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30 4 4 859.11KB 60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本文以济源方言口语为研究对象,选择济源方言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形容词生
动形式进行描写,系统揭示了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在结构、语法和语用上的
特点。力求客观地反映处于晋方言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
式的全貌,为方言语法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济源的地理人口、历史沿革和济源方言的概况;
其次明确了汉语方言和晋语形容词研究的现状,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济源方
言形容词生动形式进行了界定;最后明确了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
说明。
第二章对济源方言附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结构展开描写并进行了横向的方
言比较。附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可以分为七小类:附加前缀类 XA 式;附加中缀类
AXXA/AXXB 式;附加后缀类细分为 A 儿式、AXYZ 式、AXY 式、ABXY 式。
第三章对济源方言重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结构展开描写并进行了横向的方
言比较。重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分为八小类:重叠式细分为 AA 儿式、XAA 式、ABB
式、AXBB 式、AABB 式、ABAB 式、XAXB 式、A A 眼式。
第四章对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法功能展开描写。首先对形容词生动
形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主宾语的句法特征进行了重点描写;其次对形
容词生动形式的句法组合能力进行了简单描写。
第五章对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特征进行探讨。首先对晋语形容词
生动形式的典型的词缀“圪”的语用进行描写;其次分析了度量形容词儿化生动
形式语用特征;最后对济源方言中特有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老 AA”的相关语用问
题进行了阐释。
第六章为结论。首先对本文进行小结,并对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济源方言;形容词性生动形式;语法特征;语用特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Jiyuan dialect spoken description Select Jiyuan dialect most vivid adjective form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s Jiyuan adjective vivid form of spend in the structure,
syntax and language features. Strive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of Jiyuan dialect vivid
adjective form of the whole picture, for the study of dialect syntax in Shanxi dialect and
the Zhongyuan Mandarin transition zone is to provide a reliable material basis.
The subjec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For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we introduce Jiyuan and an overview of Jiyuan
dialect;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worthies we define the adjective vivid form; finally a
clear sense of the research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other particular phenomenons.
The second chapter to exp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of Jiyuan
dialects additional class of adjectives vivid for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ways to classify it into seven sub-categories: The prefix type is
XA type;the infix type is AXXA/AXXB type;the suffix type is sub divided into A
type, AXYZtype;AXY/ABXY type, Adelailai(得来来) type.
Chapter three to exp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of Jiyuan dialects
overlapping class of adjectives vivid for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different ways to classify it into ten sub-categories:AA type, XAA type,ABB
type,AXBB type, AABB type, ABABtype,ABAC type,A Atype.
Chapter four we make a description of Jiyuan dialect adjective vivid form on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Firstly the paper depicts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as
predicate, attribute, adverbial, complement, subject, syntactic features; then we briefly
describe the vivid forms of adjectives in the syntactic combination ability.
Chapter five We describe Jiyuan dialect adjective vivid form from impact of
pragmatic features. The typical first Jin dialect adjective vivid form affixes Ge()
pragmatic description;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metrics vivid form of
language adjective “AAEr()”; Finally Jiyuan dialect specific adjective vivid form of
the “old AA "languageinterpretation issues.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together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Jiyuan dialect; adjective vivid form; grammatical features; pragmatic
features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录
第一节 济源和济源方言概况………………………………………… 1
第二节 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研究概况 …………………………………4
第三节 本选题的意义、理论方法及相关说明 ………………………7
第二章 济源方言附加词缀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结构、意义 ……………10
第一节 附加前缀类………………………………………………………10
第二节 附加中缀类 ……………………………………………………13
第三节 附加后缀类 ……………………………………………………14
第四节 方言比较 ………………………………………………………17
第三章 济源方言重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结构、意义…………………21
第一节 典型重叠式 ……………………………………………………31
第二节 特殊重叠式 ……………………………………………………31
第三节 方言比较 ………………………………………………………32
第四章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法特征……………………………37
第一节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句法功能…………………………37
第二节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句法组合能力……………………41
第五章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特征 ………………………… 45
第一节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中“圪”的语用特征功能…………45
第二节 济源方言中度量形容词儿化形式的语用特征…………………47
第三节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老 AA”式的语用特征 …………48
第六章 结语…………………………………………………………………53
第一节 小结………………………………………………………………53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54
参考文献………………………………………………………………………55
附录……………………………………………………………………………58
致谢……………………………………………………………………………59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济源和济源方言概况
一、济源的地理、人口概况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因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是
传说中移山愚公的故乡,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晋
城市、阳城县搭界;南临黄河,与洛阳市新安县、孟津县隔河相望;西踞王屋山,
与山西省垣曲县毗邻;东接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的孟州市、沁阳市接壤。济源地
处 暖 温 带 大 陆 性 季 风气 候 区 , 地 理 坐 标 在北 纬 34°53′ ~ 35°16′、东经
12°01′~112°45′之间。全境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为山岭区,
东南部为黄土丘陵,中东部为西窄东宽的平原,雅称玉川。境内山地、丘陵、平
原各类地貌齐全。市域略呈长方形,东西最长处 66 公里,南北最宽处 36.5 公里,
总面积 1893.76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面积 1530.1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0.8%;平原区面积 363.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9.2%。
辖8镇4乡4街道,547 个行政村和社区。总人口 642002 人。其中:汉
族 634961 人,占总人口的 98.9%;回、满、蒙古、苗、壮、朝鲜、藏、白、锡伯、
维吾尔、彝、土家、侗、独龙、布依、畲等 16 个少数民族共 7041 人,占总人口
1.1%。全市总耕地 4603041 公顷。
二、济源市的历史沿革
济源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原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证明了,在 1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和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已经形成部落。原城遗址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春秋战国
至南北朝期间,多为诸侯封地,数度被封为侯国。自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济
源县始,历代帝王皆在此或设郡、设州、设县,为一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爆发过震惊中原的黄背坪起义与沁济农民暴动。抗日战争时
期,这里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47 7 县的一、三区
属济源管辖。1949 年 8 月济源属平原省,1952 年平原省撤销,划入新乡专区,
1970 年入新乡地区。1975 年 5 月,中共河南省委批准设立济源工区办事
济源市城市概况 - 济源新闻 - 创新·济源论坛 - 分享,互助,交流,沟通,网聚济源人的力量!
http://www.jylt.cn/forum.php?mod=redirect&ptid=15985&authorid=0&postno=
济源市城市概况 - 济源在线 --济源论坛-- 最真实、丰富、温暖的网上家园!
http://www.jy112.com/?action-viewnews-itemid-12739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处,工区下辖虎岭区(县级)、济源县。1977 5 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撤
销济源工区办事处,济源县仍属新乡地区领导。1986 年 3 区撤
济源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 年 6 月,济源撤县建市,实行计划单列,以原济
源县的行政区域为县级济源市的行政区域,仍归焦作代管。1997 年经国务院
批准不再由焦作市代管,由河南省政府直辖(副地级市)2005 年
辖市(按正地级市所有行政管理机构配置)为河南省 18 个省辖市之一。济
源因系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夏二世曾在此建都,史称“中原”。
隋开皇 16 年(公元 596 年)设县,距今已有 1400 余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给济源
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境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全市有文物保护单
位、风景名胜 300 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省级 14 处,市级 71
处。木构古建筑因数量多、纯度高、年代久远而名列全省榜首。主要文物古迹有
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庙街原城,春秋时期的轵国故城,秦代枋口水利工程,
三国时期曹魏沁河古栈道,南北朝时期创建的盘谷寺,隋代创建的济渎北海庙(国
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创建的奉仙观、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宋代修建的
延庆寺舍利塔、大明寺等。这些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群点缀在名山大川之间,与自
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而且是难得的旅游资
源。中华民族许多动人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成语典故都源于此,诸如女娲补
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黄帝祭天及“沁园春”词牌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
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与墨宝。千百年来,坚忍不拔、锲而
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直是激励济源人民加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宝贵的精神财
富。
三、济源方言概况
(一)方言归属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晋语的定义是“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
言”,因此晋语和山西方言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山西方言是指山西省境内
的方言,是从地理范畴上指称的。晋语是指山西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是从方言特征上指称的,不包括山西省境内的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也不包
括山西及其毗邻地区以外的有入声的其它官话方言。
济源虽是河南省的一个城市,但济源话和其他大部分河南话完全是两个
方言系统的。济源方言的发音和河南话有着本质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济
源方言中有一般河南话中没有保留的入声,自然济源方言被归为晋语方言的
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方言调查字表[M].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本文以济源方言口语为研究对象,选择济源方言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形容词生动形式进行描写,系统揭示了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在结构、语法和语用上的特点。力求客观地反映处于晋方言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的全貌,为方言语法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材料依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济源的地理人口、历史沿革和济源方言的概况;其次明确了汉语方言和晋语形容词研究的现状,并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进行了界定;最后明确了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相关说明。第二章对济源方言附加类形容词生动形式的结构展开描写并进行了横向的方言比较。附加类形容词生动形...

展开>> 收起<<
济源方言形容词生动形式研究.pdf

共60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0 页 大小:859.11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