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文化软实力的视角
![](/assets/7a34688/images/icon/s-pdf.png)
VIP免费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系本人在浙江财经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
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浙江财经学院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
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浙江财经学院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浙江财经学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经审查,确认该论文已符合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导师签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学术意义
对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别进行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已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软实力建设联系起来,从文
化软实力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框架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文化软实
力的视角”为题,在概括、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而丰富和完善文化价值理论;对当前我国社会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5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进而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的对策;试图将文章内涵提升
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并最终挖掘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现实意义
针对国际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内转型期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现状,务
求通过深入挖掘我们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带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
制,对内丰富和完善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认识和认
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提高实践自觉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掌
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
的竞争力。
本硕士论文正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结合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的现实,希望通过学理上的梳理,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虽然国际学术界没有明确使用“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但普遍认为文化是国际
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来源,所以十分重视对本国文
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
关于软实力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克莱因提出
的“国力方程”,他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无论是“战略目标”,还 是 “国民意志”都是一国软实力的表现,只是当时没有明确的
使用“软实力”一词来表述。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概念并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当属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他于 1990 年发表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美国
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之后奈又发表了多篇有关软
实力的论文,出版了多部论述软实力的书,其中,2002 年出版的《美国霸权的悖
论—为什么美国不能专断独行》,可以看做是 9.11 事件发生之后奈对美国软实力和
硬实力运用的深思。2004 年出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2009 年出版《中
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中指出中国软实力增长很快,但中国的软实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力与美国并不存在矛盾。
其实当奈第一次提出“软实力”概念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积极响应,学术
界涌现出众多软实力研究成果,刘满贵等译的《软实力 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
和快餐的全球统治》(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奈森·嘉戴尔斯(Nathan Gardels)、迈
克·麦德沃(Mike Medavoy)、何明智译的《全球媒体时代的软实力之争:伊拉克战争
之后的美国形象》(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0)等。这些著作都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世界
格局的新变化,认为文化软实力将成为未来国际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因素,针对
本国软实力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然而在这些西方的著作中,不同程度
的带有各自的价值取向,比如“中国威胁论”,所以我们在借用西方学者提出的学术
概念时,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吸取其合理部分,
同时保持清醒。哪怕是对“中国模式”、“G2”等提法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要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另外,2007 年5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
金会中国项目学者约书亚.库兰茨克的《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
一书,这是美国甚至西方第一本研究中国软实力的专著。现在国际上有不少对我
们国家崛起的担忧,因此我们不仅要专心致志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更要重视文
化的对外宣传。我们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初衷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一争高下、
全球扩张,而是文化内省,是为了自我充实,进而找到文化发展路径,构建和谐
文化,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世界其
他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并不是不相容的零和博弈,而是双赢互惠。
本论文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软实力相关问题的阐
述,对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作了梳理,并
且对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
不足进行了概括,最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
现实路径,这也是本硕士论文的落脚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来,有关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大量涌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
是掀起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喜地
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得到深入贯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社
会主义理想淡薄,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红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学习读本》,第一章从时代背景、在社会主义事业中地位作用谈建设从社会主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第二至第五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
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论述,最后一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方法。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全书虽然有十一章,但整体思
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很相似。前三章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时代背景,第四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用集
中起来论述自成一章,其实这也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论述重要性,第五章总述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第六章到第九章则是对第五章
的展开进行分述,第十章讲具体措施,最后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
论和实践意义。这两本书代表了绝大多数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模式,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出现了另一种模式的书籍:以论文集为主要表现形式,没有系统地阐释基础知识,
但更深入地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新概念,但其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很久。犹如人们在使
用“食物”这个概念之前已经吃着某样东西一样,学者们在创制出“文化软实力”这个
概念之前,已经生活在文化软实力之中,并用另一些名称来称谓它了。孔子主张“君
子和而不同”的大丈夫胸怀,《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论述了正义性、民心等软性力量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这
些思想都包含着软实力的要素。现代意义上的软实力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软实力”(软权力)的是王沪宁教授,1993 年王沪宁教授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期就发表了一篇题为《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
力》的文章。此后中国学术界对软实力的研究不断地深入。主要代表作有:门洪
华的《中国:软实力方略》(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童世骏的《文化软实力》(重
庆出版社 2008),唐代兴的《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艺
衡的《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张国祚主
编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和《中
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论选(第1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等。这些专
著对软实力概念做了解释,与奈不同的是我国学者侧重于软实力的文化研究,而
且有不少学者认为软实力就是指文化软实力。对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并不是件
容易的事,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提法,但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文化软实力主
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
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化语境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从文化软实力视角提升我国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措施。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除了这些专门研究文化软实力的著作之外,研究者们还把文化软实力与民族
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外交方略和新闻出版等结合起来,选题紧跟时代步伐,适
应现实需求。学术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的研究才刚刚起
步,不过目前也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为本硕士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当
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网上共有 23 篇
文章,其中 9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笔者对这几篇文章做了分类分析。李静雅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高校理论战线》2012 年
第2期)和刘晓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高
校理论战线》2008 年第 5期)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
的地位和作用层面论述,两篇文章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文化软实力
建设根本性的重要地位,后者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文
化软实力发展根本要求,三个角度阐释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软实
力处于统摄地位,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有借鉴作用,但对
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阐述甚少,由于选题范围较小没有论
述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从文章自身来看没有什
么问题,但作为学术论文在逻辑体系上就不够完整,而且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大。再者两篇文章都侧重于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软实力的地位,没有系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和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不过在李树业、孙兰英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 年第 4期)中我们可以看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关系的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
组成部分分别为文化软实力构成了思想力、理想力、精神力和规范力,最后阐释
了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途径:观念释放、超越自我和扩大影响,作者的分析比较深
入独到。邓红彬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求索》2011
年第 7期)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夏海军、栗志刚的《建设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江淮论坛》2009 年第 2期);黄红发、
刘卫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湖北社会科
学》2011 年第 4期);赖海燕、左乐平的《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文化软
实力》(《求实》2010 年第 12 期)和阚和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提高
文化软实力》(《广西社会科学》2011 年第 7期)。比较系统地阐释了文化软实力的
四个力量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并分析各组成部分在文
化软实力中的地位,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全文逻辑脉络清晰完整,观点全面。比较有特点的是李华、王伟的《文化软实力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苏东剧变原因的新视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 年第 6期)该文从文化软实力角度解读苏东剧变,全文论述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在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剖析
苏联三代领导人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得失,提出中国必须以史为鉴,大力推进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这篇文章选题角度独到,以苏
东剧变为线索,立足中国实践,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此外还有几篇
硕士论文:甘雪梅的《论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刘卫卫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等,这些文章虽然论述角度各有不同,但
都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重视吸收其他国家建设升文化软
实力的经验教训。虽然,目前国内基于文化软实力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不过在未来的几年,这一课题会受到更多关注。
第三节 研究基本思路、内容及结构体系和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基本思路及内容架构
本硕士论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部分,绪论单独列为一个章节,阐述选题意
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基本思路等内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
二章,即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相关的基础理论。通过对“价值”和“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和“软实力”等相关概念的辨
析,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特点,理顺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是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相关内容的论述,包括两部分:一是论述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二是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三方面作用;第四章联系当前文化软实力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取得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第五章是本
硕士论文的落脚点,也是论述的重点,针对当前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构建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举措。
二、主要创新点
文章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
当代理解,理顺两者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框架下,从文化软实
力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摘要:
展开>>
收起<<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论文系本人在浙江财经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浙江财经学院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浙江财经学院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财经学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经审查,确认该论文已符合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导师签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意义一、学术意义对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2 17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10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10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1 页
大小:623.65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