—收入分布图 ........................................... 20
4 章 真实教育收益率的估算 ....................................... 24
4.1 平均的教育收益率 ........................................... 24
4.2 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率 ....................................... 26
4.3 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迁 ....................................... 27
5 章 教育收益率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5.1 教育收益率地区差异的表现 .................................. 321
5.2 工作地区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 322
5.3 城乡二元经济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 344
5.4 劳动者性别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 355
5.5 所有制性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 366
6 章 政策建议 ................................................... 38
6.1 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的教育收益率差异 ........................... 38
6.2 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 39
6.3 大力普及教育,消除性别歧视 ................................. 40
6.4 打破就业壁垒,实现公平就业 ................................. 41
参考文献 .......................................................... 43
后记 .............................................................. 43
附录 .............................................................. 43
致谢 ..............................................................43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社会进步的基石。2010年5月5日和6月21日国务院和
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首个对国家教育政策总体走向
的制度性安排,整个纲要的制定过程历时一年零九个月,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
见,显示出国家对待教育的态度是极为慎重和严肃的。
不同国家从宏观的高度看待教育对于社会和整个民族的重要性,本文的视
角是基于受教育者个人在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后,会对其自身的收入产生怎样的
影响,以及教育对不同劳动者影响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近年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事件就是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农民工为我国
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难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更为可悲
的是,他们的下一代也没有在其父母务工地接受教育的权利,这进一步加剧了社
会矛盾,也是近年来所谓“民工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2年2月23日中国政府网刊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
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除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其他大城市外,各地要做好当
地常住人口的落户工作,并且今后出台的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
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这标志着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开始有所松
动,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利好消息。
与户制度相比,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起的作用更加显著。教育投资属于人
力资本投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工人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人力资本和物
质资本一样,都可以提高生产率。人力资本又可以分为科学知识等通用人力资本
和经验技能等专有人力资本,前者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书本的方式传播,每个人
得到的都是同质的知识,后者则更多是工人在工作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即所谓的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根据新古典理论的框架,在劳动力市场完全竞
争的情况下,相同的人力资本应该能得到相同的回报,这种回报用比率来表示就
是教育投资收益率。
个人受教育,一方面其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会增加,他可以找到更好的工
作,得到更高的收入,进入较高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
另一方面,社会也会因为某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受益,如犯罪率的下降,法律的
普及, 邻里的和睦等,此乃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由于相关数据的难以获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2-02/23/content_2075082.htm2012-02-23/2012-04-3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得,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常常难以估算,国内外相关研究者更加重视教育的个人收
益率,它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对教投资个人收益率的估算是劳动经济学和教育经济学领域学者孜孜以求
的目标。自上世纪50年代收来,学者们对教育个人收益率的估算就从未停止过。
这些结果不仅验证了人力资本理论,也成为1960年代西方国家扩张教育以推动国
民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学者使用本国的数据对教育投
资的个人收益率进行估算,李实、赵人伟等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但是国的劳动力市场又有很多特殊的情况。首先,我国曾实行过计划经济
体制,国家统一调度所有生产资料,也包括劳动力的就业安排。虽然从80年代开
始,政府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
很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不
同所有制企业的进入门槛仍然高低不一。其次就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户籍制
度,这在其它国家的历史是从来不曾有过的。户籍的来源成了各级政府制定歧视
性就业政策的依据,形成了以户籍为依据的各种既得利益群体。虽然户籍的作用
正在逐渐减弱,然而要彻底消除户籍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作用,尚需时日。
本文试图从我国教育回报率的长期变化趋入手,从一个侧面观察教育对劳动者个
人收入的影响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此后的部分总体安排如下:第二部
分回顾以往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梳理,构建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三部分介绍本文的
使用的主要数据,并做统计性描述;第四部分报告相关估计结果并做相应的分析;
总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并从之前的研究结果中总结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兴盛的根本,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教育收益率作为一个估计个人受教育效率的指标,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人力资本理论及个人收入函数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熟起来之后,估算教育收益率便成为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我国的学者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本国的数据对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育收益率的估算方法,最基本和最常用就是使用明瑟的个人收入方程对劳动者的个人收入进行分解,这就是明瑟法(MincerMethod),也是本文采用的方法。当然,由于最基本的明瑟收入方程考虑的因素过少,作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造,以使其更加贴合中国...

展开>> 收起<<
我国教育收益率内部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pdf

共51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1 页 大小:577.8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