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的保护机制研究

VIP免费
3.0 李江 2024-09-20 4 4 423.18KB 60 页 150积分
侵权投诉
4
摘要
创新对于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学
者们认为在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间竞相创新、交流技术经验,就近获得最先进
的技术知识,这种技术的迅速外溢是集群存在和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产
业集群也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地。然而,在我国产业集群在持续发展了 20 余
年后的今天,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热情却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炽热。由于缺乏技术
创新,我国许多产业集群内企业只能生产同质产品,市场上的主要竞争手段是价
格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正在消失,我国产品在
价格竞争中的优势也日益减弱,要继续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产品
差异化的技术创新之路。
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求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追寻集群内企业
创新动力缺失的原因,探讨了目前能够发挥出保护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的机制及
其运行模式,并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来分析产业集群内设置创新动力保护机制
的可行性。通过分析传统的企业创新动力因素,发现传统的创新动力模型存在着
缺陷,进而提出了一个改良的企业创新动力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指出了目前我
国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缺失的原因所在。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解释了在创新
博弈中,产业集群内企业会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必然性,而在政府干预创新的过
程中,由于政府干预目标和企业目标的不一致性等原因,也将导致政府干预的失
灵。本文认为,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中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组织来保护集
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激励企业积极创新并完成政府的干预目标。
本文通过意大利艾米利亚产业区以及浙江分水制笔产业的案例研究,对创新
中心和行业组织在保护企业创新动力的作用上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基本结论
是:通过信息提供、协调行动与惩罚机制,行业组织和技术服务中心相结合的机
制能够促进集群内各种创新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增强集群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创新动力;保护机制;中介组织
硕士学位论文
5
ABSTRACT
It is unquestionable that technical inno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country’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tudy, scholars believe
that, within industry cluster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compete to innovation, exchange
technical experience, while the industrial cluster would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wev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than 20 years, China's
enterprises facing different problems.
Lots of ou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 can only produce homogeneous
products for lacking of technologic innovation; price competition is the main
competition on the market. As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low-cost
advantages are disappear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gine of technologic innovation, search for missing
innovation power of enterprise within the cluster, and discuss the innovation dynamic
protection mechanism. Combined wit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cases to set the
feasibility of innovative power protec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 innovation motivi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6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我国现状 ...........................................................................1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理论假设...............................................................................2
第三节 技术路线图与研究设计...........................................................................4
第二章 文献综述 7
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及特征...................................................................7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简述...................................................................................9
第三节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理论简述.....................................................12
第三章 企业的创新动力模型及产业集群创新技术供给失效分析 16
第一节 传统创新动力模型因素解读.................................................................16
第二节 改良的创新动力模型及应用.................................................................22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30
第四章 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保护机制研究 32
第一节 技术服务中心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32
第二节 行业协会组织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研究.............................................35
第三节 技术服务中心与行业协会在创新动力保护中的作用.........................37
第五章 案例分析 40
第一节 意大利艾米利亚产业区的技术创新体系.............................................40
第二节 浙江桐庐分水制笔产业集群.................................................................45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不足与研究展望 52
第一节 研究结论.................................................................................................52
第二节 政策建议.................................................................................................53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53
参考文献 55
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我国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通常是以某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
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的现象。集群从他诞生之时起,就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形态,对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著名的产业集群研究学者迈克尔·波特
在其研究报告《集群创新:美国竞争力的区域基础(Clusters of innovation: Regional
Foundations of US Competitiveness)
中列举了 12 个产业集群,认为它们是带动美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而集群创新更是美国地区竞争力的基础。中国的产
业集群发展虽然和欧美等地的产业集群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但近年来打发展速
度也不容忽视。我国北起环渤海地区,经长三角地区、闽东南地区延伸至珠三角
地区,形成一个经济凸起地带,支撑这一凸起地带的就是地区集群经济。产业集
群经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地区的作用更为显著。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各地迅速地成长壮大,并开始从东
南部沿海地区积极地向中西部延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拉动一方经济的
强大动力。某种意义上说,产业集群在各地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发展的一个缩影;产业集群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产业集群是由大量中小型企业集聚形成产
业集群,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发展较为成
熟的浙江为例:绍兴的纺织产业、温州的打火机产业、义乌的小商品等无不是这
种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产业集群。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在发展的初
期在拉动一方经济、提供就业岗位等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
济的持续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提高、国内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增长,过去的
劳动成本低廉优势已经开始减弱。而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企业创新不足,产
业集群的发展都面临着产品层次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亟需升级、产品附加值尚待
挖掘等等问题。
抽样调查表明,珠三角地区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还不到 40%,多数企业没有
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同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
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多数人只有初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7
Michael E Porter The Regional Foundations of U.S. Competitiveness: Findings from the Clusters of Innovation
ProjectEB/OL
http://www.isc.hbs.edu/SD%20Presentation%202%2004-04-01%20FINAL%20OA%20CK1.pdf2001/02
8
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因此,如何
在加入 WTO 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产业的持续竞争力是政府和企业必须
要面对的问题,而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是保证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
长期以来,中国产业集群内企业由于创新不足,只能生产同质产品。因而价
格竞争成为了市场上主要的竞争手段。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非
常微小,加上近年经济危机爆发,需求减少,上游厂商进一步压低价格,出口企
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依靠微利生存的企业无力进行技术创新,无法进行
技术创新导致企业依然只能进行简单的同质产品生产,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还是
只能带来企业微利的结果,生产和竞争进入恶性循环。如果保持原本的生产竞争
模式,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将举步
维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群升级都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的瓶颈。而在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产生的诸如产业集群内企业价格竞争过度
而合作不足、产业属于生产链的附加值较低部分、产业集群内企业拓展市场的能
力不足等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不足所致。解决产业
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对于推动全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持
续增长都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理论假设
一、选题意义
在当前的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
把目光投注在产业集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面影响上。产业集群能够为集群内企
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环境以及学习效应,因而有利于集群内技术创新的
观点成为主流。但这些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产业集群在形成初期能够有效地促进该
产业在当地迅速发展的原因,却不能解释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内
企业不愿意进行创新活动的现象。因而,笔者认为产业集群能够为集群内企业提
供良好的创新平台和创新环境的同时,也存在着阻碍企业积极创新的因素。这些
被忽视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所以有必要对这
些因素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对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研究的的体系,但是这个
个动力分析体系却存在这一定的缺憾和不足,而这对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
吴勤堂.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
硕士学位论文
9
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产业集群环境下创新系统各主体创新行为的博弈研究成
果也较少见。
因此,本文通过运用供求的均衡模型和博弈论等理论工具,分析集群环境下
技术供求问题和创新主体的创新博弈行为,进而探讨产业集群条件下如何激发和
保护企业技术创新动。并通过分析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找出企业创
新动力不足的原因,进而设立一个利用产业集群优势的企业创新动力保护激励机
制,这对于激活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进而保证整体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假设
作为自主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创新主体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中是不
可或缺的。本文认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包
括企业家和科技人员)这三类创新主体的行为目标对创新行为及结果的影响都至
关重要。出于研究的简便所需,本文对所涉及的创新主体作了一些经济学上的理
论假设。
(一)政府主体的行为目标——经济发展
政府是宏观经济的行为主体。政府行为主体的目标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现为一系列微观目标指数的加总,是微观主体活动从宏观总体上的反映。针对经
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政府的目标会有所不同,例如有时候会追求国民收入
的增加、有时候追求的是就业率提高、有时最求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企业
竞争力与就业率以及国民收入水平最终都表现为经济发展,简而言之,政府的行
为目标就是追求经济的发展。
从时间和地理区域上看,中央政府追求一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地方政府则追
求的是一方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中央政府追求一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地发展,地
方政府则由于受到官员任期和考核的影响,而追求一方经济短期内的高速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就政府部门而言,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在追求目标上也有
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导致不同级政府在制定和实行政策时的分歧。
(二)企业主体的行为目标——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通过一系列契约连接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组合。企业面对的是一
个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市场。企业只有通过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获得利润才能生。
竞争的作用迫使企业把利润大化作为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前提条件。当今各国,
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以拥有竞争优势,进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价格、采
取技术创新等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扩大生产规模是企业获得更多利润的捷
径;在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简单地提高产品价格,就可以获得
摘要:

4摘要创新对于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产业集群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在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间竞相创新、交流技术经验,就近获得最先进的技术知识,这种技术的迅速外溢是集群存在和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产业集群也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地。然而,在我国产业集群在持续发展了20余年后的今天,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热情却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炽热。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我国许多产业集群内企业只能生产同质产品,市场上的主要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正在消失,我国产品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也日益减弱,要继续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产品差异化的技术创新之路。本文正是从这一...

展开>> 收起<<
产业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的保护机制研究.pdf

共60页,预览10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60 页 大小:423.18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0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60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