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30 4 4 860.19KB 65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定语+人称代词”结构已成为现代汉语里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现象,
汉语学界对它的态度也从否定或保留到肯定。在日语和英语中同样普遍存在着“定
语+人称代词”结构,并且与汉语中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有着或多或少的相
似度。本文以汉语、日语、英语中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运
用描写、统计、类比和归纳等研究方法,来考察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
的异同。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缘由和价值,介绍
了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其次,主要是从“受
修饰的人称代词”和“人称代词的修饰语”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汉语、日语、英
语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特点。接着,从汉日语、汉英语角度对“定语+人
称代词”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对比结果的基础上,回顾了中日、中英、
欧日的语言文化交流,从而更好地探究了汉日语、汉英语之间“定语+人称代词”
结构的渊源。
综上所述,本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肯定了汉语对日语“定语+人称代词”
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并认为汉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的相似性是语言类型学在
不同语言里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定语+人称代词”;汉语;日语;英语;对比;文化交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has been a grammat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used so widely and popularl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start to recognize the legitimacy of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not only
exists in Chinese , but also exists in Japanese and English, so the thesis hav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in Japanese and English.
Firstly, introduce the reason and value of the research on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and introduce the method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Secondly, hav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in Chinese, Japanese and English. Thirdly, because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in Japanese and English has many similarities with Chinese, so the
thesis use some theories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o write up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betwee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Chinese, English. Finally, the thesis have a review of the
intercommunion of culture among China, Japan and Europe, then have a better study of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in a comprehensive and deeply way.
Generally speaking, Chinese do have a big affect on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in Japanese. At the same time, the similarities on the structure
“Modifier + Personal Pronou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s a reflect of linguistic
typology.
Keywords: the structure of “M+PP” ; Chinese ; Japanese; English;comparison;
intercommunion of culture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I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 ................................................................................. 1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 ................................................................................. 4
第二章 汉日英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概况 .................................................................... 7
第一节 汉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 ............................................................................. 7
第二节 日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 ........................................................................... 17
第三节 英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 ........................................................................... 28
第三章 汉日英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对比 .................................................................. 35
第一节 汉日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对比 ............................................................... 35
第二节 汉英语人称代词带修饰语对比 ............................................................... 41
第四章 从对比结果看中日英语言文化的交流 .......................................................... 45
第一节 从对比结果看中日语言文化的交流 ....................................................... 45
第二节 从对比结果看中英语言文化的交流 ....................................................... 48
第三节 从对比结果看欧日语言文化的交流 ....................................................... 51
结语 ................................................................................................................................ 55
参考文献 ........................................................................................................................ 58
附录 ................................................................................................................................ 62
致谢 ................................................................................................................................63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
一、研究缘起
随着汉语的发展,汉语中越来越多使用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受到了很多
学者的关注(这种人称代词受修饰的结构,有些学者如李书超(2001),魏志成
(2005)用“M+PP”表示,<M 为英文“modifier”修饰语的首字母,PP 是“personal
pronoun”人称代词的缩写>),从研究探讨该结构的合法性、来源到该结构的生成
机制、语用价值等等,汉语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研究出现了很多的成果。
与此同时,学者们开始放眼他国语言,将汉语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汉
语的“M+PP”结构与其他的语言的联系和区别。其中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和
日语、汉语和英语,还有少数与法语、德语、俄语进行的对比,如果说英语、法
语、德语、俄语笼统地算是欧洲的语言,那么对比研究其实就是集中在汉语与日
语,汉语与印欧语上。但是对比研究在整个对“M+PP”结构的研究中,是属于探
究比较少的部分,大部分集中在汉语本身“M+PP”结构的研究上。笔者在吸收之
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在本文重点作汉日语、汉英语“M+PP”结构的对比
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中日、中英、欧日的语言文化交流,来思考跨语言的文
化交流给汉日英语带来的一些影响,并从中窥探是否可能存在对 “M+PP”结构的
语法影响。
二、 研究现状
(一) 汉语中人称代词前带修饰语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角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1.就人称代词前带修饰语结构存在的合法性而言:陈承泽等人对“M+PP”格
式持否定态度。陈承泽先生在《国文法草创》一书中甚至明确指出代词与名词的
区别就是代词前不能加修饰语。王力先生认为“中国的代词,除了‘者’之外,
前面都不能有修饰语。(见《中国现代语法》)刘世儒先生也认为“(代词)一般
不常受定语修饰,这是它跟名词不相同的。(见《现代语法论文集》)这一观点直
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为朱德熙所沿用。虽然如此,对“M+PP”格式持肯定态度的
人却越来越多。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许德楠等人陆续发表文章认为应当承认
“M+PP”格式的合法性。总的看来,虽然人们对“M+PP”格式的具体看法还有不
一致的地方,但已经逐渐接受了它。
2.就人称代词前带修饰语的来源而言:有诸多学者对人称代词前带修饰语的
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的观点有五大类:(1)王东明(2000)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李书超(2001)、崔山佳(2008)等人支持的“汉语固有说”(2)“他源说” ,
包括王力(1984)赵博源(1998)魏志成(2007)等人支持的 “日化说”
及王力、倪宝元、谢耀基等人支持的“欧化说”(3)王希杰(1996)、石定栩、
朱志瑜(1999,2000)等人支持的“外语影响说”(4)日本学者太田辰夫(2003)
提出的“修辞说”,他认为,“标示人称的代名词也有偶尔带修饰语的。但是,在
语言中一般不这样说,而是一种修辞的技巧”(5)“综合说”,认为“M+PP”结构
既受传统汉语的影响,也受外语的影响,如汪化云(2009)在《也说“人称代词
受修饰”现象》一文中提到:“对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受修饰’结构来源的合
理解释应该是:这种结构的普遍使用,是汉语中固有的特殊语法结构受外语语法
影响而迅速发展的结果。”
3.就“M+PP”结构的构成而言:关于“M+PP”格式构成的讨论,一般从能够
作人称代词的修饰语和接受修饰的人称代词两个角度分析。李书超(2001)《也
谈人称代词受修饰的问题》、洪琳(2002)的《略论人称代词带修饰语的形式》
张凤琴、冯鸣(2004)的《关于“定语+人称代词”、李丽君(2006)的《定语+
的+人称代词结构探析》、崔山佳(2009)的《<关于“定语+人称代词”>献疑》
张莹(2009)的《从‘修饰语+代词’结构看代词的性质和功能》等文章均对此类
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讨论。
4.就“M+PP”结构的语用价值而言:张莹(2009)的《从‘修饰语+代词’结
构看代词的性质和功能》论文中有一章写的是:“修饰语+被饰代词”结构的语用
价值。另外,还有鲁莹(2008)“定语+的+人称代词”结构研究》王卓(2010)
的《浅析“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M+PP 结构的来源及语用价值》等文章都对
“M+PP”结构的语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5.就“M+PP”结构的语义认知、生成机制而言:陈景元(2011)《关于“定
语+人称代词”结构的思考》一文从语言的表达形态和话语分析两方面对“M+PP”
结构进行了思考, 认为“M+PP”结构是“语言形态运转的最好的例证,修饰和陈述
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定语不一定是提高定指性或指别度,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语义陈
述”。还有鲁莹(2011)的‘定语+的+人称代词’结构生成机制探析》等文章探
讨了形成“M+PP”结构的深层语义机制和语法手段。
总之,众多学者对汉语中“M+PP”结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
广阔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
(二) 日语中人称代词前带修饰语的研究现状
根据笔者所查到的资料,关于日语中人称代词的研究较多,经常是在讨论日
语人称代词的时候涉及一点人称代词带修饰语语法结构的探讨,但没有作很深入
的研究,如在宋艳军(2008)的《论日语人称代词》中有一小节“人称代词带修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定语+人称代词”结构已成为现代汉语里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现象,汉语学界对它的态度也从否定或保留到肯定。在日语和英语中同样普遍存在着“定语+人称代词”结构,并且与汉语中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度。本文以汉语、日语、英语中的“定语+人称代词”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描写、统计、类比和归纳等研究方法,来考察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异同。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缘由和价值,介绍了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结构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其次,主要是从“受修饰的人称代词”和“人称代词的修饰语”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汉语、日...

展开>> 收起<<
汉日英语“定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pdf

共65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65 页 大小:860.19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