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方言代词研究
VIP免费
硕士学位论文
I
摘要
代词作为一个封闭、常用的词类,容易体现出方言的特征。广丰方言代词集
中地反映了广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某些特征,这对我们从代词这一侧面
观察广丰方言的全貌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广丰方言代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
上细致地描述广丰方言代词的真实面貌。并且通过与普通话、邻近方言代词的比
较,归纳出广丰方言代词的特点。作为吴语区一个重要的方言点,广丰方言代词
目前还没有被深入描写过。因此,首先对广丰方言代词进行一个系统的描写具有
一定的填补空白的意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首先介绍方言代词研究的概况,找准自
己研究的方向,简述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介绍广丰县的地理位置、历代
沿革以及语言使用概况等,描写广丰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以及广丰方言的语音特点,
为下文的写作提供背景资料。
第二部分对广丰方言指代词进行描写研究。在描写的基础上主要讨论广丰方
言指代词属于二分、三分哪一类型,其用法和意义。此外,运用比较分析法,将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与普通话及周边方言指示代词进行比较分析,反映其异同也是
这部分重点研究的内容。
第三部分对广丰方言疑问代词进行描写研究。重点讨论广丰方言疑问代词的
构成形式。此外,广丰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以及将广丰方言疑问代词与周
边方言疑问代词相比较等问题,同样是这部分的重点研究内容。
第四部分对广丰方言人称代词进行描写研究,重点讨论广丰方言人称代词的
构成形式。广丰方言人称代词大多是与“侬”相结合的形式,还有由人称代词单
数带复数标记“来”或“多(等)人(侬)”等形式表达复数的现象,这些现象都
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第五部分综括全文,对广丰方言代词的使用情况、规律做出归纳、概括和总结。
并且得出广丰方言代词在语音方面具有类化、合音的特点,在词汇语法方面具有
叠置、存古特征。研究这些特征,能从中挖掘出它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的源流关
系,寻觅到它至今所保存的近古时期代词的“遗迹”。可见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
淘金工作,也是一个拓荒性的综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广丰方言;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共时比较;历时比较
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on the system of Guangfeng pronoun. As a closed,
common part of speech, pronoun can easi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lects. And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not onl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reflects
Guangfeng dialect in pronunciation in a concentrated form. There is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look at the whole picture of Guangfeng dialect from the
view of pronouns.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language facts, 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
description on the true face of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through comparing it with Putonghua
pronoun and the other surrounding dialects pronoun.
Full-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n dialect pronou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this study. It accurately find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introduc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history as well as the
using situation of the language. It describes the system of consonant, vowel, tone, and
the pronun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feng dialect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below.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part describes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on pronouns,
interrogative pronouns and personal pronouns of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These
parts make detailed descriptions and analyses on their respective forms, grammatical
features. As an important dialect point of the Northeastern Jiangxi dialects,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has not yet been described in depth. Therefore, describing it firstly
mean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f filling the gaps.
The fifth part summarizes the using situations and the laws of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It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Class-oriented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of chorus on
the pronunciation aspect and preserving the anci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vocabulary
aspect. Studying Guangfeng dialect pronoun could let us know the origin connection
with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which shows it is a very significant work, and also a
comprehensive exploring work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Keywords: Guangfeng dialect; demonstration pronouns; interrogative pronouns;
personal pronouns; synchronic comparison; lasted comparison
硕士学位论文
III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概况 ......................................1
第二节 广丰县的地理及建置沿革....................................2
第三节 广丰方言概说..............................................4
第四节 本文研究内容框架及创新点..................................7
第二章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9
第一节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的词形....................................9
第二节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2
第三节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的活用....................................................................... 19
第四节 广丰方言指示代词与普通话指示代词比较.....................20
第三章 广丰方言疑问代词 ............................................21
第一节 广丰方言疑问代词的词形...............
....................21
第二节 广丰方言疑问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25
第三节 广丰方言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30
第四节 广丰方言疑问代词与普通话疑问代词比较.....................34
第四章 广丰方言人称代词............................................36
第一节 广丰方言人称代词的词形...................................36
第二节 广丰方言人称代词的主要语法功.............................40
第三节 广丰方言人称代词的活用...................................45
第四节 广丰方言人称代词与普通话人称代词比较.....................47
第五章 广丰方言代词的几个特点......................................49
参考文献.........................................................51
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概况
代词是一个封闭性词类。自《马氏文通》以来,老一辈语言学家如黎锦熙、
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都对汉语的代词作过多角度的研究。马建忠、黎锦熙
等人认为代词就是代替名词的词,和名词一样是实词。王力、吕叔湘等人对代词
有更深的认识。王力认为代词“本身并不表示某一类的实物、实情或实事,然而
在基本情形之下,它们却能代替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的用途。”也就是说代词可以
代替其他的词,且与所代替的词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因此他将代词称为“半虚词”。
吕叔湘认为代词是意义不及名词、动词、形容词那样实在的辅助词中意义较实的
一种,因此是虚实结合的一类词。尽管各家对代词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是关于代
词在整个词类体系中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类别,人们的看法却是完全一致的。
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代词的研究相比,汉语方言代词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
个时期内都较为薄弱。在汉语方言研究史上,方言音韵研究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语法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人们一般认为方言的差异主要是方
音的差异,相应地,汉语方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一直被人们忽视。著名语言学家赵
元任(1979:13)认为:“在所有的汉语方言之间最大程度的一致性是在语法方面。
我们可以说,除了某些小差别,例如在吴语方言和广州方言中把间接宾语放在直
接宾语后面(官话方言里次序相反),某些南方方言中否定式可能补语的词序稍微
不同,等等之外,汉语语法实际上是一致的”。正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这种看法,
所以方言语法的研究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视了。作为汉语方言语法一部分的方
言代词,其研究自然也是长时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以语音为主的汉语方言研究阶段,方言语法研究也
曾出现过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汉语方言的代词研究,在人们进行的语
音、词汇的研究中,也被不经意地涉及到了。例如赵元任等(1948)的《湖北方
言调查报告》,其同音字表中就有很多方言点代词的记录。无疑,这类短小的注释
留下了很有价值的方言代词语法功能的资料。不过,这些都只能算是汉语方言代
词研究的萌芽。在 1980 年之前,真正系统研究汉语方言代词的文献并不多见。据
统计(曹凤霞 2004:82),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的近 30 年间,在《中
国语文》上发表的研究方言代词的文章只有 9 篇。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汉
语方言语法研究进入“提高时期(王福堂 1998)”。朱德熙(1992:100)也指出,
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对于共同语和历史语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时期方言
硕士学位论文
2
代词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汪化云 2008:3),近 30 年来在各
种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较多涉及方言代词的论文有 420 多篇,其中专题研究方
言代词的有 180 多篇。这些论文的数量各年代不一。其总趋势是稳步增长的(见
表1):
表1
年份 1979—1989 1990—1999 2000—2008
较多涉及的论文 46 篇 136 篇 229 篇
专题研究的论文 10 篇 46 篇 128 篇
可见,就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而言,建国后的前 30 年与后 29 年的代词研
究论文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一些非专题研究代词的文集、专著中还大量涉及了方
言代词研究的内容。如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1985),就以相当多的篇幅
涉及现代汉语方言的代词,与近代汉语的指代词进行对照互证。李荣、熊正辉、
张振兴(2002)和许宝华、宫田一郎(1999)主编的汉语方言词典,也对各方言
代词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写记录。一些代词研究的专题论文集、专著也在
近 10 年问世,如李如龙、张双庆(1999)主编的《代词》,张惠英(2001)的《汉
语方言代词研究》,汪化云(2008)的《汉语方言代词论略》,伍云姬(2000)主
编的《湖南方言的代词》,卢小群(2004)的《湘南土话代词研究》等。这是此前
没有的现象。从论文的数量和专书的出现来看,近 10 年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处在
蓬勃发展的时期。
不难看出,进入新时期后,汉语方言代词研究成果的丰硕是无庸置疑的。这
些研究为综合性地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代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它们仍存
在某些的不足:
第一,研究成果参差不齐。例如对代词用法的描写,有些著述比较详细,而
多数著述则显得粗疏,还停留在方言志或方言词典所要求的层次。
第二,研究地域不平衡。对某些方言点研究过于集中,说法众多,缺少整合
以及对整体的把握。而对某些方言点则研究成果甚少,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
因此,参考以往的汉语方言代词研究成果,对某些研究不多的方言点进行深
入调查和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就显得既非常必要又非常迫切。本文正是拟在
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吴语中广丰方言的代词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和比较研究。
第二节 广丰县的地理及建置沿革
一、地理情况
广丰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省江山市,南连福建省浦城县与武夷山
市,西接上饶县和信州区,北毗玉山县,为赣浙闽三省交界处。
硕士学位论文
3
广丰县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仙霞岭以西,地势南高北低。其地理坐标为:北
纬 28°3′30″—28°37′23″,东经 118°1′18″—118°29′15″,属亚热带
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17.9℃,
无霜期 266 天。广丰县城距上饶市政府驻地 23 公里,距省会南昌 273 公里。县境
南北长 62.5 公里,东西宽 45 公里,周边长 413.26 公里。全县面积 1377.79 平方
公里。2002 年,下辖 16 镇、7 乡,计 173 个村委会、44 个居委会、3735 个村(居)
民小组。年末总户数 185319 户,总人口 755201 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548.12
人。耕地 18576.3 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0.37 亩,是本省、本市有名的“人多田少”
县。广丰县为汉族人口聚居地,元代以后,陆续有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但仍以汉
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甚少,主要有壮族、回族、哈尼族、瑶族、
蒙古族、侗族、畲族和傣族。
广丰县地表、地下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年径流量 21.62 亿立方米;地下水
储量 1.64 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主要有杉、松、毛竹、樟、栎、木荷、泡桐、杨、
柏等用材林和油茶、油桐、乌柏、梨、桃、柑橘、李、柚、板栗等经济林及杜仲、
厚朴等中药材。矿产资源已开发的有铜、铁、钨、磷、白云石、黑滑石、萤石、
石灰石、膨润土 、煤、石煤、花岗岩、珍珠岩、粘土等,待开发的有铀、钼、银、
铝、锰、钴、钒等金属矿和云母、方解石、水晶、玛瑙、瓷土、硫、重晶石、矾
等非金属矿。
二、建置沿革
广丰历史悠久。在五都镇蛇山头古文化遗址上,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晚期、夏、
商、周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昭示着这里拥有古老的文明。
今广丰县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时属楚。秦并天下为郡县,始皇二十六
年(前 221),属九江郡余汗县;县境东北角(指建县时从衢州须江县<今属江山市
>划入一小部分区域,下同)属会稽郡太末县。
汉高祖四年(前 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辖余
汗县,今广丰县地属之。汉末,余汗地尽属孙吴。献帝兴平二年(195),吴孙策
分豫章置庐陵郡,今广丰县地属庐陵郡余汗县;东北角属会稽郡新安县。建安十
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同时分余汗地置葛阳县,今广丰县地属鄱
阳郡葛阳县;东北角仍属会稽郡新安县。
晋、南北朝,皆属鄱阳郡葛阳县。县境东北角,晋泰始二年(266)属东阳郡
新安县。太康元年(280)新安改名信安。陈天嘉三年(562)属金华都信安县。
隋开皇二年(582),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信安县。大业三年(607),葛阳改名
弋阳,县地属鄱阳郡弋阳县;县境东北角属婺州东阳郡信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改鄱阳为饶州,置上饶县,同时设立永丰镇,因境内有
摘要:
展开>>
收起<<
硕士学位论文I摘要代词作为一个封闭、常用的词类,容易体现出方言的特征。广丰方言代词集中地反映了广丰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某些特征,这对我们从代词这一侧面观察广丰方言的全貌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广丰方言代词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细致地描述广丰方言代词的真实面貌。并且通过与普通话、邻近方言代词的比较,归纳出广丰方言代词的特点。作为吴语区一个重要的方言点,广丰方言代词目前还没有被深入描写过。因此,首先对广丰方言代词进行一个系统的描写具有一定的填补空白的意义。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首先介绍方言代词研究的概况,找准自己研究的方向,简述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
作者:李江
分类:高等教育资料
价格:150积分
属性:56 页
大小:656.71KB
格式:PDF
时间:2024-09-20