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意愿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30 4 4 556.37KB 49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地矛盾己然成为人地关系中最
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建设用地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耕地资源急需受到更好的保护,这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央
和地方政府。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新土地资源的开发;二是
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整理,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
率。但是,第一种途径受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土地开发需要付出较高经
济、生态代价的限制,因此,要缓解目前的人地矛盾,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快速
发展的双重目标,就必须依靠第二种途径。然而,受宅基地退出机制缺乏以及地
理环境、居住习惯的长期影响,浙江省农村宅基地存在着严重的闲置浪费现象。
对农村宅基地加强管理,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构建和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
机制,以整合农村闲置和浪费的宅基地资源、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将是今后浙
江省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对目前浙江省农村宅基地退出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从制度变迁诱发条件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农村宅基地退出各行动主体收益和成本
的各种因素,并在对农户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建立 Logistic 模型着重分析不同因素
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程度。本文对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学
者侧重于论证宅基地退出机制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不是单纯对宅基地退出
模式的设计,而是从全局出发,给出的是宅基地退出系统性的机制设计;其次本
文的研究不是单一的从某一个行动主体的角度出发,而是在综合考虑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农户三者权益分配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弱势群体农户的权益和意愿。
最后,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本文基于浙江省农户意愿
调查和宅基地退出驱动、制约因素分析,构建适合浙江省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制约浙江省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有制度因素、
管理因素和渠道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严重降低了农户宅基地的退出意愿,阻碍了
宅基地的有效退出;从制度变迁理论视角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是宅基
地退出的潜在行动主体,其中农户作为宅基地的实际使用权人,宅基地退出与其
有切身关系,所以需要着重考虑其退出意愿,要使这些潜在行动主体成为实际行
动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其退出收益大于成本,即 R1>C1;R2>C2;R3>C3;对浙江省农
户退出意愿影响显著的因素主要有户主年龄、户主对城市的偏好程度、家庭人口
数量、人均年收入、农业依赖程度和购买保险数量,其中户主年龄、家庭人口数
量、农业依赖程度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是负的,其余因素对农户意愿影响是正的;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最后,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构建应该包含“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其他相关制
度,这些机制的建立需尽可能提高各行动主体的退出收益、降低退出成本,充分
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克服制约因素,着重考虑农户权益的基础上,使各行动主
体的收益都能大于成本,使退出机制具有现实可行性。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机制;农户意愿调查;制度变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most serious and outstanding
problem. On one hand is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needs more
support of construction land. On the other hand is that the limite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needs better prote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m has always plagued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refore, to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we must rely on the second way.
China's construction land mainly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other is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perfect of the state-owned land market, its configuration function is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efficiency has been obviously improved. The
focus of the future should be to improve the rural collective land market and improve
the countryside collective land use efficiency.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the rural homestead exit driving
factors and restriction fact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duced
condition, analyzed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the action group. And on the basis of
farmer intend to survey, establish the Logistic model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different factors on farmers’ decision.
Finally, this paper gets the conclusions: (1) the current restricting factors of
homestead exit are system factor, management factor and channel factors. (2) From the
theory of system vicissitude, the premise condition of homestead exit i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exit income is greater than the cost. (3)
Householder age, the householders preference of the city, family population, the
average per capita income, agricultural dependence and the number of buying insurance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to Influence farmers’ will. (4) Homestead exit
mechanism should include "constraint" mechanism, encouraging mechanism and other
related system.
Keywords Rural Housing; Exit Mechanism;Farmers Intend to Survey; Institutional
Changes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 .............................................. 7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 7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8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0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10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12
第三章 浙江省宅基地退出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 ...............................................................17
第一节 宅基地退出的驱动因素 ..................................... 17
第二节 宅基地退出的制约因素 ..................................... 19
第四章 宅基地退出理论分析框架 ..........................................................................................21
第一节 分析框架的建立 ........................................... 21
第二节 各行动主体的成本、收益因子分析 ........................... 22
第三节 宅基地退出诱发条件的理论模型 ............................. 25
第五章 浙江省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意愿调查 ...............................................................27
第一节 调查区域和数据来源说明 ................................... 27
第二节 变量选择 ................................................. 28
第三节 模型构建 ................................................. 31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 31
第六章 浙江省宅基地退出机制的构建 .................................................................................34
第一节 约束机制的构建 ........................................... 34
第二节 激励机制的构建 ........................................... 36
第三节 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 ................................... 40
第七章 结语 ...................................................................................................................................42
参考文献 ..........................................................................................................................................43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地矛盾己然成为人地关系中最
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建设用地的支持,
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耕地资源急需受到更好的保护,这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央
和地方政府。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新土地资源的开发;二是对
现有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整理,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但是,第一种途径受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土地开发需要付出较高经济、
生态代价的限制,因此,要缓解目前的人地矛盾,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
的双重目标,就必须依靠第二种途径,即以现有土地资源为着眼点,通过充分发
挥土地市场的配置效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的建设用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二是农村集体建
设用地。当前,随着城镇国有土地市场的日渐完善,其配置作用的不断发挥,土
地利用结构正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今后的重点应是完善农村
集体土地市场,发挥农村土地市场的土地配置作用,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的利用效
率,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然而,受宅基地退出机制缺乏以及地理环境、居住习惯的长期影响,浙江省
农村宅基地存在着严重的闲置浪费现象。一方面,由于政府管理薄弱、执法不严,
对农村宅基地建设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农民建房过大的自主性造成了农村村
落缺乏规划性,宅基地利用方式极度粗放,人均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另一方面,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农村,使得农村存在大量空
心村、闲置地和空置房的现象;同时随着职业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部分外出务
工人员己不再以农业生产作为自己主要工作,有较强的进城定居意愿却因为国家
禁止宅基地的自由流转,而宁可选择保留本已闲置的宅基地也不愿无偿退出。再
者,宅基地无偿取得、使用制度使得宅基地的价格不能有效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宅基地的粗放利用。不明晰的宅基地产权制度又阻碍了农村
金融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我国城市化及工业化快速发展
过程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迁出农村去城市就业、
居住,全国有大量宅基地处于闲置或废弃状态。然而,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地矛盾己然成为人地关系中最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建设用地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耕地资源急需受到更好的保护,这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中央和地方政府。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对新土地资源的开发;二是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整理,通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但是,第一种途径受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土地开发需要付出较高经济、生态代价的限制,因此,要缓解目前的人地矛盾,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目标,就必须依靠第二种途径。然而,受宅基地退出机制缺乏以及地理环境、居住习...

展开>> 收起<<
基于农户意愿视角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pdf

共49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49 页 大小:556.37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4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