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丛谈》新词研究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29 4 4 995.87KB 58 页 15积分
侵权投诉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本文以《六合丛谈》中的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由西方传教士主编的中
国本土第一本近代报刊,《六合丛谈》的词汇系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为迎合新
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入,新词被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这些新词既与古代汉语一
脉相承,又受到了外来特别是西方的影响。
新词主要有两类,即新词形和新词义。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论述《六合丛谈》
新词在汉语词汇史上的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对“新词”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新词产生由来及途径进行了简单概括。其次,我们从“新词形”和“新
词义”两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六合丛谈》中的新词。对于新词形,我们称之为“结
构新词”即在《六合丛谈》所发行年代新出现的词。根据其产生的影响因素不同,
可分为“本土结构新词”和“域外结构新词”。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出其各自的
特点。这些结构新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术语,是沟通我们与近代以后
的新知识的媒介;而且,它们的出现为汉语词汇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一批造词成
分和造词模式;我们认为这些结构新词在横向上大大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对
于新词义,我们称之为“语义新词”,即旧有的词被赋予了新意义。这种词可分为
两类:一是古无其义,即在《六合丛谈》年代才开始衍生出的新的义项。二是古
有其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见或很少见到,在近代又重新“复活”的词。我们
认为这些近代语义新词在连结古今词义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
重要的过渡阶段;换言之,语义新词在纵向上大大扩展了汉语词汇的容量。结构
新词和语义新词从汉语词汇的数量和容量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形
成。
综上所述,《六合丛谈》中的新词上承古代汉语,对古代汉语词汇既有继承又
有发展;下启现代汉语,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形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六合丛谈;结构新词;语义新词;复活词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s the neologisms in Shanghae Serial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Shanghae Serial is the first modern newspapers in Chinese mainland, which is written
by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The vocabulary system of Shanghae Serial has it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y are served a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There are two major categories in new words, that is, the new form and the new
semantic. From this two directions ,we will study and analyze these new words, which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Firstly, w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literature, summarized th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object and so on, and also illustrate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writing ideas. Secondly,
we explains the ‘neologisms’ definition and some other related concepts, on that basis,
we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ncepts.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get a summary about the reasons and methods of the neologisms. Thirdly, ‘Words
with new structure ’and ‘Words with new semantic’ are the major work. In this part, we
analyze the neologisms one by one, and then, we will divided them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is, we sort out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some important
neologisms are selected to explain and analyze.
In short, the neologisms in Shanghae Serial not only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ancient Chinese, but als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 Chinese.
Keywords: Shanghae Serial
Words with new structureWords with new semantic
Resurrection words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六合丛谈》的版本及源流 ...........................................................................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2
第三节 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 ....................................................................................... 4
第二章 《六合丛谈》新词概述........................................................................................... 7
第一节 《六合丛谈》新词的时代特殊性 .................................................................... 7
第二节 新词的界定 ..................................................................................................... 8
第三节《六合丛谈》新词产生的由来及途径................................................................11
第三章 《六合丛谈》结构新词概貌 ................................................................................ 14
第一节 本土结构新词的分类与特点 ......................................................................... 14
第二节 域外结构新词的分类与特点 ......................................................................... 16
第四章 《六合丛谈》语义新词概貌 ................................................................................ 23
第一节 语义新词产生的动因和理论背景 .................................................................. 23
第二节 语义新词的归类与特点 ................................................................................ 24
第五章 《六合丛谈》新词例释 ....................................................................................... 29
第一节 结构新词例释 .............................................................................................. 29
第二节 语义新词例释 .............................................................................................. 37
结语 ................................................................................................................................. 48
参考文献 .......................................................................................................................... 49
附录 ................................................................................................................................. 52
附录 1《六合丛谈》结构新词一览表 ........................................................................ 52
附录 2《六合丛谈》语义新词一览表 ........................................................................ 54
附录 3: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6
致谢 ................................................................................................................................. 57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六合丛谈》的版本及源流
《六合丛谈》是十九世纪中叶由伦敦传道会的上海印刷所——墨海书馆(中
国本土创立的第一家近代印刷所)刊行的月刊杂志。该刊由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士
伟烈亚力任主编,从咸丰七年正月至次年五月(1857 1月——1858 6月)
共出版了十五期。其报道内容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宗教、各国近况等,向
亚洲读者介绍了 19 世纪西方各国及其近代文明的详细情况,是一份广为人知,
响较大的杂志。原版的《六合丛谈》业已成为珍本,一般学者很难直接阅览,特
别是最后两期。这就使得有关《六合丛谈》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所
据《六合丛谈》为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年出版之影印本,其中的附解题与索引部
分由日本关西大学沈国威先生编著。这是目前唯一可考的完整版本。
《六合丛谈》出版后马上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报业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
借用小野秀雄的话来说,它是“我邦(指日本)报纸的祖先”。在日本,《六合
丛谈》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翻刻,而是由幕府的西学研究教育机构——蕃书调所在
对杂志的内容进行筛选后刊行了翻定本(被称为官版删定本)正如小野所指的
那样,《官版六合丛谈》等翻刻汉文报纸都经过“洋书调所”注上日文句号和训读
的符号后印刷发行的《六合丛谈》作为传递世界消息的读物在日本获得了广大
的读者,对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包括地理、
化学、数学、天文、力学等诸学科的大量术语在内的汉语新词,也首先被用于《六
合丛谈》,或通过该杂志传入日本。日语中的地理学新词,如“月球 地球 子午线
经线 纬线 北极圈 南极圈”等,均是从中国吸收过去的。但也有很多在西学东渐
大背景的影响下,很多中国原来就有的对译词被误认为是日源词。
不同于此前的其他刊物,如《伊索寓言》《新旧约全书》《察世俗每月统纪
传》等,本刊物并非纯粹以宣传基督教义为宗旨的宗教性刊物,而是以传播消息、
普及知识为主的综合性新闻性期刊。伟烈亚力在创刊词中指出了其办刊主旨:
“通中外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和“务使穹苍之大,若在执掌;
小野秀雄.关于我邦初期的报纸及其文献-兼为本书采录的报纸及书籍解题[M].见《明治文化全集》第十七卷
《新闻篇》,4页.
由于当时禁止外交,因此宗教文章全部删除(小野秀雄.关于翻刻新闻杂志的原书[M].《新闻学评论》第一
号,1952 年 ,69 页.);与此同时,《六合丛谈》每期刊登的月历和有关贸易的记载也往往被视为没有必要,
而被全部或部分删除(小野秀雄.关于翻刻新闻杂志的原书[M].《新闻学评论》第一号,1952 年,69 页.)
小野秀雄.关于我邦初期的报纸及其文献-兼为本书采录的报纸及书籍解题[M].见《明治文化全集》第十七卷
《新闻篇》,5页.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瀛海之遥,如同衽席。
由此可见,伟烈亚力是想将其办成新闻性刊物,但是为了能使更多的人都成
为自己刊物的读者,遂将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外新闻融于一起,
乃成一个大杂烩。这就使得《六合丛谈》成为近代新词研究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
材料。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六合丛谈》中的文章与之前传教士发行的刊物上的文
章不同,辞藻华丽、格调高雅,这一点从本书所收词汇索引中即可以了解到;文
中使用了大量的四字成语和对偶句,这种质的提高与王韬等中国知识分子对传教
士文章的润色是分不开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对于《六合丛谈》的研究,日本可以说是先行者,目前日本各图书馆收藏的
《六合丛谈》原刊本、抄本以及和刻本等等,不胜枚举。因此,日本史学家对《六
合丛谈》也就比较重视。不过在日本对《六合丛谈》的最早研究也是报刊史研究
领域的学者,小野秀雄将其与同时代的《遐迩贯珍》1853-1856《中外新报》
1854-1861)等一起称为“我国报刊之嚆矢”1986 年,和刻板的《官版六合
丛谈》15 期被完整的收入《日本初期新闻全集》而且其中一部分重要的文章被翻
译成日文。
关于《六合丛谈》以及其他 19 世纪汉译西书的词汇,对于日本近代词汇的形
成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早以来一直是日本语言学家所关心的问题。
1.最早具体讨论《六合丛谈》词汇的是佐藤亨,他主要对《六合丛谈》的部分
词汇与日本近代词汇的关系加以考察。
2.坂出祥伸先生考证过“化学”一词的来源。
3.沈国威在《译名“化学”的诞生》中对“化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
“化学”一词从古到今的谱系,为我们研究新词提供了范本。
4.荒川清秀在《<六合丛谈>中的地理学术语》一文中,较全面地反映了地理
学术语的各种译词的变动,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见地,值得我们借鉴。
5.内田庆市的《从“黑茶”到“红茶”-<六合丛谈>中所见之“红茶”》一文
也是词汇研究的一个范例。
引自《六合丛谈》第一卷第一号“小引”
此前,卓南生首先对《六合丛谈》原刊 113 号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六合丛谈》和《遐迩
贯珍》的相似之处。
小野秀雄.关于我邦初期的报纸及其文献-兼为本书采录的报纸及书籍解题[M].见《明治文化全集》第十七卷
《新闻篇》,5页.
他主要对那些在中国典籍中找不到书证,而主要用于幕府末期、明治初期文献中的词汇,“国债”“接吻”
“领事官”等,列举了日本明治时期的书证。
坂出祥伸.《六合丛谈》に见ぇる化学记事[J].科学史研究,1970 .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6.八耳俊文先生对该刊中连载的《重学浅说》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此外,对本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成果还有:山本成之助的《日本科
學史》,上野益三的《日本博物史》等。由日本大辞典刊行会編的日本最大规
模的国语词典-《日本国语大辞典》更是我们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在中国,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提到了《六合丛谈》,这是最早的研究。
因为在中国不容易看到原刊,所以无法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后来
出版的熊月之的著作《晚清社会与西学东渐》1994提供了大量关于《六合丛谈》
的详细情况,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注意。
除了熊月之外,我国学界还有诸多研究,但大多集中在文学、文献、历史等
领域,语言方面显得相对比较薄弱。在此,对本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是:
1.新词研究:
有关新词研究的专著有钟少华《中国近代新词语谈薮》、宗守云《新词语的立
体透视》、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史有为《汉语外来词》等。同时,我
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参考的学位论文,如:山东大学周琳娜博士论文《清代新词
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山东大学王美雨<韩昌黎文集>新词考究》着重从构词法
的角度对新词进行考释。成都大学林玲<祖堂集>新词研究与辞书编纂》辽宁师
范大学张硕《新词新语界定问题研究综述》等。
2.近现代词汇研究:
沈国威的《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及其访谈《徜徉在中日语汇的密林里》
其中涉及到中日词汇交流及个别词汇考释等诸多问题,值得借鉴。另外,马西尼
《汉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由潘国文,叶步青,韩洋
合著的构词法的集大成著作《汉语的构词法研究》、何华珍《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
究》以及董志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都对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法的
指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2 3月由浙江财经学院承办的“汉字文化圈近代
语研究会”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和鼓舞。陈力卫先生对《英华辞典》及《英
和辞典》中的中日词汇进行了系统研究,朱京伟先生则对近代报刊中的日语借词
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而何华珍先生从中日词汇交流角度对近代医学词汇进行了高
屋建瓴的阐释,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一些词汇研究的硕博论文,如:河北师范大学周靖雨《建炎以来朝野
杂记》词汇研究,重庆师范大学谭晓花《拾遗记》名词研究等,为词汇研究、专
八耳俊文.清末期西人著科学关系中国书および和刻本所在目录[J].化学史研究,1995.
山本成之助.日本科學史[M].東京:肇書房,1944.
上野益三.日本博物史[M].东京:平凡社,1973.
日本大辞典刊行会.日本国语大辞典[M].东京:小学馆,第二版,2002.
摘要: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本文以《六合丛谈》中的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作为由西方传教士主编的中国本土第一本近代报刊,《六合丛谈》的词汇系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为迎合新事物新概念的大量涌入,新词被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来,这些新词既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又受到了外来特别是西方的影响。新词主要有两类,即新词形和新词义。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论述《六合丛谈》新词在汉语词汇史上的重要地位。首先,我们对“新词”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理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新词产生由来及途径进行了简单概括。其次,我们从“新词形”和“新词义”两个方面来分别探讨《六合丛谈》中的新词。对于新词形,我们称之为“结构新词”,即在《六...

展开>> 收起<<
《六合丛谈》新词研究.pdf

共58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积分 属性:58 页 大小:995.87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9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58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