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同决策力量互动关系——基于江西某农村田野调查
VIP免费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摘 要
在农村,国家“攫取之手”变成“援助之手”,于 2006 年取消两千多年的皇
粮国税,进行税费改革,将农村囊进公共财政范围,增加支农支出,实行新农村
建设,提出“二十字”方针,规划农村发展蓝图。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三农
问题也呈现新的特点,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诉求多元化,农村社会治理失
范。这些问题体现在公共服务层面有如下反映:资源单一流向城市,城乡公共服
务差距逆向拉大;供需存在数量和结构矛盾,农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很低,需求
表达渠道不畅通;单一政府供给模式下,农村陷入“等靠要”的被动供给,公共
服务得不到有效改善。本文选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一角窥探农村现状,研究变化
着的农村社会环境对公共服务供给路径和现状的影响,描述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
公共服务供给情况。
本文是从力量的角度描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机制、困境和创新机制的
建立,观察不同力量的作用及其怎样互动影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通过对江西某
农村的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政府供给的不足,引发多方力量的
产生,这些力量在前一种力量失效下产生,所以产生了自愿供给、俱乐部供给等
多元供给模式;农村民情影响着不同力量的作用发挥,当不同力量能够积极协调、
互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一般能实现,否则陷入持久困境,公共服务得不到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力量并没有有效改观农村改革服务现状,经研究发现,这些
新生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依靠政府力量,社会组织严重依赖政府资金支持,村
民自愿供给的合作机制不成熟,出现集体行动二次困境,期望权威型组织领导。
多种力量的存在尚没有形成多元供给模式产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困境出路,需
要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离开了任何一方都难于成功,在某些场域,市场力量
也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在财政学科中,过去的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主要是从“财”的研究角度出发,
缺少“财”与“政”的结合,因此本文在运用财政理论过程中,糅合了公共行政
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丰富研究内容。同时本文是基于实地调研完成,描述
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案例,动态化呈现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有较全面的认知。这对了解三农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是有益的。
关键词:公共服务;力量;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社会治理;案例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ABSTRACT
Rural construction affects the country’s fate.So the government places resources to
rural area,instead of absorbing resouces.The reform of taxation expenses canceled
agriculture tax in 2006,and increased support agricuture expenditure in successive
years.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ed new future for developing
rural. However,a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rural areal also meets new challenges,such
as widening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iversity of farmer insteres,social
management anomie and so on. On public service, those problems reflect: Resources
single flow to the city, urban and rural gap became larger; Because of existing supply
and demand quantity and structure contradiction, farmers’s satisfaction at public service
is very low, and the channels of expression is not clear ;Public service is not effectively
improved under the single government supply mode. 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 supply’s corner to spy out the rural situation , researches the changing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path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describes the current public service supply situation in China's rural.
This paper is from the view of the powers in rural public service supply to descrip
the situation, mechanism, difficul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powers’s effect and mutual influence . 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 one village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study draws two
conclusions: The shortages of government supply, causes new kinds of powers,which
generating after previous power failure, so produced voluntary supply, supply of club
multivariate supply mode ; Rural national conditions affect the role of different power
play, when different powers can active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general can realize, or into a lasting dilemma. However, in practice, these
forces don’t change rural public service situation effectivel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se
new powers to a certain extent still rely on government forces, social organization
depends heavily on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the voluntary supply cooperation
mechanism, appearing collective action secondary trouble, is still not mature, as they
expect authoritative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The existence of a variety of power is
not formed multiple supply mode.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 Power; The mechanism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Social
Management; Case analysis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概念界定.......................................................................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调查区域 ............................................................................................................................7
第一节 调查区域情况 ...........................................................................................................7
第二节 公共品满意度调查................................................................................................11
第三节 村民角度的公共品提供.......................................................................................14
第三章 微观实证分析 .................................................................................................................17
第一节 修路事件与力量博弈............................................................................................17
第二节 公办与民办义务教育............................................................................................23
第三节 垃圾运输服务提供持续性困境 .........................................................................29
第四节 老年协会对公共品供给贡献与不足 ..........................................................32
第四章 结论 ...................................................................................................................................40
第一节 本文观点................................................................................................................40
第二节 本文不足................................................................................................................42
参考文献 ..........................................................................................................................................43
附录 ...................................................................................................................................................45
致谢 ...................................................................................................................................................45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这是一篇从力量①的角度描述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现状、机制、困境和创新机制
建立的文章,是根据江西某地区传统农村的实地考察写成。它旨在说明农村社区
力量和市场力量对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作用,力量之间的协调和博弈动态,以及
农村社会结构对各种力量的作用进而对公共服务提供的影响。本文中提及的力量
有:镇政府、村委会、老年协会、村民和市场力量,村民力量以覆盖面不同,分
为全体村民和俱乐部村民力量两种。以政府为主导型的供给机制中,镇政府和村
委会承担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政府单一供给已
不能填补巨大的供需缺口,村社本土力量及市场力量在政府失灵的场域发挥作用。
因此,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出现了多种力量交锋、博弈的现象,社会参与度
增加。从调查村的公共服务情况来看,当不同力量积极协调、相互作用,基本公
共服务供给一般能有效实现,当不同力量不能有效对话、消极配合,供给得不到
不实现,公共服务陷入持久困境,供需缺口不能弥补、效率低下或损害公平。农
村社会的多元化、利益分化,各种力量产生,其作用形式、场域因不同农村的“民
情”而不同,力量之间博弈、协调、制衡约束也不同。农村,一边被时代的潮流
裹挟前进,一边时代发展边缘化,本文基于变化着的农村社会,考察农村的“民
情”,描述农村公共服务现状和提供过程中存在的力量及其问题。
在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环境下,国家权力是主导,社会组织以政治组织为
主,村民自治组织没有真正的自治精神和自治功能,被称为“准行政组织”,是科
层化组织的最底端,代表国家行使权利,因此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实则是以国家政
策为导向。在 90 年代,国家提倡农村道路的硬化,农村道路获得极大的改观,在
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央精神下,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得到发展,但是单一主体,
至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弊端渐显。税费改革前,国家倡导的公共服务提供负担主体
实则是基层政府,为完成任务“指标”,基层政府强制农民缴纳“村提留”、“村统
筹”等形形色色的农村税费,将负担转嫁给农民,官民矛盾冲突;税费改革后,
基层政府发动村民筹资共同供给力量大为减弱,更加依赖国家投入。单一主体的
供给模式至少产生了以下结果:供给水平低、供需结构失衡;政“完”人息,国
① “力量”在社会和政治上没有明确的概念,本文根据社会学的“社会互动”、政治学的“有序参与”和行政
学的“协商民主和参与式治理”理论提出适用本文内容的概念: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较大影响的群体或
组织,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家倡导政策停息或转变,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和维护投入也随之减少;村庄活力
的消减。单一供给模式的局限,寻找适合农村社会的多元供给模式是必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自由,积极从事私人生产,
生活水平提高,然而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渐显,维系农村共同体的传统精神也逐渐
败落。2000 年李昌平疾呼“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农村真穷”,反映农村发展过
程中裹足不前的困境。在 2006 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并加大农村的财政投入,将
农村纳入公共财政范围,“攫取之手”变成“援助之手”,农村进入后税费时代。
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推行,各地办起了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提出“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这 20 个字
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和环境,是中央对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总体目标。农村似乎在孕育着巨大的变革。然而,这仍是一
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农民被动、消极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新农村建设
也被仅被解释成新村建设。在我观察的农村及其附近的农村看来,除了新村规划
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外,新农村建设呈现的是农村社会治理真空,农村公共服务
中出现严重的倒退,村庄垃圾堆积如山,农村义务教育负担反弹,农村发展迟滞
不前等等不合语境的现象。新农村建设中公益事业落后甚至退步,这究竟是个例,
还是其他地区也存在而被宏观叙述选择性忽略的事实?学者温铁军认为新农村建
设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没有成为真正的建设主体。倾听农民的声音,正确
看待农民的合法诉求,不仅是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失范纠正的机会,也是农村公共
服务匮乏困境下提供创新机制形成的力量之源。
中国实现现代化,不仅是城市的现代化,而且是农村也走向舞台,实现现代
化。在社会转型期,农村也经历着镇痛。人才、资金、资源等单向流动城市,甚
至一个人的梦想,也似乎只有在城市才有舞台,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城镇
化在城市发展蓝图中囊进农村,带动农村发展,但暴力拆迁、环境破坏等问题频
频出现,粗放型的城市化引发更深层次的农村问题。本文从农村公共服务视角,
进行小范围的实地调查,深入解剖“三农”问题,真实地触摸农村社会的脉搏,
记录农村社会面貌,从宏观的叙述语境下还原一个生动,有血有肉的农村。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 选题依据
公共服务研究,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范畴。本文基于
现实考察,结合多种学科理论,为改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提供理论和经验借
鉴意义。本文选题依据如下:
公平。在人类文明史上,对于平等、正义和自由从不曾停歇,“人人生而平等”,
摘要:
展开>>
收起<<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II摘要在农村,国家“攫取之手”变成“援助之手”,于2006年取消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进行税费改革,将农村囊进公共财政范围,增加支农支出,实行新农村建设,提出“二十字”方针,规划农村发展蓝图。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三农问题也呈现新的特点,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诉求多元化,农村社会治理失范。这些问题体现在公共服务层面有如下反映:资源单一流向城市,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逆向拉大;供需存在数量和结构矛盾,农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很低,需求表达渠道不畅通;单一政府供给模式下,农村陷入“等靠要”的被动供给,公共服务得不到有效改善。本文选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一角窥探农村现状,研究变化着的农...
相关推荐
-
VIP免费2024-11-22 17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10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6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8
-
VIP免费2025-01-09 13
-
VIP免费2025-01-09 10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47 页
大小:1.24M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