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讲义2.1:氧气性质用途和制备(带答案)

VIP免费
3.0 周伟光 2024-09-26 4 4 386.91KB 9 页 5积分
侵权投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级: 初三 辅导科目: 化学
授课日期 年月日 E
题 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
教学内容
1.了解氧气的发现史,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
2.掌握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
3.理解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此部分 15 分钟左右。可根据本次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互动探究方法,通过氧气的发现史进行新课导入,
建议阅读故事找到问题答案,PK 谁理解的更全面,鼓励学生认真实验,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
问题:谁发现了氧气?谁第一个发现了氧气?发现氧气是一个事件还是一个过程?
氧气的发现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 世纪初,德国化学家施塔尔(Stahl G E16601734)等人提出“燃
素理论”,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来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
和热,散逸到空间去了。这样一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当减轻,但人们发现,炼铁时燃烧过的铁块的质量
不是减轻,而是增加了,锡、汞等燃烧后,也都比原先重。为什么燃素跑掉后,物质反而会增加呢?随着欧洲
工业革命的发展,金属的冶炼和煅烧在生产实践中给化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冲击着燃素理论。
17711772 年间,瑞典化学家舍勒(Scheele K W17421786)在加热红的氧化汞、黑色的氧化锰、硝石等时
摘要: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年级:初三辅导科目:化学授课日期年月日时间E段主题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教学内容1.了解氧气的发现史,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2.掌握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3.理解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中的催化作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此部分15分钟左右。可根据本次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互动探究方法,通过氧气的发现史进行新课导入...

展开>> 收起<<
上海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暑假讲义2.1:氧气性质用途和制备(带答案).doc

共9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周伟光 分类:中小学教育资料 价格:5积分 属性:9 页 大小:386.91KB 格式:DOC 时间:2024-09-26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