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30 4 4 643KB 54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养老不仅关系民生,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自古以来就是
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更有关于“敬老、爱老、养儿防老”的悠久家庭养老
传统。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平均寿命不断
的延长,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的转变,特别是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成长起来的新
一代大部分已进入适婚年龄,4-2-1 结构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初具规模,人口结
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的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
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逐
渐削弱,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因此如何维持或提高老年人口晚年
的生活质量;怎样满足老年人口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什么样的养老方式能够有效、
合理的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基于
此本文以养老模式作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分层、需求、福利多元理论等作为理论
支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养老主体和客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中
国养老模式优化选择和构建的新见解和可行性方案。
首先,本文对我国老龄化的背景、及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交代,
对我国养老模式及国外养老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描述和介绍,同时对国外养老模式
选择过程的经验和启示做出了总结:指出社区、专业的服务、多元化的服务供给
主体等与养老模式构建的关系及作用,并认为养老模式之间不是孤立的。
其次,分别对我国养老模式选择研究的主体老年人和养老模式选择研究的客
体养老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口特点、老年人口的分层、
国养老模式的变迁及多元化趋势等的描述和分析,阐明了老年群体和养老需求,
养老需求和养老模式之间的关系,为下文关于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和构建奠定了
基础。
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养老的“危”和“机”
为主要依据,提出建立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其他养老模式为辅的“一拖多”
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并同时提出构建另一种新的多元融合为一元的养老服务自选
“超市”方案,以满足老年人口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养老模式;多元化
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aging process continues to acceleratethe traditional family
pension mode gradually extinction, it has already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group endowment. How to maintain o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how to meet the old age group diversified endowment demandWhat kind
of pens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reasonable alleviate ageing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becomes suspends in front of us real problem that cannot ign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ld people
deman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family pension and social endowment face to
challenges and defects. Use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ory, demand theory, welfare
multiple theory as theoretical support,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
at last put forward new ideas and feasibility scheme about Chinese pension mode
optimization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endowment subject and
object .
Key Word: Aging of PopulationAged PopulationModel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Pluralism
I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第二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4
第三节 研究综述 .................................................6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7
第二章 养老模式选择研究的理论基础...................................9
第一节 社会分层理论 .............................................9
第二节 需求理论 ................................................10
第三节 福利多元主义 ............................................11
第三章 我国养老模式及国外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12
第一节 我国养老模式 ............................................12
第二节 国外养老模式选择的实践 ..................................14
第三节 国外养老模式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17
第四章 我国养老模式选择的主体分析..................................19
第一节 我国老年人口主要特征 ....................................19
第二节 老年人口的分层 ..........................................22
第三节 老年人的需求与老年人口分层 ..............................26
第五章 我国养老模式选择的客体分析..................................29
第一节 我国养老模式的变迁 ......................................29
第二节 我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30
第三节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与老年人的需求 ..........................33
第六章 我国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与构建................................35
第一节 我国养老模式选择与构建的现实依据 ........................35
第二节 多元化的养老模式选择与构建 ..............................41
第七章 结束语......................................................47
参考文献...........................................................48
附录 ..............................................................50
致谢...............................................................51
III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一切生物无法抗拒的自然法则,老是生命的一个过
程,是人的一生中最后的阶段,自从人类出现的那天起,关于养老的话题就已经
存在。时至今日养老问题依然是人类所探讨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民网转载《工
人日报》的一篇报道中将“公办养老院住不进,民办院住不起”这一问题简单的
概括为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虽然显得不那么的贴切和准确,但却真实的反应了
我国老年人在晚年养老方式选择中的被动局面。文章中提到“他们搬到了女婿在
昌平的别墅里,可是偌大的别墅里只有他们俩和一个保姆,凑桌麻将都凑不齐,
而且老伴目前逐渐失忆,需要多和人说话可见文章中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方
面是充足的,但由于子女工作繁忙,偌大的房子只有年迈的父母人守着,缺少精
神的慰藉。二老面对的其实已经不是“有无养”的问题,而是“怎样养,养的好”
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晚年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按照我国《老年人权
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
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的需要。”因此在讨论养老方式问
题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各方面的需求,特别注意老年人的需求的共性和个性,
在此基础上探讨养老模式的构建和选择。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
志,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由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
诸多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迥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的问题在中国也呈现着
独特的特点,养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研究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的数量也是世界之最,占世界老年
人口约 1/5,亚洲老年人口约 1/2,“银发浪潮”为世人所关注。我国的人口老龄
化的过程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1982 年党的十二大确定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
一项基本国策以来,我国实行了近 30 年最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的程度
上加速了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上我国医疗卫
生事业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人口结构倒金字塔形趋势发展明显。
中国养老现状:公办养老院住不进 民办院住不起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3534688.html
1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正面临着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的双重夹击,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人口老龄化的形式严峻。
1-1 2010 年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抚养比表
地区 65 岁+占比
(%)
老年人口抚
养比(%)
地区 65 岁+占比
(%)
老年人口抚
养比(%)
全国 8.87 11.90 河南省 8.36 11.83
北京市 8.72 10.54 湖北省 9.08 11.81
天津市 8.50 10.43 湖南省 9.77 13.47
河北省 8.24 10.99 广东省 6.75 8.84
山西省 7.59 10.06 广西 9.23 13.38
内蒙古自治区 7.57 9.65 海南省 7.84 10.80
辽宁省 10.31 13.17 重庆市 11.54 16.17
吉林省 8.38 10.54 四川省 10.95 15.19
黑龙江省 8.33 10.44 贵州省 8.58 12.94
上海市 10.12 12.46 云南省 7.64 10.65
江苏省 10.89 14.31 西藏 5.00 7.22
浙江省 9.33 12.05 陕西省 8.52 11.11
安徽省 10.18 14.17 甘肃省 8.25 11.19
福建省 7.89 10.30 青海省 6.22 8.66
江西省 7.61 10.77 宁夏 6.35 8.89
山东省 9.84 13.23 新疆 6.19 8.47
数据来源:2011 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由表 1-1 可以看出,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将一个国家和地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7%作为老龄化的标准,除西藏、青海、新疆等个别省份外,
国大部分地区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均已经超过 7%,且地区间的老
龄化程度不一。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些地区和城市“点”的老龄化,
还要面对全国范围整体上“面”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问题将是未来中国发展过
程中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庞大的老年群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忽视
的重要群体,怎样处理好养老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年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阶段也是人的一生中较为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
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前者是由于人口金字塔中底部的少儿人口减少造成,后者则是顶部老年人口
增长加速导致。
2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的老年人有着老年人独有的特殊生理、心理特点,这就决定了老年人在这一阶段
的需求的特殊性。而现阶段家庭和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方面的内容与老年人的需
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也就产生了社会所关注的老年人的问题。而这都源
自于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老年人口的发展速度不相
协调“穷人得了富贵病,未富先老”。养老已不再只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
面的问题,已经关系到国民生计、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的问题,
就构成了探讨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选择的鲜明的时代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上世纪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时至今日老龄化问题更
加严重,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选择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养老方式;什么样的模式能够满足老年群体从经济
供养到精神的慰藉各方面的需求;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会不会逐渐削弱直至被取
代;不同的养老方式又适合怎样的老年群体;怎样提高不同模式下的老年人的生
活的质量等,这些都是社会学、社会工作、护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
课题。而这些都源自于老年人口如何选择养老的模式 。
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被提上政府的政治议事日程,虽然关于养老的问题已经
成为当今我国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我国老龄化来势猛、规模大、问题新,关于
养老模式问题的探讨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并不密切。一方
面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的支持,基本上停留在抽象的理论探讨阶段;另一方面近
些年兴起了一些养老模式的实践,但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和提炼。本文尝试从社会
分层理论、需求理论和福利多元理论等角度,以及已有的实践的归纳总结,探讨
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二)研究的现实价值
老龄化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不同,
解决养老问题的方法和方式上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敬老历史
传统的国家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富先老、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等问题
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对与上个世纪关于“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粮食话
题的国际热点讨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引发了关于老龄化背景下“怎
样养活中国人”的讨论,促使特殊国情下的养老问题超前暴露出来,凸显了我国
养老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养老模式满足的主体是广大的老年人,根据老年人口的需求的差异性优化选
择设计养老模式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切身需求的满足和晚年生活质量的维持或提
高。养老关系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年人口,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
3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养老不仅关系民生,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关注的话题,在中国更有关于“敬老、爱老、养儿防老”的悠久家庭养老传统。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的转变,特别是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部分已进入适婚年龄,4-2-1结构模式的家庭越来越多初具规模,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的增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逐渐削弱,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因此如何维持或提高老年人口晚年的生活质量;...

展开>> 收起<<
多元化养老模式选择研究.pdf

共54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4 页 大小:643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3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